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教授协会  简报
  • 简报

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协会简报(第11期)

退管会2010-11-25535语音加载中

复旦退()休教师协会       2004年元月15

 

 

本期目录

   

理事会活动

     ▲       退教协2003年年会胜利召开

     ▲       倾心共叙回顾展望

 

退管工作

     ▲       聚精会神办实事

     ▲       迎新的欢声笑语

     ▲       奋战在筹备百年校庆第一线

     ▲       坚持“三公”原则维护退休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       退休教职工增加退休费的办法简述

 

护理帮困 雪中送碳

     ▲       雪中送碳显真情

     ▲       解困暖心

     ▲       雪中送碳排忧解难

     ▲       感谢信

     ▲       群众的呼声

 

级管理 两级服务

     ▲       人间自有真情在

     ▲       首次助老志愿者服务在医学院

     ▲       热心工作真诚关怀

     ▲       退休老同志的贴心人

 

《旦园枫红》,余韵不绝

     ▲       不是春光胜似春

     ▲       三老魅力夕阳增辉

     ▲       “开心茶室”议《旦园枫红》

     ▲       我当居委会主任

 

“神五”升天振人心

     ▲       “神州”飞船游太空

     ▲       贺“神五”升天

     ▲       桑榆述怀(二首)

 

山水情思

     ▲       甲子梦圆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新会员名单

 

 

 

  理事会

  

    活动

退教协2003年年会胜利召开

 

[本刊讯]  2004年1月5,复旦大学退教协在校老年活动中心召开2003年会。本次会议根据理事会的决定,仍然以代表会议的形式举行。协会理事、小组长和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市退教协理事长鲁巧英、副理事长翟浩成、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沈文龙、副主任陈勤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常务副理事长唐尚明主持。理事长方林虎转达了彭裕文副书记对大家的新年问候。

 

方理事长在总结报告中说:2003年,是我们退教协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一年。这是我们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是我们在校党政领导下,在退管会领导强有力的支持下,与校退管会合作编辑出版了散文集《旦园枫红——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老有所为”纪实》。秦绍德书记为该书题写了书名,我校80多位离退休老师(其中不少是著名专家和教授)为这本书写了稿子。这80多位老教师的文章,不仅展示了他们或退而不休、或离而不休,珍惜年华,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继续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贡献的累累硕果,而且展示了他们的崇高精神。彭裕文副书记在为《旦园枫红》所作的序中写道:“我还深深地感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高尚和伟大的精神,我想,这大概就是世世代代传下来,又一定会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复旦精神吧!”

 

第二,配合退管会,积极推动基层退管工作制度化建设。我们首先是通过召开小组长会议,提出要求,明确目标;第二是要求小组长与退管工作联络员一起,做好单位领导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并且在单位党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将条例或规划制订出来;第三是发扬先进、以点带面。彭裕文副书记说过,退管工作制度化建设,要以先进来带动,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我校已有21个单位制订出了条例或规划。

 

第三,坚持抓好学习,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我觉得,尤其是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家改革开放高歌猛进的年代,我们更要抓紧学习。我们学习的中心,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坚持运用《简报》这个阵地做好宣传工作。重点推出:一是抗击SARS的先进事迹,如第9期(总60期)在《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的总标题下,发表了李子华等老师的文章,对他们进行了表扬。二是“老有所为”的典型。配合《旦园枫红》的编辑出版,我们推出了蔡尚思、陈康颐等老师的文章,宣扬弘扬他们退而不休继续奉献的高尚精神。在《简报》的第九期(总第60期)刊出时,我们搞了一个纪念活动。这是三。四是配合基层制度化建设,宣传这方面的先进典型。与此同时,我们还配合全校进行校史的写作。关于维护退休教职合法权益方面,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直在争取使共享费逐年有所提高,枫林校区的退休人员能用医保卡在校医院看病也是我们努力争取至今仍不放弃的项目。目前,我们还在想做或正在做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

 

第四,发展组织,加强自身建设。2003年我们发展会员127人,退教协小组从37个增加到39个。加强自身建设,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小组的建设和小组长的调整。我们完成了新一届退教协小组长的改选工作。邯郸校区8个小组由新人担任,增强了小组的活力。二是理事会的自身建设。在理事长会议上,我们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理解牢固树立服务观念,要协助退管会从两个方面为他们服务。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各位理事的作用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而且公布了由胡荣生同志起草的《理事工作守则》(讨论稿)。

 

第五,关于2004年的工作。首先是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将建立理事长学习会制度,探讨一些与老龄工作相关的重大问题。其次是要加强调查研究,下基层开调查会,听取退教职工的呼声,反映他们的要求,在研究上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实效。维护退休教职合法权益始终是我们退教协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要进一步采取一些措施,使共享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枫林校区在校医院看病的问题)得以解决。使“老有所为”进一步得到支持。继续推动基层制度化建设。还要为2005年换届选举作好准备。这是些初步设想,请大家讨论。

 

我们在为退休教职工服务的过程中能取得一些成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依靠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退管会的指导。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更要发扬紧密依靠学校领导,在退管会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下争取新的胜利。

 

会上鲁巧英作了讲话,信息学院、医学院综合二组作了活动情况的经验介绍。

 

 

倾心共叙,回顾展望

——记新老理事长座谈会

 

复旦大学退教协自1988年成立以来,历经六届理事会。2001年两校融合后成立的第六届理事会,也度过了三个春秋,将于2005年换届。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届理事会的工作,在即将辞旧迎新之际的20031229日上午,召开了一次富有意义的六届正副理事长座谈会,大家欢聚在老年活动中心,共叙我校退教协的发展,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以利前进。会议由唐尚明副事长主持。方林虎理事长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向大家简要介绍理事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明年初步打算,并诚意地请各位理事长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本届理事会的工作。

 

老理事长们都热情地称赞本届理事会工作,认为本届理事会政策水平高,活动能力强,特别在维护退休教师切身利益的“工资、房子、方子”上,办实事,做好事,深得退休教师之心。第一届副理事长曹素华深有体会地说:我校退教协真是越来越兴旺,过去退休教师不太愿意参加,现在找上门来申请,这反映了我校退教协有凝聚力。原上海医科大学退教协第四届理事长王兰,也以教师退休后尚能分到房时的欢乐情景的具体实例,说明理事会为退休教师切身利益的事关心和服务,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理事长们对复旦退教协《简报》大加赞扬,特别自陆士清副理事长负责编辑以来,每年四期,期期内容丰富精彩,为会员们提供一份精神佳肴。第五届理事长李致勋兴奋地说:会员们对《简报》都很爱读,特别是两校融合后,增多了不少保健养生知识,很受启发。如第五期的防霉防蛀小常识,我家看了以后,就立即把含有二氯甲苯的防霉防蛀剂处理掉,增强了对日用品的保健意识。李副事长还具体建议:《简报》能否再多介绍些学校有关对维护退休教师权益和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多反映一些退休教师的近况;多提供些养生保健知识。曹素华副理事长说:现在不少会员年迈不能出门,今后这样的会员会愈来愈多,因此,及时提供各方信息,应是理事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理事长们对理事会抓“老有所为”调查,组织出版《旦园枫红》的工作也给以较高的评价;抓退休工作两级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也认为很及时和必要。今后还希望理事会开些座谈会,多举办些讲座,以丰富和提高会员们的精神生活。王兰理事长深情地说:老年人最怕孤独,最不幸的是患“老年痴呆症”,那时亲人都不认识,真是个人和家庭最大的悲哀。退教协提供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正是对“老年痴呆症”最好的克星和杀手。我现在已80高龄,每周还参加退休教师合唱队和昆曲兴趣组活动,而且越唱越有劲,感到心境十分舒坦。原上海医科大学第五届副事长钱梓文也热情推荐“阳光呼叫器”,这个服务项目给她带来生活方面的便利。她建议退休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为自己老年生活服务。此外,理事长们还反映了一些如学校在房改中对私房政策和上海市市政府对退休人员退休费增补等问题。

 

理事长们对本届理事会工作充分肯定,并出主意,提建议,对本届理事们鼓舞很大。方理事长说:本届理事会所以能办成几件事,取得一定成绩,是由于两校融合,兵强马壮,加上学校财力也较前雄厚,校领导、退管会的大力支持的结果。王蕙仁副事长激动地说:退教协今日的发展,是历届理事会以艰苦创业精神的继续,是你们推荐出方理事长为首的来带领本届理事会,全心全意,脚踏实地做好退教协工作。

 

座谈会在互相鼓励中结束。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在退休之后,尚能为退休教师做些工作,感到心情特别舒畅,心态特别平衡,从服务中获得很大的乐趣。

                                             余赛妹

 

 退管

工作

 聚精会神办实事

——校退管会召开年度总结会议

 

元月9日上午,校退管会在老年活动中心召开2003年校退管工作总结大会。图书馆总支书记奚树林介绍了自己是如何重视和搞好退管工作的经验,机关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马秀珍介绍了他们如何抓好退休党支部工作的经验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程刚介绍了医学院党委是如何重视退管工作的经验,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叶敬仲介绍了关爱网活动经验,文科科研处副处长周桂发介绍“金秋项目”的设立。接着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沈文龙用多媒体的形式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2003年的退管工作。

 

2003年,校退管会在校党政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好退管工作,尤其在SARS疫威胁或百年不遇的高温中,都没有停止工作。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推出新举措,为努力开创我校退管工作的新局面,朝着全面实现中央《决定》所规定的“六个老有”目标而奋斗。

 

今年我校退管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有所前进有所创造。尤其是在努力推动基层退管工作制度化方面狠下功夫。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已经在全校建立起了退管工作 “两级管理、两级服务”的网络,从组织上保证了退管工作较为正常的运作。今年,我们在继续调整和完善退管工作两级网络的同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推动各基层单位退管工作制度化,制订退管工作的“两级管理,两级服务,两级共享”条例或规划。因为这是关系到“六个老有”能否在基层稳定地落实的举措。

 

退管工作制度化建设要以先进来带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命科学学院首先出台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于尊老敬老维护保障退休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我们以生命科学学院来推动原来退管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接着化学系、中文系、公共卫生学院等先后制订了退管工作条例或规划。据初步统计,截止2003年底,我校已经有20多个单位制订出了条例或规划。第二,我们深化了对“老有所为”的支持。这一年里,我们与退教协合作编辑出版了散文集《旦园枫红——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老有所为”纪实》。第三,根据退管工作方法上也要讲究创新这一精神,敬老节改变原来形式,搞大型旅游活动。 “龙虎山”会议一结束,校退管会立即投入“平湖一日游”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经过十天的奋斗,使得全校将近1700位老同志,实现了安全而愉快的平湖一日游。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校退管会主任彭裕文讲话,首先他希望每个老同志保重身体,接着他讲到了关于人才资源问题,他说,中国的发展靠科教兴国,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复旦老人是复旦人才宝库的资源,中央一再强调要求更多地增强人才意识,从保护资源角度为老人创造更多地发挥人才作用的环境,就象我校文科科研处“金秋项目”,给老同志创造了发挥余热的条件。最后彭书记强调要更多地关心困难的老人,如年龄在80岁以上、病多、独居老人、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不论校级或院系一级,要个性化的关怀,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规范化形成制度,推广经验。还要不断研究新的问题,如依靠年轻健康的老人,自己身体健康,还要老有所为,从关心别人中得到乐趣。

                                                                                                校退管会供稿

 

 

迎新的欢声笑语

 

    1226下午,老干部工作处和退管会在大礼堂联合举行“2004年复旦大学离退休教职工迎春联欢会”。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钱冬生、副书记宗有恒、赵衍盛、原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光正、原复旦大学副校长庄锡昌、严绍宗、方林虎等出席了联欢会。近千位复旦离退休教工欢聚一堂,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渡过了欢乐的时刻。

   

    联欢会上,首先由党委副书记彭裕文同志致词,他向全体离退休教职工拜早年,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全家欢乐!老干部工作处和退管会领导苏咏絮、沈文龙在会上表示,要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把“老有所乐”工作落到实处,让大家安度愉快、健康的晚年。

   

    今年,我校离退休教工克服“非典”影响,积极参与了学校丰富的文体活动,不仅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还密切了人际关系,促进了大家的团结,增进了友谊,锻炼了体魄。在联欢会上,参加复旦老年合唱团、复旦老年民族舞蹈队、复旦老年时装队等文娱团体的离退休教工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使到会的复旦老同志沉浸在欢歌笑语之中。

   

    联欢会还开展了抽奖娱乐活动,气氛热烈,大家乐在其中。

                                              

                                                 奚全治

  

 

奋战在筹备百年校庆第一线

——校退管会慰问部分老教授

 

112,校退管会领导沈文龙等,看望部分担任扩馆建史的老教授,感谢他们一年来所作出的奉献,并代表学校给予热情的慰问。退休老教职工十分感动,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倍努力,高质量地完成校领导交办的扩馆修史光荣任务。

 

校史研究室主任龚向群向退管会领导介绍这些老教授一年来的业绩。她说,退休老同志在工作中承担了十分重要和繁重的任务。鄂基瑞、刘文龙老师是百年志正副执行主编,许有成、李道亭、陆汉忠、郑师章、方家驹、徐培汀老师,分别在建馆和百年大事记编写中承担重任,成为扩馆修史的主力军。

 

提起这批退休老同志,大家都对他们忘我的奉献精神十分钦佩。问及他们均已年逾古稀之年,为何还这么拼命?李道亭同志说:就因为自己对复旦有割舍不断的深情。老师多年来在学校机关工作,对学校日常工作十分熟悉,搜集、整理出大量的有关校史资料。按理说,他岁数大,体质弱,完全可以在家中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为了百年校庆,他不愿坐享其成,而心甘情愿地到校史馆上班,努力抓紧文案写作。

 

老同志参加校史编纂工作,有情况熟悉、经验丰富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身体健康的挑战。当初,校领导动员退休同志出来参战,也遇到不少困难。本人年老休弱,还患有多种慢性病,家属从关心的角度考虑,也大多不赞成他们再度出山。今年74岁的许有成,是我校较早研究校史的专家,出版过多部专著,这次负责部分展馆文案写作工作。为了真实再现复旦历史,他钻档案馆,泡图书馆,图得是“尽可能把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呈现在大家面前。”

 

编写校志,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尊重历史,编写中又要有所创新,把复旦的特色写出来。鄂基瑞老师多年从事文学研究,治学严谨。他认为,编写校志要以史为师,以史为鉴,资料翔实,做到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编写出的校志要具备一定的学术质量。所以我们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又从内心深处去体会、关怀复旦所走过的历程。在他的带领下,《复旦大学百年志》有了与时俱进的构架,注重凸现新复旦的闪光点。

 

应该看到,扩馆修史是一项关系复旦未来发展的大工程,因此参加者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新闻系老教授徐培汀,每个工作日都到档案馆查阅资料,人们见了都夸他“比时钟还准”、“老当益壮”。历史系刘文龙、生科院郑师章等老师,在组织百年志编写工作中,既能跑基层,抓落实,又能潜心搞研究,找出新史料,提出新见解。曾在校人事处编纂500多位教授传录的陆汉忠老师,在展馆文案写作中如鱼得水,尽心尽力。被人称为有“计算机头脑”的方家驹老师,善于出点子,谋创新,为百年志的好构架出了不少力。曾在老干部办公室工作的丁秀英同志,来到扩馆修史办公室,任劳任怨,艰苦工作,还关心老同志和参与编写工作的年轻学子,被大家誉为“大管家”、“老管家”。《复旦大学百年大事记》执行主编王增藩也应邀出席座谈会。

 

在亲切交谈中,校退管会领导善于配合学校中心任务抓工作的经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沈文龙、金文英、陈勤等领导在百忙之中关心退休老教授,使大家受到很大的鼓舞。目前,《校史陈列馆总体方案研究与设计》的文案,已反复修改五稿,日趋成熟。《复旦大学百年志》在基层领导和同志的支持、帮助下,在编写组同志努力下,将按预定时间拿出全部初稿。《复旦大学百年大事记》也进入送审阶段。大家表示,决不辜负退管会领导的关怀和期望,在2004年干出更大的成绩!

                                                 王增藩

 

 

坚持“三公”原则,维护退休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记枫林校区红旗教师公寓的购买

 

两校合并前,卫生部拨专款拟建造红旗教师公寓(一期)。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根据学校房委会《关于出售红旗教师公寓(一期)的若干意见》,我们在枫林校区退休职工中开展了购买红旗教师公寓的工作。学校划给退休职工12套住房,在规定时间内有365人申请。200211月成立购房工作小组,大家决心秉公办事,严守纪律,同心同德做好工作。在酷暑中,购房工作组的同志顶烈日,战高温努力工作。2003820,终于将所有住房落定房主。

 

由于历史原因,枫林校区退休职工中住房紧张的同志不少。购房申请工作开始后,每天来退管会申请购房和反映情况的人络绎不绝,一部分退休职工要求购房心情迫切,个别人情绪激动、言词激烈,个别退休职工子女甚至扬言要采取极端行动,还有许多人多次来退管会强调特殊困难,要求特殊照顾。

 

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们首先明确这次售房是在实施住房货币化补贴条件下购买商品房,重点对象:首先是夫妇双方过去从来没有参加过本单位实物分房的人员,是部分补偿;其次才考虑住房困难和购房者对学校的贡献大小等。不搞特殊照顾。购房对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是枫林校区健在的退休教职工;(2)购房者本人及配偶从未参加过原双方单位的实物分房;(3)现住房的建筑面积未达到复旦大学住房货币化补贴控制标准(以校房改办认定第3榜为准)

 

为了让退休教工及时了解购房信息,购房工作一开始。我们就依靠院系、部门及时将购房信息通知到每位退休职工。为了满足退休职工的愿望,使他们感受到在购房中享有同等权利,我们放宽了申请条件和申请时间。对此许多退休职工感到满意,认为自己退休了也能及时得知学校购房信息,也能申请购房,自己的权利得到维护,自己的意愿得到了尊重。

 

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严格审核购房者的资格,按照学校规定统一排序,三榜公示。我们认真按照学校房委会制定的出售红旗教师公寓(一期)的指导思想、购房对象、购房条件和房改办房贴控制标准划定范围,不搞特殊照顾,不搞暗箱操作。及时公布购房工作进展情况,做到政策公开,房源公开,排序情况公开,购房人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因而得到了理解和支持。在公示过程中,当我们听到群众的合理意见后,就立即改进工作,比如在制定计分标准时,我们考虑了对学校贡献大小的意见,增设了校龄分,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供求为301的情况下,将有318人不能入围,他们的感受、情绪和反响怎样,我们必须顾及。针对退休职工不经常来学校,对学校信息了解不及时的特点,我们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封信,介绍购房工作程序、购房工作小组及联系方式、购房资格、房源情况。说明不能购房的原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同志说:他们的愿望得到了重视,对不能购房表示理解。对入围的35人,我们三次去信,通报购房进展和排序情况,请他们来校看榜,了解详细情况。23名列入购房排序候补的同志,没能买到住房,除表示遗憾外,只希望下次购房还按这个排序进行。

 

在多方面的支持和购房小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当购房名单公布后,购到房的同志十分高兴,很多人虽未能购房的,也因住房面积没有达标而得到了学校房贴,心态平静多了。

                                          退管会陈勤

 

 

退休教职工增加退休费的办法简述(仅供参考)

 

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3]93号文件规定,凡本市机关、事业单位2003630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和已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延长了退休年龄和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都可增加退休费。

 

二、国务院办公厅规定的增加退休费的标准是:

 

行政管理人员,省(部)级以上职务165元、厅(局)级120元、处级80元、科级50元、科员及办事员35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115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75元、讲师及相当职务50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35元;工人中高级技师和技师50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35元。依照国家规定退职的人员,按每人每月30元增加退职生活费。

 

三、上海的办法细分为:

 

2002年底前退休的人员,总的是按照“就高原则”执行。即在国办发[2003]93号文规定增加的退休费标准与沪劳保养发[2003]32号文规定增加的退休费标准之间,按高的标准执行。这就是说,这次增加退休费不是按国务院规定标准全额发放,而是在上海社保已增加的退休费的基础,增补一部分,以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比如教授,如果社保局前已每月增发了51元,这次再补64元,达到国务院规定的115元。余类推。

 

同时对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费水平作适当微调。行政管理人员中的科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讲师及相当职务人员、工人中的高级技师和技师,按照“就高原则”执行后增加退休费水平不足55元的,补足到55元;行政管理人员中的科办员、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人员、工人中的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按照“就高原则”执行后增加退休费水平不足45元的,补足到45元;依照国家规定退职的人员,按照“就高原则”执行后增加退休费水平不足35元的,补足到35元。

 

机关、事业单位200316月退休人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3]9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增加退休费。

 

四、增加的退休费经费来源

 

按上海规定: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解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财政拨款比例部分由财政解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由单位解决。

 

我们复旦大学不属于市财政拨款单位。我们增发的补贴费由复旦自行解决。以教授为例,51元由社保局发,64元由复旦打入中国银行卡。

  

 

   护理帮困

  

   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显真情

——复旦《护理帮困金》实施情况介绍

 

随着退休教职工的高龄化,如何解决一些经济困难的尤其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护理保障是社会也是我们复旦大学老人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些老人,退休早,退休费少,一旦患病,经济就陷入窘境。如原复旦哲学系系主任胡曲园教授,患重病住华东医院,需请人护理,但其养老金仅700余元,实难拿出几百元请人护理。

 

胡曲园教授的问题,使复旦大学校领导和复旦退管会的领导受到震动,他们把关注高龄老人护理费用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1994年,退管会在校领导支持下,开始就筹集资金,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护理帮困金》条例。1996年,退管会拨出历年积累100万元作为本金,实施护理帮困。

 

七年来,《护理帮困金》在校领导和校外有关部门支持下,运用本金增值部分和学校拨款资助作为护理帮困支出,共资助帮困退休教职工253人次,金额619940元。资助人数与金额逐年增长情况见下表:

 

一、《护理帮困金》的实施

 

年度

资助人数

资助金额(元)

与上一年同比增长率

人 数

 

1997.5-1    

12

17400

 

 

1988.1-12   

20

42205

 

 

1999.1-12   

22

42576

10%

0.8%

2000.1-12   

26

52373

18%

23%

2001.1-12   

42

99553

38%

90%

2002.1-12   

53

150935

26%

52%

2003.1-12   

78

214940

47%

42%

合计

253

619982

 

 

 

退休教职工享受《护理帮困金》资助的人数近三年增长幅度很大。得到《护理帮困金》资助253人次中,由于多数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持续资助到病故为止,故实际资助人数为135人。他们的有关情况如下:

 

年龄结构:5569     29         占总人数的21.4%

        7079     47         占总人数的35%

80岁以上   59         占总人数的43.5%

(含90岁以上4人)

 

职级情况:正副教授    57         占总人数的42%

          中级职称    32         占总人数的24%

          工人、职员  46         占总人数的34%

 

患病类别:135人中,患脑心管病50人   占总人数的37%

 

患各类癌症,48                  占总人数36%

 

其它患糖尿病、肠胃病、骨折等 37 占总人数27%

 

《护理帮困金》资助135人中,现有17人累计金额超过一万元,生命科学院田焕林同志(尿毒症)21550元,哲学系林永民副教授(脑昏迷)22200元。今后超过一万或二万元以上人还将有所增长。

 

二、《护理帮困金》“雪中送炭”

 

《护理帮困金》设立七年来,为患重病住院或居家疗养的复旦退休教职工减轻护理费用经济负担,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促使退休老人病情稳定或好转、康复起了积极作用。真正是雪中送炭。2003年《护理帮困金》资助78人。他们当中不少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不少人是孤老必须请人护理。如化学系张引风,药学院梁中雅、陈作华,人口所桂世祚,经济学院朱伯康、冯成复、宋伯文;患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的有哲学系李成蹊、医学院陈聪敏、药学院朱保芬;哲学系原副系主任林永民脑瘤手术后已昏迷几年,类似植物人。所有这些需要请人护理的老人,我们《护理帮困金》都按不同等级给予资助,减轻了这些老人和家属的负担。老人和家属十分感激。

 

三、巩固发展《护理帮困金》

 

《护理帮困金》顺利实施七年来,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学校财务部门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如原中文系总支书记朱文华同志,亲自为胡裕树教授申请和代领护理帮困金送上门。到任不久的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奚树林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去医院或上门看望图书馆患病老同志,为他们办理申请资助手续。各院系联络员经常反映情况,不厌其烦地每月代领护理帮困金,亲自送上门。哲学系金邦秋、图书馆刘琦等同志。他们的服务精神使退休老人及其家属深受感动。

                                           曹惠民 

 

 

解困、暖心

 

医学院退休教工中,因病生活不能自理靠护理金资助生活的有4名,他们的病情发展和生活质量都是领导所关心的。尽管医学院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退管分会的领导从不放松对病员的关心和探望。在酷暑高温中,党委书记程刚和副书记赵子琴,工会主席刘燕等有关领导一行,赴闵行诸翟看望70多岁患有多种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沈恂。

 

归侨蔡秀蓉患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患,生活不能自理,连走路都不方便。她丈夫早逝,女儿又无力资助她的医疗与护理开销。是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送来了护理金,帮她渡过难关。

 

当得知陈大明病情日趋严重,程刚、刘燕又前去探望,鼓励他战胜疾病,中秋节程刚还给他送去了中秋月饼。考虑到他医药开销大,前不久又为他增加了护理金额。由于病情恶化陈大明于数日前病逝,家属在悲痛之中,万分感激地说:“大明病了那么多年,学校领导从没忘记他,什么好处(共享、房贴等)都有他的份,一直给予补助金,还多次来家看望,送这、送那……”。

 

领导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温暖着一个个老教师的心。

                                           王蕙仁

 

 

雪中送炭  排忧解难

 

朱保芬老师是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的主任,副教授,1990年前已退休。退休不久,即患中风,初次住院治疗不久,回家休养。在休养期间,药学院派姚桂根和颜寿琪同志多次前往探望。不久,她爱人也患中风住院,她受了刺激,中风病又犯,而且比原来还要严重。此时,她唯一的女儿从美国辞职回家,伴在两个老人身边,因为父母不住在同一个医院,所以每天要跑两地去探望。她请了护工进行照顾,因经济有困难,所以药学院退管分会向复旦护理帮困金申请,每月给予500元的补助。从2000年至今,累计补助金额已达1万余元。她的女儿非常感激学校对她母亲的关爱。院退管分会主任周芳明,原副书记毛莉、钱雷和李巧云等经常到她家或医院探望,并亲手送上补助金。         

                                        药学院姚桂根

 

 

 

   

 

我是医学院基础部医疗系的退休职工,是归国华侨。丈夫过世早,我又身患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连走路都不方便,女儿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在这个时候学校统战部、侨联、民盟、退管会、工会纷纷伸出帮助之手,给我每个月500元的请保姆的钱,使我24小时有人陪我帮我料理生活起居,使我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人间的阳光。在我生病以后,统战部老师、程刚老师、蔡宝璋老师、工会刘燕老师、基础部曹帼英老师经常来我家看望,问寒问暖,问我还有什么困难,组织上会帮我一起渡过难关。我和我的家人都万分感谢党以及医学院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照顾。单位领导没有忘记我,这真是我的福气。  

                                               蔡秀蓉

 

 

群众的呼声

——对市医保局的一点意见

 

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不久,上海实行医保改革。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退休教职工,2002年已纳入校医院门诊部看病的医保结账范围,而同一学校的枫林校区却不能。这给枫林校区的退休教职工带来诸多不便。对此我们感到纳闷。原上海医大保健科实际上是科目较全的校医院,还曾开设过病房,它与附属中山、华山、五官、妇产、肿瘤等医院关系密切,医生也相互沟通,医疗水平是高的,服务态度是好的,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赞扬,几十年来,我们就是在保健科就医的。把它列入一般的医务室,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在两校合并,枫林校区保健科与复旦校医院已是同一单位,理应同等对待。如果说枫林校区与邯郸校区分属徐汇、杨浦两个区,不便结算。但是医保规定,医保病人能在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就医,医保账户可结算,为什么一个单位分属两个区就不能解决?两校合并已经近四年了,为什么这么一件小事不能很快解决呢?200359,市医保局计财处张新民处长来复旦征求对医保改革意见会上,答应由市医保局协调解决,可8个多月过去了,还没有听到回音。我们再次呼吁,请市医保局早日解决,这一问题不要再拖了。

                           

                              枫林校区退休职工  孙云媛等

 

 

  二级管理

 

  两级服务

 

人间自有真情在

——生命学院关爱小组的一次活动

   生命学院敬老关爱网建立一年多来,在为高龄、重病、孤老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1个关爱小组定期登门探望,送上组织的慰问和关心,了解困难和要求,并及时给予帮助,既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取得了成效。如最近对高沛之先生的关爱和帮助,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先生历经艰辛坎坷,身患哮喘、肺气肿、运动性鼻炎等多种疾病,行走都很吃力,还不愿看医生。学院领导对此十分关心。在校友原二军大副校长傅继梁教授的帮助下,住进了长海医院干部病房,进行全面体检和治疗。关爱小组的顾其敏、赵志安老师和两位学生以及一向助人为乐的刘启鼎、陈水月老师也积极参加到关爱高先生的行列中,帮助整理衣物,办理手续,护送入院。在近一个月的住院期间,多次去医院探望,问候,送去院领导的关心和慰问品。寒流来了,怕先生着凉,又及时送去冬衣,并随时与医院联系,了解高先生的病情。检查治疗结束后,帮助办理出院手续,接送回家,安排好生活,细致周到。最近天气变冷,小组成员又及时打电话去叮嘱注意保暖。先生动情地说,你们也都是上年纪的人,这样来为我服务,实在感激。先生远在美国的女儿也多次来电感激大家对他父亲的关怀。先生近来身体已有好转,心情也舒畅起来,能撑着拐杖出去走走。他在敬老关爱的大家里,感受到人间自有真在。看到老师身体日益恢复,大家都感到无限欣慰。

 

  

首次助老志愿者服务在医学院

 

医学院退管分会与院学生工作组联手,开展助老志愿者服务活动,由专管学生工作的叶依群同志负责。励福娣老师的丈夫刚去世不久,本人体弱多病,又无子女,每日除忙于一日三餐、就医看病外,没有时间、体力和精力操持家务。当老师将此情况带到学生党支部时,许多党员踊跃报名,积极要求志愿服务。○○届法医班的黄凌捷、党章学习小组成员王昱和朱津来承担此项工作,老师负责联系、挂钩,可是电话打了两天,却找不到励老师,怎么办?老师找到了联络员,要她转告励老师,次日下午2时同学前来服务。时近黄昏,励老师仍不在家,联络员为难了,万一励福娣走亲戚晚上不回来怎么办?不能让同学们白跑一趟,也不要错过这大好时机。好在联络员与励老师住在同一宿舍内,透过窗户,可看到励老师家的厨房。于是她以??/SPAN>望哨兵的姿态,紧紧的盯着励家窗口,终于看到了厨房的灯光。联络员高兴地忘记了自己也是年过古稀的人了,三步并成两步跑下楼来将信息传到。

 

三位同学准时前来服务,认真清扫房间,擦窗、拖地,连房前的院子也清除了杂物,打扫得一干二净,临走时还约定下次再来。除了做些家务外还将和她谈心,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励老师对同学的服务非常满意,特地打电话给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王蕙仁

  

 

热心工作  真诚关怀

 

我们化学系退管分会和系里各个部门,热情关心退离休老同志的生活,做到:冬寒送温暖,夏暑送清凉,生病有人慰问探望,困难有人关心帮助。对于年事已高、长期患病、生活确实有困难的,还积极争取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徐人杰、柴华丽、徐燕、王彩云、章道道、张引凤、张桂领、陶鸿根、周梅娟、邵秋宜等老师患病时,退管分会的同志都去探望慰问。柴华丽老师几度生病住院,有一次正值酷暑,退管分会几次前往探望,还帮助联系医院,联系医生。徐人杰老师际遇坎坷,早年曾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又被拘入狱,现在仍孤身一人,与亲属也很少来往,精神与体格上都时有问题发生,我们将他作为重点关心对象。除了确定一位工会部门委员和一位同小区退管分会成员与他联系外,总支正副书记也常登门拜访,嘘寒问暖,聊天劝慰,送上慰问品,以及帮他联系、介绍钟点工料理生活。今年他几次患病,系里都派人帮他联系医院、联系医生,陪他上医院,挂号、诊疗、拍片、取药,办理住院手续,与居委会的同志一起联系他的亲属。在老师住院期间,经常派人探视。老师开刀时,总支副书记、办公室主任与居委会同志都守候在手术室外。他叫喊着被推出手术室时,我们再三劝慰呵护,配合医护人员帮助让平静下来。随后的几天里,更是想办法安排人员护理、探望,从总支书记到办公人员,从退休支部书记到以前曾与他同组共事过的老同志都参加,做到每天有人探视、抚慰。在他情绪烦躁甚至混乱时,就耐心开导劝解,做思想工作,并争取医生的谅解和关照。他可以进食后,就送上鱼汤、奶粉、果汁等。他行将出院时,考虑到家中无人照料,系里想方设法,四处联系福利院、敬老院,最后尊重他的意愿,送他住进了学校附近的养老院,并经常前往探望,或让他请假到学校散心,尽量让他过得舒心。他对探望他的老师说:“系里对我非常关心,我非常感激……”。最近,他要求出院回家,我们又与居委会配合,办好手续,接他出院,商量安排好他的生活。我们大家尽心尽力,是为了让这位令人同情的孤老能够安度晚年,过得愉快。我们也希望,能够以我们的努力,帮助更多的退休老同志过得健康快乐,使“桑榆映得满天霞”。

                                          化学系退管分会

 

 

 

退休老同志的贴心人

——记历史系总支书记董雅华

 

历史系是一个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老系。目前在退休教师中有1905年出生的一人,19131916年的3人,19201929年的7人,19301939年出生的36人。由于建系时间长,长字辈的老人多,所以患重病大病,住院开刀的人数逐年增加,今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2003年一年内发现患癌症者四人,已住院手术的3人,占全系退休教师人数的近百分之十。历史系退管分会及时向新任党总支书董雅华同志汇报了上述情况后,尽管她从机关调到系的工作时间不长,要做的事情很多,对系退休教师认识甚少;但每获知他们中有患重病住院开刀时,她总要安排时间亲自带领退管分会的联系人、联络员一起带上鲜花和慰问品,到医院或家里进行看望和慰问,关心他们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周维衍同志患淋巴癌,出院后她亲自登门探望与慰问;林无畏老师患膀胱癌手术后,因孤寡一人无人照顾,她与李春元、傅德华同志前往瑞金路林老师姐姐家,送去组织上的关爱,并帮助办理医疗费报销等事务,使姐妹俩深受感动。我系的另外两位老教授赵建民和陈才兴同志,一个患前列腺癌,一个患直肠癌。在他们出院后,她不顾工作繁忙和路途遥远,抽出时间到二位先生的寓所送温暖、送清凉,使患者及家属感动不已。

 

1211,王天良和牟元?患心脏病,前者在美国做了搭桥手术,并安装了心脏起博器,后者患心绞痛住院。董雅华同志原计划与系退管分会的同志一道前去探望;但因这一天她还要与文博系的领导去医院看望刚刚做完换肾手术的在职博导陈淳,因而她提出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与我们先去医院看望老教师,然后赶回来再去探望陈淳。在我们的劝说下,她才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而一再请我们代为转达她对两位患者的慰问之情,两位患者深为感动。

 

董雅华同志来到历史系后,不仅对患重病大病的教师真情关怀,还定期对其他高龄、孤老、患病的老同志进行家访慰问,并请系退管分会的同志安排她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批去拜访所有退休教师。老教师始终挂在她心上。

                                        历史系退管分会

 

《旦园枫红》

  

  余韵不绝

 

不是春光胜似春

——读《旦园枫红》

 

元旦假日打开墨香犹存的《旦园枫红》时,一下子被书中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一口气从头到尾看个遍。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纪实散文集,它真实记录了,我校八十多位退离休教职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生动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九十八岁高龄的蔡尚思先生终年著述不辍、硕果累累的晚年学术生涯;看到了八十八岁高龄的贾植芳先生历经风雨、无怨无悔、执著人生的感人事迹;看到了年近八旬的女教授陆培廉自身和家人屡屡患病,在沉重打击下傲然挺立、挑战困难的身姿;还看到了袁震宇、王蕙仁、潘玲娣、陆士清、李德容等一大批老同志退而不休、热心服务社会的情操。这种感人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他们孜孜不倦、老当益壮、夕阳似金的高尚精神境界实在令人敬佩!

 

现在国泰民安,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人们退离休后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那么,怎么走好这段老年之路呢?退离休人员各个人的生活、身体状况不尽相同,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像书中写到的人物那般优秀;但他们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就我个人来言,虽然退休四年多了,但在退休人员行列中还是小弟弟。我常想,应该怎样充实、丰富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我读了《旦园枫红》后得到了启示,主要有这样三点:

 

其一,要老有所为,积极奉献。虽说退离休人员可以居家休息,颐养天年,特别是身体欠佳的老年人更应以休息为主。我尚属年轻,身体也还可以,所以退休后还一直站在汉语教学的讲台上,也算得上有所贡献吧;但比起《旦园枫红》中的老同志还有差距。像年逾八旬的张薰华先生退而不休,每年带三个年级的九位博士生,还先后出版四本专著及数十篇论文,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在60至八十岁时产生的。中文系的黄润苏先生退休后继续在诗词坛上驰骋,自1990年起先后获得七项诗词创作奖。还有宗廷虎先生退休五年来在修辞学领域殚精竭虑,编杂志,培博士生,出版修辞专著,为复旦大学发展特色学科奉献力量。其他像周德庆、金邦秋等许许多多先生,退休后都在教学科研方面作出骄人的成绩。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躬逢盛世,生活安定,衣食无虞,有条件也有责任奉献社会,为祖国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其二,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进取。在这方面《旦园枫红》给我们提供许多鲜活的典型:管理学院的王福新教授退休后,做到为工作而学习,在授课和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学使用电脑,实现“无纸化备课”,走知识更新的捷径,做到与时俱进,人老心不老;原校党委书记钱冬生同志退休后应邀担任学校群众性组织关工委副主任,为了关工委工作的需要,他学会熟练使用电脑,在网上随时访问国内外的图书馆,以获取信息和新知识。许多退离休的老同志之所以能老有所为,描绘多彩人生,与他们一贯坚持学习是分不开的。正如九十八岁先生说得好“年龄有老学无老”。

 

其三,注重身体,直面病痛。《旦园枫红》介绍了许多老同志在这方面的体验。中文系的王运熙先生退休后两眼高度近视,又患了重症白内障,影响了读写;但他不为眼疾所困,积极治疗,经过手术恢复了视力,在教学科研上取得双丰收。他的《眼疾难挡我写读》一文,就真是记录了他战胜眼疾的体验。政治系的陈其人先生退休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卧床四年不起,但他并没有被病魔吓倒,病情一减轻,他就开始恢复练习写作。他说:“适当工作,锻炼脑子,将未了的科研工作做完,将思考的问题写出来,是有利于恢复健康的。”还有陆培廉、徐业基、王簃兰等先生都患有各种疾病,也都能勇于面对,积极治疗,量力而行,最后都做出不菲的成绩。我也患有慢性气管炎,不时发作,上述文章,大大增强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老有所为中寻找乐趣,是身心健康的一副良药。

 

最后,我得感谢学校退管会和退教协共问编印了这本好书,使我看到了复旦退离休人员的夕阳辉煌,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中文系 苏兴良

                         

 

三老魅力  夕阳增辉

——读《旦园枫红》有感

 

《旦园枫红》是一本记述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老有所为感人事迹的人生教科书。主人公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专业不同,但都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读着这一篇篇文章,令人感动不已。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卷首三老(蔡尚思、陈康颐和顾学箕三教授),他们老骥伏枥,扬鞭奋蹄,不同凡响,光彩照人。

 

三位老人是本书年龄之最,三人年龄相加将近三百岁(蔡老98岁,陈老96岁,顾老93岁)按理他们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安度晚年;但是,正如蔡老自勉诗云:“年龄有老学无老,健在不休死后休”。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蔡老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德高望重,受人尊敬,退休后著述更是不辍。首先把“文革”中曾被多次抄家丢失的《中国思想通论》书稿,凭自己记忆“追补”出来。这是他30余年的心血结晶,终于成了退休后第一部出版的有40余万字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专著。随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数十篇和10多部专著,许多学术观点都有独创之处。他的一部《论语》心得专著,解决了“《论语》一书在古籍中最为杂乱”,“二千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是他对中国学术界所作的最大贡献。他还坚持学术气节,在“文革”中,拒绝向数千听众讲“儒法斗争史”。当时“市委写作组”在复旦召开了讨论杨国荣有关儒法斗争的一篇正要发表的文章会上,他敢于指出杨文中对荀卿言论的歪曲,突出表现了他的浩然正气,人格魅力!

 

陈老是中国法医学创始人之一,曾任朝鲜停战委员会中朝方面法医组负责人。他把一生都贡献给中国法医学事业。退休后,不顾年老体弱,仍旧从事法医学的教学和科研,著书立说。最突出的是他近年来主编的三部重大的法医专著,即《应用法医学总论》、《应用法医学各论》和《现代法医学》,三书共约五百万字。他在书中吸收了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不少内容填补了中国法医学的空白,获得了法医界专家的高度赞誉,为发展我国法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顾老是我国预防医学教育和职业卫生领域的开拓者。他不顾年老,一如既往实践“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诺言。曾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组成员和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合作中心(中国·上海)主任。在国际学术岗位上,尽心尽力,身体力行。他还负责出版了八本《职业卫生丛刊》(中文版)和三集《职业卫生专刊》(英文版),加强了国际交流,提高了我国的学术地位。世界卫生组织赞扬他领导的合作中心是一个积极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心,1996年被国际职业卫生协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他是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中国学者。在教学战线上,他创立的“服务—教学—科研”三结合的预防医学教育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获得国家教委授予的教育成果“国家级特等奖”(1988年)。这是教育系统最高奖。由于他在教学和科研中突出贡献,2000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职业卫生先进工作者。

 

三老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也是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光辉事迹,使夕阳增辉,催人奋进,唱响了美好人生的凯歌,弹出了“老有所为”的最强音。三老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给人以力量、勇气和信心,必将激励更多的夕阳老人,发挥余热,继续扬帆起航,去创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丽芬

 

 

 “开心茶室”议《旦园枫红》

 

 

《旦园枫红》陆续分发到了每位退休教工手中,大家立即翻阅起来,终于在一次“开心茶室”的例行茶会中,成了众多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

 

一致的反应是“这本书真好!”好在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广大退休教工仍在发挥余热,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也为退休教工们默默地做着贡献的实况。来开心茶室的都是退休教工,其中许多人也还在继续发挥余热,读了这书感到特别亲切。

 

有人说:读了《旦园枫红》,拓宽了眼界,知道了原本不知道的许多人和事。比如李子华教授和俞顺章教授,都是我们公共卫生学院的同事,过去也都很熟悉,退休后来往少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他们在这次防治非典的战斗中,还起了这么重要的作用。又有人说:我们老年人都经历过解放以来的历次运动,都知道在“胡风事件”中有个贾植芳,但只听说他经历了许多苦难,读了《旦园枫红》中介绍他的文章后,才了解他是一位如此坚强和不断进取的人,在历尽劫波后还做出大量贡献,直到耄耋之年,仍不停息。还有人说:书中许多作者表达了他们晚年的乐观精神,特别令人鼓舞,例如陆培廉教授,在退休后她本人及家属都遭到严重病痛时,还能振作起来,用工作来充实生活,忘却烦恼,取得心理平衡。这给许多有类似问题的人做出很好的榜样。

 

曹宠的“大别山情结”,更是感动了多少读者。人们不由得要钦佩他那种“虽已近风烛残年,还应力所能及地为老区人民再做些事情”的精神。

 

感谢《旦园枫红》的倡议人和组稿、编辑人员,这书的确反映了复旦大学各个专业的离、退休老师们在退休后所做的大量工作,不过,比起全校几千名退休老师来,书中只登载了八十多位老师的故事,还有更多的退休老师都在以各种形式发挥着余热,所以有些老师建议,《旦园枫红》能否再出续集,以更多地、更丰富地反映我们这一代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知识分子发挥余热的情况和他们的老黄牛精神。《旦园枫红》还应该不只是老年人作为回味往事和继续做贡献的纪录,也应该向年轻一代推荐,希望他们能青出于蓝,更甚一筹。

  

 

我当居委会主任

 

过了几年悠闲的退休生活,现在当上了小区居委会主任。这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今年秋季开始,上海全市居委会要换届。这次换届,一是居委会干部要属地化,二是选举方式要逐步改革,一些居委会改选要实行居民直选。这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我所在的小区居委会,由毗邻的三个新型小区组成,有1000多户居民。街道委托小区党支部和部分居民代表几次三番登门,动员我参选居委会主任。从我内心说,不想接受。主要怕被选上了,失去了原来的自由。家里人也不放我,怕事太多,影响健康。前后一个月,经不住再三“游说”,盛情难却,我终于同意参选。结果,我还真被选上了。

 

既然当上了居委会主任,就得要赶快进入角色。我想,我当这个居委会主任,就不能做原来模式的主任。我想在国家政治民主改革中,亲自感受和参与一下,也许这也算是老有所为的一种形式吧。在常人的眼中,居委会做的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对的,居委会为民服务,离不开小事。但是,我们新型小区的居委会与原来意义上的居委会有很大的不同。其他居委会要花大力气做的婆婆妈妈的事,而我们主要精力是花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思想素质和道德风尚方面。我们根据居民的需求,挖掘和整合小区的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让安逸、享清福的老人过丰富多彩的生活;请清闲、无忧无虑的少妇们走出小家,自己编织绚丽的集体生活;让上班族和企业家们多为小区作贡献;让青少年接受各种教育。所以,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四自”: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在居委会的倡导下,居民中有各种民主自治委员会,如老龄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家庭建设委员会等等,还有小红帽志愿者队伍。在各个委员会下,有各种文化、歌咏、戏曲、体育队。我们还有市民学校。我们居委会还出一份和复旦退教协《简报》差不多的《阳光苑》,每年出四期,明年将改为双月版。每户居民都能看到。它是我们小区居民交流心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我们在推进小区建设上,探索“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新格局。这就是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中心。一个居委会、三个业主委员会和三个物业管理中心。居委会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中心,起指导和协调作用。三个业主委员会由三个小区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分别代表业主的利益,管好小区业主的房产和维修基金。三个物业管理中心,在三个业主委员会领导下,分别管理好三个小区的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园区绿化、大楼的清洁、电梯等等。居委会主任是三个小区各方协调会

 

我所在的小区是上海市级文明小区,又是市级安全小区。

 

作为有43年党龄的我,人虽退休了,但党员的责任感永不退休。我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为小区居民服务。我有信心和全体居委干部,及全小区居民齐努力、共奋斗,把小区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社区活动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环境整洁优雅的温馨、美丽的社区家园。

                                               孟祥生

 

 

  “神五”升天

 

振人心

 

“神州”飞船游太空

 

“神州”飞船游太空,华夏儿女建奇功,

千年幻想成现实,家住太空不是梦。

 

“神州”飞船游太空,天庭仙人乐无穷,

盛情款待新来客,期盼天上造新宫。

 

“神州”飞船游太空,孤寂冷月露笑容,

忙派嫦娥送请柬,早到月球去播种。

                                   中文系  秦耕

 

 

贺“神”五升天

 

今圆千年梦,神舟遨苍穹。嫦娥迎宾舞,吴刚举杯送。

英雄杨利伟,首航获殊荣。丰碑树宇宙,举世齐赞颂。

    伟哉中国人,自立建奇功。创新列前茅,凯歌“东方红”。

航天谱新篇,指日登月宫。为民造福祉,和平留芳踪。

 

                                    机关 周永忠

 

 

桑榆述怀(二首)

 

复旦一园丁,耕耘数十春。汗水灌沃土,桃李溢芳馨。

创业历艰辛,教育献终身。生为复旦人,死为复旦魂。

 

阳光雨露育成才,生平服从党安排。

校园处处留足迹,退休离去情满怀。

花甲已过时不再,心系学校念兴衰。

春蚕吐尽志未酬,脚踏余晖从头迈!

                                                                                   机关  周永忠

 

 

山水情思

      

——旅行日记之一

 

研讨会结束以后,1124我们要从恩平去新会,参观梁启超故居,游览小岛天堂。说实在的,小鸟天堂是我最渴望去的地方。如果这次旅游没有了小鸟天堂,说不定我就不参加了。真的,小鸟天堂是我心中的兴奋点,它像一坛酝酿中的酒在我心中发酵,灌浆……以至于还没出发,我就在默念着巴金先生在《鸟的天堂》中的描写:“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正当我沉浸在对小鸟天堂的向往中,却迎头泼来了一盆冷水。导游钟小姐向大家宣布:“由于游程时间紧,小鸟天堂不去了。”

 

“反对……”我们都叫了起来,迟迟不愿意登车。我说:“别的旅游点可以不去,小鸟天堂一定要去。”“为什么?”小姐反问我。“我会告诉你的”,我说。导游见我们意向坚执,就与我们的领队商量,取消了游古镇的节目,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我们愉快地启程了。

 

行车途中,小姐坐到了我的身旁,问我为什么如此执意地要去小鸟天堂。我告诉她,小鸟天堂是我的梦。1943年冬天,我在远离家乡的学校读小学六年级。这时候,太平洋战争打得十分激烈,驻扎在镇上的日本兵经常荷枪实弹来到学校宣扬他们的所谓胜迹。一天,他们贴出了一张宣传画:一首军舰燃起了熊熊烈焰。旁注说:“皇军轰炸美国航空母舰”,意思就是说日本军国主义者又大获胜利!看了这张宣传画,小小年纪的我们心里都非常沉重。我们多么希望日本兵失败、再失败,一直到从我们祖国的土地上滚出去!也就是在这一天,语老师教我们念了《鸟的天堂》。老师轻声地朗读着:“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老师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绿树葱茏、百鸟翔舞的鸟的世界,鸟的天堂。“鸟是自由的,可我们呢?”老师朗读完后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说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只要在心里想想。于是我眼前又浮现出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和熊熊燃烧的美国军舰,我耳内又仿佛听到了被侵略者折磨毒打的反抗者的呼喊声……。在侵略者的刺刀下,我们哪有自由?!我们所有同学都低着头,心情灰暗。老师则鼓励着说:“我们要有信心,我们四万万同胞总有一天能给自己建造一个自由的天堂的。到时,你们要到巴金描写过的鸟的天堂去,看看那榕树,听听那百鸟和鸣!”老师用巴金的《鸟的天堂》在我心灵里种下了一个梦!60年过去了,这个梦依旧萦绕在我心间。在这些年间,多少次到广州,又有多少次想圆这个梦而不得,这次到了新会,还能不去吗?这次再不去,将一辈子遗憾。何况,明天是巴金百岁华诞,我们不能呈献鲜花给予祝福,而能在他描绘过的小鸟天堂为他遥祝,也是我们的幸运。我衷心祝福巴金,谢谢他曾经在我们心中种下的梦!

 

我将这一切对导游说了,而且我说,“如果到了新会,即使我们团队不去小鸟天堂,我一个人也会留在新会,去寻访小鸟天堂的。”小姐真诚地一笑说:“去,我们都去。这次对我也有了新的意义。”她向大家宣布:上午大家抓紧些,好让参观小鸟天堂有更充裕的时间。

 

小鸟天堂,昔非今比了。它已经是经过初步开发的一座生态园林了。来到这里,首先迎接你的是入口广场。广场正中,斜卧着一方大理石,上面刻着巴金题写的“小鸟天堂”。入园以后,经过戏水广场,通过中轴大道,进入杜鹃园,然后到达“观鸟楼”。巴金当年写到的“茅草的水阁”,早已被这现代化建筑所替代。观鸟楼面对着天马河和古榕岛。所谓鸟的天堂,主要是指古榕岛。它原是河中的一个泥墩,约有十五亩地大小。380年前,一棵古榕在岛上生长繁衍。它伸出的气根落地生长,变得杆生根,根成杆,逐渐复盖了全岛,招来了万千小鸟,成了鸟的天堂。如田汉题诗所说:“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观鸟楼一楼门口,便是对着古榕岛沿着天马河延伸的观鸟长廊,游客们可以手扶栏杆,眺望几十米开外的浓荫遮天的古榕岛上的鸟的翔舞和啼听它的和鸣。观鸟楼二楼三楼是半敞式的,它宽敞的露台,是观鸟的绝佳之处。特别是站在三楼放眼眺望,视线可以覆盖古榕岛的整个上方,如在清晨薄雾中,就能见到万千灵鸟在绿榕如盍的古榕岛上空翱翔起舞,那景色真个是美不胜收。可惜,我们是下午到达,天堂的主角白鹭还在海边觅食;而灰鹭则正在树丛里抱窠而眠,以养足精神,在暮霭降临时飞出寻食,我们难以一见。不过我们并不气馁,而一起登上了小木船,在?G乃的橹声中,环古榕岛巡游。“瞧,灰鹭。”船老大叫了一声。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群灰鹭在邻岛的滩?T上晒太阳,懒洋洋的。偶有一只头颈是金黄色的,船老大说,它叫牛背鹭,喜欢站在牛背和牛头上。我们使劲拍掌,但那些精灵们依然闲散得没有动静,有的则将长长的鹤咀插进了自己的翅膀。这时阳光暖暖的,风徐徐的,天地沉浸在静谧中。木船悠悠地载着我们,穿过由古榕岛和阁脚岛攀搭而成的榕荫水道,体味那份纯朴自然的天趣……

 

离开了小鸟天堂,踏上归途。虽然,万鸟翔舞,宛啭和鸣,只能浮现在我的想象中;但是我们没有遗憾,我们兴味盎然。我想到了“请到小鸟天堂来”的广告词“暂别都市/远离尘嚣/走进天堂/拥抱自然/听百鸟和鸣/感受巴金美文的意境/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栖息”。更为重要的是:我一甲子的梦圆了。圆在我们中华民族鸲崛起的时代!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记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赴杭州、安吉一次参观、考察

 

我们学院已连续四年的参观旅游景点放在浙江,今年我们还是选择了浙江的杭州、安吉作为我们旅游、考察的景点。

 

如今的杭州与以前的杭州不可同日而语。杭州市政府为了营造国际花园大都市的氛围,几年来疏浚了西湖的淤泥,开挖了新的湖面,使西湖面积扩大了许多。有“大西湖”之称。南线、雷峰塔、城隍阁、梅灵隧道、胡雪岩故居、杨公堤、梅家  ……这一连串近几年开辟的新景点,使杭州变得更美、更秀了。

 

十一月七日,我们中午抵达杭州后,就直奔雷峰塔而去。“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白蛇传”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这一切都与雷峰塔有关。但雷峰塔在上一世纪初一夜之间倾塌,重修雷峰塔在盛世之时又提到日程上来。经过专家多年的设计、规划,一座宏伟壮丽、金碧辉煌的雷峰塔在西湖旁矗立起来,耗资约二个亿。我们来到塔顶,眺望远方,整个西湖、杭城尽收眼底。而每一塔层内精致的手工艺品,名家的书画,使雷峰塔内外相得益彰,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

 

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是去年五月整修后开放的。它座落在市中心鼓楼附近。故居闹中取静,以小见大,有假山,有楼阁亭台,有小桥流水,是浙江地区少见的苏州园林式的私人别墅。内部的装修更是豪华、精美,是中西合璧的典型。影绘院内两块特大镜子从英国进口,巨型罗马式吊灯和卧室,大厅里的彩色玻璃,都是法国进口。而故居内留存的楠木厅、红木厅、紫檀木厅内的家具,可谓明清时期之精品,可与京城王府媲美。我们这些有一定历史沉??/SPAN>的老人,在缅怀这位胡庆馀堂创始人传奇式的人生同时,又尽情地欣赏其园林布局之美,家具工艺之精。我们到了流连忘返的程度。

 

深秋的西湖夜景更是迷人。晚上,我们包了一条船荡洋在西湖上。随着阵阵袭来的秋风,抬头望着皓空明月,望着对岸湖边高楼射出的彩色灯光,我们被这诗一般的意景陶醉了。当游船徜徉到六公园附近时,突然随着音乐响起,湖面上喷出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红、忽蓝的水柱。船上的人都为这梦幻般的景色欢呼起来。这时远处孤山傍燃起色彩斑斓的烟火,把西湖映照得绚丽多采。一打听,原来这是西博会安排的节目。每晚七点、八点,就会有这一幕,这是今年才有的音乐喷泉。西博会从十月十八日开幕,明天闭幕,今天又是周末,我们才会有如此好运。

 

第二天气温骤降10度,昔日的夏装已不能抵御深秋的寒意,但我们游兴未减。上午游了南线的钱王祠(今年新开)和石屋洞。中午时分,我们驱车经梅灵隧道去品尝梅家坞的农家莱。过隧道后走在修缮一新的梅灵大道上,清幽幽的茶香扑鼻而来。干净整洁的江南民居、秀丽宁静的小街、油绿翠滴的茶园,营造出“十里梅坞蕴茶香”的农家清丽风韵。中午一顿的农家菜更是别有风味。腰果薯干闪着凝脂般的金色光芒,干炸小鱼炸到骨头酥脆,白菜笋干汤里的白菜叶子透明得看得见纤维,而农舍家鸡做成的白斩鸡,鲜美无比,我们要了二盘。主人是祖传在梅家坞的世代茶农,随着改革开放,他们一边种茶,一边开设饭店。饭店是一座三楼住房。一、二楼是饭厅,招待客人,三楼卧室。他们美味可口的菜肴,周到服务的待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第三天气温仍很低,还飘着???/SPAN>细雨;但我们还是去了最后一个参观点竹乡安吉。浙西北的安吉,自从成了“黄浦江源”后,与上海的情感一江相牵。安吉是著名竹乡,百万亩的翠竹林和竹种园,造就了一个大竹海景观。这里有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竹子,方形、扁形、龟甲形等各种形状,各种竹制商品支撑了安吉生态经济。安吉“黄浦江源”龙王山是浙北第一高峰,山上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那天下着雨,还有雾,其全貌虽不能尽收眼底,但我们参观了它的模型介绍,也深深为安吉有如此规模大的蓄能小电站而自豪。

 

2005-02-04

 

三天的参观、考察是短暂的,但在旅途中同志们之间相互关怀、搀扶体现了集体的温暖。一路上有吕慧芳,笑声不断,童彭庆夫妇在船上即兴表演的“相声舞蹈”,使大家捧腹不已。金同医生对大家的问寒问暖,司机小盛稳当的开车,都使我们这次旅游、考察顺利,安全。大家相约,明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之时,我们还要再来浙江。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孔怀

 

 新会员

  名单

 

 

一、枫林校区

     宋国秀         陈云珍         何丽芳         王霞芬         李子麟

     张传座         施立人                       朱佳玲         徐子猷

     陈御石         徐鹤良         张夏英

 

 

二、邯郸校区

    赵             张行治         何鸣皋         钟万蘅            

    叶             赵有源         赵衍盛         黄嘉华            

    武立荣                      邵倩芳         曹天任         李圣洁

    王德宏         张大文         郁之         赵寿元           

    夏国佐         罗永安         顾树棠         叶翠娣         高永宝

    徐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