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概览
  • 要闻概览

复旦要闻概览(2022.03.14-2022.03.20)

编辑:李洋来源:复旦&上医 新闻网&公众号责编:褚懿2022-03-221151语音加载中

点击上面「语音播放」按钮可收听全文

再次点击可暂停播放

点击蓝色新闻标题可跳转至原文继续阅读


自3月13日20:00起,复旦大学启动了校园准封闭管理,在校师生不离校,严格离校进校管理。学校全体师生正在以切实行动和防控成效为上海实现“动态清零”创造有利条件。

退休教职工工作处继续传递学校的声音,希望老同志们配合上海市的切块式、网格化筛查和管控工作,坚持做到防疫“三件套”、“五还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内心“有盼头、有放下、有自律、有念想”,共同守“沪”平安。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阳春三月,我们正面临疫情“倒春寒”。校园准封闭管理进行时,个人防护更不能放松!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戴口罩,勤洗手,阻断传播效果好。口鼻眼,手勿摸,良好习惯要养成。不传谣,不谎报,科学防控莫惊慌。重营养,勤锻炼,规律作息不熬夜。讲配合,守规定,齐心协力战疫情。打招呼,多拱手,健康防护不放松。


准封闭管理期间,复旦人在这份“温柔文档”里共享春天

3月13日20时,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复旦大学启动校园准封闭管理,在校师生不离校,师生按课表规定时间开展线上教学。3月13日下午,校园准封闭管理即将启动,一份名为《温柔时刻分享组&精神互助避难所》的共享文档在复旦人的朋友圈中火了,大家亲切地将它称为“温柔文档”。“本文档设立的初衷是在准封闭期间减轻焦虑,分享快乐,记录暖心时刻,欢迎大家随时填写让你今天感到快乐、舒适、宽慰、浪漫的时刻!”文档的创建者2020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本科生沈家怡在页首这样温柔地写道。


关于校园正式进入准封闭管理模式的通知(2022年第2号)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我校已完成2次核酸检测且结果均为阴性,现正式进入准封闭管理模式,请各单位严格按照2022年第1号公告相关要求执行。准封闭管理期间,校园继续实施相对封闭管理,严格离校进校管理,师生不得开展聚集性活动和跨区域交流。本区域人员错时错峰、有序流动,避免人员聚集。师生员工每周均进行1次核酸检测。请各单位继续做好师生关心关爱,及时回应师生员工关切,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全体师生继续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校外居住的师生减少外出,带头遵守社区防疫规定,支持配合社区防疫工作。


24小时内解决校外住宿安排!复旦多方协助新生儿父母搬新家|特殊时期,特别有爱

3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夏晓亮,与妻子、复旦现代物理所博士后李慧,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出院,住进“新家”仁德公寓。物理系、现代物理所还为夏晓亮夫妇建了一个微信群,包含院系、部处关心他们的人。他们在群里表达关切,同时也在群里沟通,让学校与教师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爱心关怀无缝衔接,让防疫规范与师生特殊需求无缝衔接。这个微信群,见证了复旦准封闭管理期,为保障一对夫妻和新生儿的入住,24小时多方师生付出的努力。“我们已经在仁德公寓安顿下来了,目前一切都好,再次感谢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关怀。”李慧产后在微信中说。


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特殊时期拿出特殊精神、体现特殊担当,让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3月16日,复旦大学党委发出《关于在特殊时期拿出特殊精神、体现特殊担当,让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的通知》,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特殊时期拿出特殊精神、体现特殊担当,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守牢校园安全底线、守护师生健康安全,以更坚决果断彻底的防控措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知》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二是发挥组织优势,筑牢疫情防控的战斗堡垒。三是践行“党员先上”,勇当疫情防控的先锋模范。


疫情防控,“中场线”持续发力!| 来看外文、哲学、信息、环境、国交院的“战法”

在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前,各院系、各部门第一时间响应,按照学校要求,落细落实各项措施,全方位加强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中场线”持续发力,把党的领导贯通到一线,把防控网络布置到一线,把政治优势覆盖到一线,把所需资源配置到一线,把关心关爱汇聚到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其中,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畅通“三条线”,做到“全覆盖”;哲学学院:信息沟通人对人、点对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员教师冲锋在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强化工作部署,细化工作举措;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加强工作落实,创新人文关怀。


大后勤人员搬家啦!“倒春寒”里有温暖|特殊时期,特别有爱

3月16日晚7点,集中居住在北区和南区体育馆的近600名大后勤保障人员搬家了。新房间内配备了全新的家具、床垫、被褥,每户都有单独的卫生间,让在大后方的后勤保障人员住得安心。3月16日上午,在完成两轮核酸检测,学校正式进入准封闭管理模式后,经过多方调整沟通,将住在本部、北区公共空间的500名后勤人员,统一调整安置到北区六栋学生宿舍楼内,将南区体育馆集中暂住的近40名保安、物业、绿化员工调整到体育馆周边辅助用房,南区食堂88名员工调整安置到南区食堂三楼活动室。


“学长学姐,饭盒收到了!”半天接力筹集23800个可循环使用环保饭盒

317日,深夜10点,一个名为饭盒群的微信群里,群聊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复旦大学各个部门的同事们协同合作,在准封闭管理的特殊时刻,将8000个饭盒顺利运进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这批爱心饭盒2003级计算机学院硕士校友、爱回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雪峰率先捐赠,在上海复旦大学发展教育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毛凌云先生的配捐支持下购买,它们将陆续运抵复旦大学各校区,经严格的消杀程序后,由学生志愿者们发放到同学手中。准封闭管理期间,复旦大学提倡在校学生以这23800个可循环使用的饭盒在食堂打包餐食,实现绿色环保用餐。


“这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该做的!”复旦首批PCR检测志愿者今天出发|特殊精神,特殊担当

3月19日,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首批68位PCR检测志愿者,在领队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陆路教授的带领下整装出发。接下来,他们会被派往上海浦东、嘉定、青浦支援PCR检测工作。PCR技术,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目前为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随着疫情发展,上海近期大范围开展核酸筛查,对PCR实验室检验人员的需求激增。PCR志愿者招募令一经发出,就受到了复旦师生的积极响应。经学校迅速摸排熟悉PCR设备操作的学生所在院系,几小时之内,来自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等院系和单位的共计265名师生志愿者报名。


守护“无言良师”,复旦上医教授选择驻守校园 | 特殊精神,特殊担当

3月13日晚上8点开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始准封闭管理。校门关闭前,有不少老师带上被褥等简单的行李,选择“逆行”。牵挂正在进行中的科研,惦记着实验室安全,担心教学的质量和进度,是他们不约而同回到校园的理由。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授张红旗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牵挂里还有一群重要的、特殊的教学“伙伴”——无言良师,这是对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张红旗教授讲授30多年的解剖课,每次上第一节局部解剖学课时,他都要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的“搭档”:“这门课的授课老师除了我,还有其他老师。我与他们的区别是,我站着,他们躺着,我能说话,他们不能,所以,我们又称他们为‘无言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