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概览
  • 要闻概览

复旦要闻概览(2024.09.30-2024.10.30)

来源:复旦&上医 新闻网&公众号责编:贾浩2024-10-30938语音加载中

烈士纪念日,致敬英雄!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迎来我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上午,复旦大学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仪式在烈士雕塑纪念广场举行

松柏苍翠,纪念广场庄严肃穆,烈士雕塑巍然耸立。校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校领导许征、袁正宏、陈志敏、汪源源、林立涛、姜育刚、周磊、艾竹、方明等同志及烈士家属代表、各部门各院系师生代表、党团员代表和少先队员代表向英雄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自立自强的复旦精神。仪式由方明同志主持。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魂长存,家国永念,致敬英雄!


我在复旦,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10月1日清晨复旦四大校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师生们的目光注视下国旗护卫队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

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师生们用歌声向祖国告白“我爱你,中国

一抹中国红一腔爱国情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深化对美合作,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率团访问美国

9月20日至25日,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率团赴美国出席中美顶尖大学“10+10”校长论坛,并访问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深化复旦与美国重点合作伙伴关系。

当地时间9月23日,2024年中美顶尖大学“10+10”校长论坛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论坛并致辞。金力受邀出席,并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作主题发言。

金力表示,人工智能正重塑高等教育,推动教学、科研、育人等领域的全方位变革。同时,人工智能也面临着技术层面、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教师和学生角色适应等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复旦大学通过打造人工智能大课、建设智算平台等措施,推动学习范式与科研范式双重变革。金力呼吁,中美及全球教育界应共同努力,把握人工智能机遇,应对挑战,以技术革命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复旦大学“AI大课”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AI大课”建设教学研讨会首次会议举行

10月9日傍晚,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Alphafold开发者获奖。这是继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诺奖再次垂青AI。AI改变科学世界,初见端倪。

新学年,复旦大学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模式改革(简称“AI大课”),在2024-2025学年推出100余门AI领域课程,本学期61门课程。开课满月,成绩如何?接下来如何更好发展?10月9日,复旦大学“AI大课”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AI大课”建设教学研讨会首次会议在逸夫科技楼举行。


复旦上医银龄教师在课堂中点亮青春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有这么一批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从上海到云南,跨越2000多公里。今年重阳节来临之际,有3位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退休教师带着教坛沉淀几十年的知识与经验,正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支教,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教坛生涯。这群教师被称为银龄教师

成为银龄教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义无反顾地接力出发,用真情和真心,将知识与希望播撒到更多地方。无论是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还是助力当地科研平台建设,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年龄从未阻挡他们为教育奉献的步伐。银龄教师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用温暖和智慧点亮了更多人的未来,也在这份责任与爱中,成就了更广阔的教育梦想。

 

复旦大学首届体育文化节启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首届体育文化节在相辉堂草坪上启幕。作为璀璨开篇,通过表演、互动展示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让师生领略体育的魅力和文化底蕴。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有趣、生动、多元、青春的欢乐场。

从网式足球到射箭蹴鞠从龙舟展示到龙狮体验……师生们热情参与享受体育乐趣拥抱健康生活相辉堂草坪上充满活力和欢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

10月16日上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大会在图文信息楼1829会议室举行。上海市首家医学教育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工作室——“吴凡同心工作室”同时揭牌成立。

上海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李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伟国,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市知联会副会长吴凡,徐汇区知联会副会长冯勇,复旦大学知联会副会长钱序等出席会议。复旦上医知联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及会员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由杨伟国主持。 


沉痛悼念王万青校友!“如有来生,我还会奔赴高原”

情系藏族同胞的草原上的“好曼巴”,上医杰出校友王万青同志,于2024年10月14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0岁。尊重王万青同志生前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他的骨灰撒在了自己奋斗一生的玛曲大草原上。

惊悉王万青同志不幸逝世,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致唁电,上海医学院领导以各种方式向家属表达慰问,对王万青校友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王万青校友始终铭记“正谊明道”的上医院训始终践行“为人群服务”的上医精神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面旗帜是上医校友的杰出代表!

逝者已去,风范永存草原曼巴,传奇不朽!王万青永远活在上医人的心中!

 

复旦22项获奖!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出炉

10月23日,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出炉。本年度我校再创佳绩,获奖项目共计2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项。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为历史最好成绩;集成电路领域连续三届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项,全市唯一。

科技创新,勇攀高峰,祝贺所有获奖老师和团队!

 

一生为了一颗“心”——纪念陈灏珠院士百年诞辰

今年是陈灏珠院士诞辰100周年。10月22日,上医创建97周年院庆纪念日当天,“一生为了一颗‘心’——纪念陈灏珠院士百年诞辰座谈会”暨“陈灏珠院士百年诞辰纪念展”揭幕仪式在复旦上医举行。活动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承办。

陈灏珠院士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和上海市委员会主委。他自1949年起在中山医院工作至2019年,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2020年10月30日,陈灏珠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举办纪念陈灏珠院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不仅是为了铭记与重温,更是为了传承与践行。陈灏珠院士从步入神圣的医学殿堂那天起,就时刻关心关爱着世间每一颗跳动的“心”,他的精神中饱含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他的人格力量与学术成就始终激励着全体复旦上医人、中山人永攀新的“高峰”。

 

复旦大学七届五次教代会暨十八届五次工代会开幕

10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七届五次教代会暨十八届五次工代会在光华楼开幕。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常务副校长许征等校党政领导班子,全校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共358人出席大会。会议在枫林校区设立视频分会场。

金力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大会报告2023年全年工作和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并报告下一阶段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工作的主要思路。

表示,在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战略机遇期,要真抓实干,抢抓机遇,紧扣第十六次党代会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心怀“国之大者”,在建设教育强国中打头阵,在实现自主创新中当尖兵,为建成建好“第一个复旦”不懈奋斗。

 

校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传达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董竞成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10月19日下午,复旦大学以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暨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的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书记裘新主持会议并讲话。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9月2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共有352个模范集体、368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我校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教授董竞成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董竞成在常委会上分享了参会感受和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他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各民族传统医学领域的共同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文化支撑;努力推动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破除各民族传统医学之间的藩篱,形成统一的中国传统医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红房子,140岁生日快乐!

10月26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院140周年主题论坛暨第七届红房子论坛开幕式在东郊宾馆举行。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沪上首家专为妇女和儿童设立的医院,这座百年老院横跨三个世纪,从浦江西岸为渔民看病的小小医务室,发展为国内妇产科学领域“领跑者”。与时代同频,为人群服务,这颗妇产科学界的璀璨明珠始终秉持“关爱女性、呵护生命”宗旨,为妇女儿童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红房子医院将依托百年大学、百年医院的积淀和优势,以优质医疗服务健康中国、健康上海,书写不朽,创造传奇。

 

与你共复 百廿好合:2024复旦大学校友集体婚礼举行

以青春为名,以挚爱为誓。10月27日,“与你共复 百廿好合”2024复旦大学校友集体婚礼举行,120对新人奔赴复旦校园浪漫盛典。这是复旦大学首次为校友举办集体婚礼,母校与校友的双向奔赴,开启复旦大学校庆120周年生日的序章。

一纸千年,一生相守。新人们手中的婚书内页纹样以“玉兰”与“荷花”为形,承载着团圆美满、并蒂同心的祝愿,也见证着爱的誓约和责任。大屏幕上播放一帧帧精美的合影,相遇、相知、相爱、相守,定格凝结成无数幸福的瞬间。

喜糖抛向嘉宾和亲友席,甜蜜与幸福在空气中传递,此刻定格成永久。两情相悦共白头,“与你共复 百廿好合”,过去、现在、未来,今生永相伴。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医团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九届上医文化论坛隆重举行

10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医团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九届上医文化论坛活动在明道楼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自1994年以来,博医团始终秉承爱国奉献、服务人群的初心,坚持前往革命老区、中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民族聚居区开展医疗服务。30年来,博医团的足迹遍布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个县77家医院,先后有1000余人次投身博医团的志愿服务工作,行程超过35万公里,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通过大型义诊、送医入户、科普宣教等方式,博医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最基层,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助力更多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为人群服务,为人群灭除病苦”是复旦上医的传统,也是博医团30年接力奉献坚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