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概览
  • 要闻概览

复旦要闻概览(2022.05.30-2022.06.19)

编辑:李洋来源:复旦&上医 新闻网&公众号责编:褚懿2022-06-21974语音加载中

点击上面「语音播放」按钮可收听全文,

再次点击可暂停播放,

点击蓝色新闻标题可跳转至原文继续阅读。


6月13日起,复旦大学结束闭环管理,进入常态化防控过渡阶段。各校区校门开放进行了新一轮调整,所有人员进出校园都需要经过审批,各类人员进出校园需走专门的校门(通道),并刷卡认证。学校已逐步有序恢复校园快递业务,通过加强快递站点管理、严格执行三级消杀等措施,确保快递进校安全。



复旦今起进入新一轮准封闭管理!校领导实地走访调研四大校区情况

6月1日是复旦大学实行新一轮准封闭管理的第一天,学校邯郸、江湾、枫林、张江四大校区由网格化分类管理,转为“气泡”管理。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金力,走访调研邯郸校区新一轮准封闭管理首日情况,常务副校长许征,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副校长陈志敏、汪源源等陪同调研。“大家排队时间长吗?有什么需要的物品超市无法满足的?”“大概20分钟,好久没有体验线下购物,日常需要的,都足够了。” 在南区全家超市前,焦扬一行察看超市运行情况,现场听取负责人介绍,与前来购物的同学展开交流。


理解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一个里程碑:复旦参与的北京谱仪III实验开创新方法探索正反物质不对称性

复旦大学参与的北京谱仪III合作组(BESIII Collaboration)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处于量子纠缠的正反科西超子对的级联衰变,成功地把导致正反物质不对称的弱作用力从强作用力中分离出来,这一创新实验方法为研究物质和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极其灵敏的实验探针,引起了领域内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该研究成果于2022年6月2日发表于Nature杂志。尽管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没有CP破坏的迹象。然而这一创新方法为科学家未来确认或排除超出标准模型的CP破坏来源带来了希望。“这是理解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一个里程碑,我期待BESIII合作组将来取得更多成就。”中科院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


这位复旦外籍教授研究“捡垃圾”十余年,为上海垃圾分类管理作贡献|世界环境日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玛丽•哈德(Marie Harder)带领复旦大学可持续行为研究课题组,坚持聚焦可持续行为改变、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为城市环境建设做出努力。今年一月,玛丽•哈德获颁2021“白玉兰荣誉奖”,这也是她继2016年获得“白玉兰纪念奖”后,再获白玉兰系列奖项。“我很高兴能为上海这座城市作出贡献,也感谢政府能够博采众议,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就个人而言,我实现了自己为全人类发展作贡献的初心,在上海深耕可持续发展研究,也令我与这座城市的精神产生了共鸣。”哈德说。


恢复线下实验课首日,校长金力现场察看教学情况

6月7日,学校迎来本轮疫情以来学生线下实验课程教学第一天。上午,校长金力走访调研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察看本科生实验课程开展情况,与授课教师、学生交流。常务副校长许征、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参加调研。金力表示,化学实验课是复旦大学第一个“复工复产”的线下课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要全力做好教学安排、安全保障和防疫工作,确保教学高效、安全、有序推进。在防疫保障上,师生严格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完成核酸检测集中采样。上课期间师生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全程佩戴N95口罩。实验中心配备手消、手套、口罩等必要的防疫物资,师生继续做好自我防护、个人消杀。实验室也会在每个单元(四小时)实验结束后,进行强换气,同时对实验室、楼道、室内公共空间进行预防性消杀。


复旦大学召开党员代表会议,金力、裘新、迟楠当选我校出席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6月7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代表会议在正大体育馆举行,校党委书记焦扬主持会议。会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报告复旦大学出席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过程,校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报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出席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过程和有关情况。根据会议选举办法和无记名计票结果,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迟楠当选为复旦大学出席中共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党委副书记、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力当选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出席中共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第一讲,复旦示范开讲!

6月10日,“牢记嘱托,勇毅前进”,2022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一期开讲,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4所高校党委书记和党员教师代表,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或给学校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承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等情况深情讲述。


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他们接力奋斗40年,致力创造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历史地理学

6月11日至12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建所40周年大会在线举行。系列精彩的庆祝活动、学术报告、校友座谈陆续开展,一场展现建所四十周年成就的展览云端亮相,一个将历史地理与互联网前沿结合的“中国历史地理专题数据展示系统”正式启用。据悉,建所40年来,秉承谭其骧、邹逸麟、张修桂等老一辈学人的言传身教,史地所坚守“求实创新、服务国家”的学术准则,持续产出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的研究成果,并在人才培养、数据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历史地理学重镇,不断引领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向前进展。


师生如何进校?快递如何收发?校领导察看常态化防控过渡阶段各项工作情况

6月13日起,学校结束闭环管理,进入常态化防控过渡阶段,6月14日是常态化防控过渡阶段的第二天,上午,校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副校长汪源源一行前往邯郸校区本部菜鸟驿站、正门及国权路门点位,了解快递收发、教职工出入、学生出入等各项工作情况。为保证常态化防控过渡阶段的进校秩序,提高核验效率,学校采取信息化技术,特别开发多码合一程序。教职员工经过审批进校时,仅需在正门刷校园卡,刷卡机屏幕即可实时显示个人身份信息以及随申码和核酸检测情况,符合条件即可秒进校园。南区宿舍学生进校时,也仅需在国权路门测温并刷校园卡验证身份,便可进入校园。


新增20个!复旦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累计61个

刚刚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我校申报的20个专业顺利入选。至此,我校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61个,占全校专业数(不含2018年后新设专业)的87%。教育部于2019年4月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旨在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校一直对标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瞄准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等建设方向,以“双万计划”为契机,建立健全本校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培育前沿交叉专业;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措施。


不忘家国使命,开辟远大前程!今天,复旦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了

6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隆重举行,1万余名毕业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典礼。党委书记焦扬、校长金力等校党政领导以及教师代表、校友代表等共同送别毕业生。典礼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主持。“作为‘抗疫的一代’,我想大家已经准备好迎接更大的挑战。未来无论走多远、遇到多大风浪,希望大家一直用‘旦复旦兮’的奋斗态度和‘团结服务牺牲’的处事信条照亮脚下的路。若干年后,可以无愧地说:我这辈子,就是一个复旦人!”金力为毕业生加油鼓劲,并特别强调,未来任何一年,只要条件允许,不在现场的同学都可以回校参加一次线下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学校将准备好如常的校园欢迎大家,不让同学们的青春留有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