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近更新
  • 最近更新

翰墨同心,学苑新辉——复旦、同济退休教工书画集发布暨笔会交流活动顺利举行

文字:孙永亭摄影:孙永亭、贾浩编辑:贾浩2025-11-1310语音加载中

11月11日,复旦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墨香弥漫、情谊融融。复旦大学与同济大学退休教工书画集发布暨笔会交流活动在此隆重举行。两校退休教工书画爱好者齐聚一堂,以书画为媒,共叙情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笔墨为桥,共叙情谊

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复旦大学退休教职工工作处副处长葛锡颖首先介绍了书画集的创作背景。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又值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同济大学建校118周年,意义非凡。今年5月,同济大学曾举办“大美书画 携手论道”——复旦、同济、上海交大三校离退休教职工书画研讨会,大家以墨会友、以笔抒怀。此后两校共同征集离退休教职工近百幅书画作品并汇编成册,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为两校合作与情谊绘就了浓郁的文化底色。

佳作荟萃,共展风华

在书画集发布环节,复旦大学老干部党委书记、退休教职工工作处处长周桂发与同济大学离退休干部党委副书记、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倪佩琼共同为书画集揭幕,并向书画作者代表赠书。该作品集汇聚了两校退休教工的精心之作,有的笔力遒劲,有的气韵清雅,一笔一画间尽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技艺的展示,更是精神与情感的交流,生动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境界。

心得交流,互学共进

在交流发言中,复旦大学老年书画社社长施正康分享了书法学习的体会。他强调,书法艺术不仅需要勤学苦练,更离不开交流互鉴,只有在相互学习中才能不断进步。同济大学老年书画协会顾问江理平对两校搭建的交流平台表示感谢。他表示,这一平台为两校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切磋技艺、共同提升的宝贵机会。

深情寄语,展望未来

周桂发处长在总结中回顾了两校书画活动交流的历程。他指出,此次活动是两校自去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举办的第三次书画交流。每次活动,老师们都认真创作、精选作品、真诚交流,展现了互学互促、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他特别介绍了复旦大学老年书画社成员的作品特色,并指出书画创作能够修身养性、益智健体,是延年益寿的“良方”。未来,将继续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创造更多以笔会友的机会,不断深化彼此友谊。

笔会雅集,共绘华章

随后的笔会交流将活动推向高潮。大厅内洋溢着温馨热烈的艺术氛围,两校退休教工泼墨挥毫,以笔传情,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对话。施正康老师率先开笔,写下“旦园翰墨香,济池丹青艳”。其笔力遒劲,内容巧妙融合两校简称,勾勒出两校书画艺术各展风采、交相辉映的美好意境。江理平老师随后笔走龙蛇,书写“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以自然生机寓意两校书画交流的蓬勃活力。创作过程中,他还与复旦同仁交流用笔心得,现场气氛融洽。

活动中,两校老师或并肩创作,或驻足品评,或交流心得,一幅幅意蕴深长的作品在谈笑间诞生:“旦复旦兮,同舟共济”传递毗邻携手之情;“翰墨同心,学苑新辉”彰显文化传承使命;“静思雅贤”则映照出老一辈学人淡泊明志的精神境界。墨香与茶香交融,笑语与赞语相和,共同绘就了一幅生动温馨的文化交流画卷。

笔墨传情,同心致远

活动在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情谊中圆满结束。这本书画集不仅成为连接两校的文化桥梁,更展现了老一辈学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笔会中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两校友谊的见证;每一次交流,都是文化薪火的传递。翰墨传情,同心致远。两校退休教工用笔墨书写着友谊的新篇,共同见证着校际文化交流的累累硕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