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老干部党委开展“学先进典型、讲身边故事、助申城发展”主题活动的要求,配合学校党委启动实施的“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医所”)党总支以开展“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退休教职工党员党性高、对党的历史认识深刻、对党怀有深厚感情的优势,指导放医所退休党支部开展“老有所为我带头”教育实践活动。2020年9月15日下午,放医所党总支邀请退休党员代表王洪复和刘伟琪向全所师生讲“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题为《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本次专题党课由党总支书记邵春林同志主持。青年师生认真聆听亲身经历新中国核爆实验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邀请退休党员代表王洪复老师和刘伟琪老师分享自己的入党经历和奋斗过程,引导青年人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事业中去。放医所退休党支部言传身教、关心下一代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针对专题党课内容,放医所党总支拍摄视频,为“伟大工程”示范党课建设提供视频素材。
王洪复老师今年已经84岁高龄,但他依然讲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丰富。王老师曾经亲身参与了3次核试验。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放医所组织了多批以党团员为主,政治、业务强的科研骨干远赴边疆核爆现场,开展急性放射损伤动物试验,考察评价核防护方法措施的有效性。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畏艰难困苦,出色地完成了光荣而特殊的使命。王老师随后介绍了自己作为放医所所长,主导骨细胞体外培养与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事迹。王老师告诫年轻党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岗位、努力工作,要怀着崇敬的心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努力奋斗,这样才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和人民。
刘伟琪老师是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所长,退休后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任放医所退休党支部书记,带领党支部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在这次专题党课上,他与大家分享了与《共产党宣言》中文本首译者陈望道老校长偶遇的难忘瞬间,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学雷锋活动和中共党史的学习从而了解共产党、加入共产党的经历,分享了放医所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放医所为我国核事业而建,与核事业同成长、随核事业同发展,经历了“建所-发展-收缩-再发展”的过程。刘老师以自己在放医所担任所长时做的主要工作为例,鼓励放医所要继续引进人才、争取项目,并要跻身于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上海市卫生系统公共卫生“十四五”规划之中,为上海市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包括核应急)事件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刘老师教导全所师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时刻想到我是共产党员,都应该勤勤恳恳为党工作,为国家建设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在场师生在这堂生动的党课中听得振奋人心,热血澎湃,会场中响起一阵阵的热烈掌声。放医所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琳珊表示,放医所的退休党员们在退休后依旧继续关心本所发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他们自重、自省、自悟、自励,大力弘扬绝对忠诚、公道正派、担当奉献、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在起到表率作用的同时,促进本所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聆听“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师生深刻感受到了老党员身上无私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放医所全体师生将积极学习老党员谦虚谨慎的精神,大家应戒骄戒躁,向王洪复老师和刘伟琪老师这两位老党员学习,学望道精神,为人群服务,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取在新时代书写辉煌,扬帆远航。
本次《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运用权威数据、鲜活事例和生动话语讲清楚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激发了党员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意识。两次新老对话充分发挥了专家学者和老干部、老同志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老干部、老同志言传身教,关心下一代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结合制度自信教育,本次专题党课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青年师生党员体悟复旦党员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形成了具有放医所特色的“红色案例库”。
撰稿:徐琳珊
修订:王晓夏
责任编辑:邵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