当前位置:首页  最近更新
  • 最近更新

访问上海新农村——记管院退休支部一次别开生面的组织生活

退管会2012-08-3167语音加载中

供稿:华宏鸣

 

2012年6月27日,管理学院新当选的退休支部组织了第一次组织生活。这是在前任支部的建议下,到上海奉贤区青村镇解放村参观访问。解放村是支部委员吴惠如同志的家乡,他的父亲是出生在该村的革命烈士。为了这次活动,她特地回家乡安排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参加这次活动的除了退休支部的党员之外,正大支部也有2名年轻的党员同志参加了这次活动。

上午9:30, 我们一行19人乘车来到村政府,村支部书记和几位村干部早在那里等候我们,他们热情地把我们领进村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文明村”、“五好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农村村庄改造先进集体”、“绿色小康示范村”、“美好家园示范村”等荣誉金匾,看得出这是个经营有道、管理有方的村庄。

党支部书记丁月明首先向我们介绍该村的一大特色——获得国家一村一品专业村的荣誉称号。所谓“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上海有五个“国家一村一品专业村”。解放村的“一品”是“黄桃”。该村有2600多亩可耕地,大部分种有黄桃,每年810日到910上市,每亩可收获12,000元,该村有2065人,人均收入约17,000元。村里每年有可支配收入 150万元,用于为村民福利,比如村里60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费均由村里支付。

接着,村里的一位老干部简要地向我们介绍了该村的发展史.他回顾了该村在70年代70%的人家住草棚,90年代开始建楼房,2000年以后,几乎每家建起了小洋房,60%的人家有2-3套商品房,这些房子租给外来人口居住。现在该村有4000多外来人口,他们在本村或附近其它村打工。村民生活比较富足,30年来,农村的变化确实很大。他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比如,分给农民的土地永远是你的;80年代后,国家执行开放政策,农民个人可以开店、做生意,使农民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多渠道的收入。过去农民缺吃少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村里的黄桃园和他们目前居住的洋房。村民们的言谈中洋溢着喜悦和幸福,我们也深深地为他们的情绪所感染,为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高兴。

下午,我们参观了都市菜园。早就听说都市菜园是一个现代化的蔬菜种植园,有很多看点,这次身临其境,确是名不虚传。我们参观了四个园区:农耕博览馆、博雅农园、奇瓜异蔬园、馨香蔬苑等。

使我们感兴趣的是这里的非同一般的蔬菜栽培技术,如,深液流循环栽培技术:营养液循环流动技术.液层较深,植株悬挂在营养液的水平面上,使植株的根颈离开液面,伸出的根系又能接触到营养液;立体式管道栽培技术:这是一种管道式水培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种栽培造型,不受地面和空间的限制,既可做成固定式,也可做成移动式,管道上开有定植空,蔬菜栽培其中;单株树状栽培模式:采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蔬菜单株生长和结果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每颗植株的产量提高30-100多倍,生育期比常规栽培延长一倍以上。

这里的奇瓜异蔬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蔬菜以前我们从未见过。如,红色大南瓜,每个有上百斤;大兵丹葫芦,果实细长,下部大于上部;鸳鸯梨,葫芦科南瓜属,果实梨形,有明显的黄绿双色;“丑小鸭”南瓜,是一种观赏迷你南瓜,形状奇特,整体酷似小鸭。

今天的组织活动确实丰富多彩,我们亲生感受到了近几十年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正在阔步迈向小康。也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农村的美好发展前景。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创建新农村的舒畅的心情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也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大家都感到这样的组织活动确实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