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近更新
  • 最近更新

人文精神的传承 医学文化的盛宴

撰稿:杨慧群摄影:参观者来源:上医机关退休第一、二、三党支部和复旦老(退)教协枫林机关一分会责编:褚懿2022-11-28401语音加载中


11月26日,风和日丽,气候宜人。在上医机关党委、校档案馆的精心安排与操办下,上医机关退休第一、二、三党支部和复旦老(退)教协枫林机关一分会部分老同志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刚刚落成不久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史馆。上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不仅全程陪同老同志们参观,而且在重点展位和史料前,充满激情如数家珍地向老同志们作翔实而生动地介绍,极大地提升了上医院史馆作为枫林校园文化积淀和医学人文精神传承的欣赏性、教育性和品味性。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参观期间,老同志们精神饱满,认真聆听讲解,细细观看影像资料片,不时停留驻足观赏,仔细了解馆藏故事,仿佛穿越了时空,被带入了上医那个栉风沐雨的年代。



“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解除病苦。”创立于1927年的原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上海医学院,今年迎来了95周年庆。 坐落于上医西六号楼的院史馆,由著名校友韩启德院士提写馆名。从一楼序厅开始,依次为“始创奠基”、“探索发展”、“改革振兴”、“奋进一流”、“携手向前进展”五个展厅,以及“医学丰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上医人的身影”两个专题连廊。其中,二楼展厅由东一号楼原“上海医科大学校史馆”搬迁而至。此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提升。整个展览布局脉络清晰,线条流畅,以史叙事、以事带人,凸显了上医优良的校风、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文风。



展现创校之初的“全息影片”,体现上医人为强国奋斗、为人群服务的“人物群雕”,模拟外科手术台和人体解剖“触摸屏”,以及全方位展示新上医布局的“电子沙盘”,未来将建在西六号楼及周边的“人体科学馆”、“病理标本馆”,建成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上医文化集聚地和医学知识科谱地的新格局,将成为上医创建百年的新地标。

整个参观历时整整两个半小时。从头至尾,尤其是在徐军书记突出重点娓娓道来的细细讲解中,上医人“办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不朽精神,以及上医人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新时期新征程新愿景,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参观者。众多图片、仪器、用具等皆为首次展出的档案馆藏品,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参观者。1952年考进上医求学,1957年毕业留校工作,与上医有着70年渊源、曾经为上医奉献工作了一辈子,今年88岁高龄的原上医大科研处长余赛妹老师,饱含深情无限感慨地说,“我是熟悉上医历史的老上医人。这次参观新馆,特别是看到首次展出建校初期那些珍贵的文物资料,更增添了我对上医大师们的尊敬和热爱;看到展出的教学、科研成果的人和事,更激发了我对我的老师们的情怀和想念;也更让我想念起对自已曾经工作过的上医的留恋。我1998年退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上医的发展。这次展出上医与复旦强强联合后取得的成就,为上医教育、科研优势和实力而自豪。”



曾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上医,将年富力强的人生时段奉献给了复旦,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同志们,展览让他们看得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挥笔感言。如人事处顾卫老师、档案馆高晓虹老师、党办陈林妹老师、张江校区管委会王正华老师,上医五大办孙利军老师、统战部包一敏老师等老同志们,参观当日晚上即挥笔感言,我们将陆续编辑整理发出(详见后续)。

曾在复旦百年校庆办公室任职四年、上医创建80周年办公室任职一年的杨慧群老师感慨道,“曾经做了‘180年’(复旦100+上医80)的校庆筹备工作,今天,还是被上医院史馆的布局、立意、创新以及完美构思和表现手法,为上医百年预期的‘空间’而深深地震憾到了。”

或许,这就是上医院史馆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