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管院退休生活(第68期)

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2011-03-2321语音加载中

一、管院退管工作小组成员和联络组组长联席会议

 

  2011314日,管院退管工作小组成员和联络组组长在正大中心举行联席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叶耀华, 叶奕明、戴镇海、陈谦余、华宏鸣、殷左秋、俞怀玉、吴惠如、李文福、林瑞丽、陈颖杰、蒋以铮、朱惠琴。

 会上华宏鸣传达了310日召开的校退管联络员、联系人会议的精神,叶奕明传达了校关工委会议的精神。

  会议重点是传达和讨论37日召开的院退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具体讨论了今年活动的安排。

会议决定在322日,召开全院离退休同志的会议,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和讨论今年的活动计划。

初步决定在411-13日组织到浙江横店三日游,5月份组织到顾村公园1日游,7月份组织一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活动。

退教协分会计划在今年搞两次活动,一次在校内,一次在市内。

 

二、管院退休人员集体聚会

 

  2011322日,管院40多位退离休老同志汇聚在史带楼802室,举行今年的第一次集体聚会。会上叶耀华老师传达了学院领导为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学院帮困基金,根据上次会议精神,对《章程》做出的修改。华宏鸣同志传达了2011310日校退休工作会议、37日院帮困基金委员会会议和院退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14日院退管工作小组和联络组组长会议等的精神。戴镇海同志传达了校退教协会议的精神。陈谦余同志介绍了前不久他陪同黄丽华书记去北京探望王凯仁同志的情况。

 接着,大家对今年的活动安排做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四月份原定的三日游改为一日游,游览顾村公园,欣赏樱花盛开的美景。五月份组织去浙江横店三日游活动。

 

三、去北京看望王凯仁老师

 

王凯仁老师身患癌症已有四年之久,近两年在北京疗养,大家都对他非常挂念。218日(星期五)管院党委书记黄丽华和退休工作组成员陈谦余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特地到他在北京的住所看望了汪凯仁教授。下面是陈谦余同志看望汪先生的情况简介。 

 

 

40分钟即可到达。虽说居住地就在公路旁,离轨道交通终点站一站多路,交通还算方便,但由于是农民的非产权房,难见路牌号码,进门还是费了一些周折。 

这是一座深藏在树木丛中座北朝南的单层民居,前面有一个大的苗圃,左边与公路隔着宽阔的林带,右边和后边有物业打理的草地和活动场所。房子看上去并不豪华,但功能齐全,前有庭院,旁有温室,自备太阳能加天然气供暖设施。房间宽敞、充足,除通常的主人房间、子女房间、厨房外,还备用客房间、阿姨房间,以及藏书间,屋顶有一个宽敞的晒台。

汪凯仁老师去北京之后,因治病关系,经常在医院和家中轮流居住。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他发烧痊愈,两天后准备到中医院进行又一轮治疗的间隙。夫妻两人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汪老师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来北京后的生活情况。可以看得出来,汪老师精神状态非常的乐观,他对享有的养病条件非常满意。他给我们介绍了当初他儿子如何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帮忙购机票把房主人从东北接回北京及时签订了购房合同,以较满意的价格取得了现房。他风趣地说腹内伤疤交叉纵横,他能清楚地知道哪是第一次胃手术部位,哪是盲肠炎手术部位,哪是新病灶留下的踪迹。他说他的治疗尝试了各种最先进的方法,获得目前的结果已经非常满足。他需要一个很理想的养病环境,而现在的居住环境,尤其春夏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正是他所希望的。不久前,他参加了儿子的婚礼,今年七月,他将升级为爷爷,谈到这些,汪老师满面笑容。汪老师的夫人时刻陪伴,精心照料,经常在温房耕作,收获一些无污染蔬菜自用。我们谈话不一会儿,汪老师的儿子也到了,儿媳也打来问候电话。可以看出,汪老师的养病环境,除了自然优美外,更充满着家庭的温馨。

告别时,黄书记嘱咐汪老师安心养病,有何需求和困难及时联系。汪老师还将自已亲手的劳动成果——丝瓜筋、葫芦,送给黄丽华和陈谦余同志,并拜托他们回上海后转达他对所有关心他的老朋友的感谢和问候。(陈谦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