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教授协会  简报
  • 简报

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协会简报(第25期)

退管会2010-11-25683语音加载中

复旦退()休教师协会      2007620

 

本期目录

 

学习科学发展观

    从“物”的发展观到“人”的发展观

退管工作

    退教协召开2007年度理事扩大会

    维权信息

    中文系老龄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立人生物楼118

       ——生命学院退休教职工的“家”

感悟人生

    参禅南普陀

    我在美国看医生

    风烛残年预留后话

深情怀念

    华中一教授二三事

桑榆晚晴

    老友相聚会畅谈天下事

    难忘同窗情

    温馨茶室结情缘

    复旦附中业余学校办学宗旨回眸

《曦园心影》征文选登

    难忘的异国师友情

    我和谢高阳……

山水诗咏

    长相思

    南浔游有感:七律二首

    旅游诗抄

人文旅游

    地上文物看山西

    去日本看樱花

    记管理学院离退休人员的苏北之旅

    枫林影视沙龙婺源行

健康文存

    化学制剂与居家危害

  

 

 

科学发展观

 

从“物”的发展观到“人”的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哲学学院 李继宗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又具有鲜明的时代适应性和现实针对性,它深刻地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和经济市场化改革中,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思路;同时,这种发展观又是对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普遍实行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扬弃。它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的各种发展观,又高于诸如工业文明观、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以及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等。它的科学本质,就在于把以往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提升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亦即从物的发展观升华到人的发展观。

20世纪以来,随着实证科学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实用效果,理性逐渐转化为单纯的技术理性。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发展观体现为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单纯的发展观,人被物化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发展的目标就是“以物为本”,即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标。这种单纯的发展观愈来愈具有功利性,而忽视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道德、精神、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几乎成为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发展被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被看成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是传统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追求经济的增长和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支配着人类一切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造成的弊端和危害日益凸现。首先是单纯经济增长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们借助越来越先进的技术不断向自然索取,使自然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其次,单纯的经济增长导致了人自身的危机。人变成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从而造成马克思所指出:人的劳动及人自身的异化现象,造成人的畸形发展;再者,单纯的经济增长还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危机。由于把经济增长看作唯一的目标,因此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看作是只知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人,造成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蔓延与泛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经济犯罪等社会问题。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是在对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较快,但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则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入大量劳动来推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单位产品物耗多,能耗高,工资含量上升;产品质量差、合格率低;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下降,亏损面大;基本建设规模大,投资效益低。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基础产业薄弱状况明显扩大。同时,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反思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以人为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观,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任务;既是必须坚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在各项工作实践中必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人既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又是根本目的,同时是社会进步的主体依托力量。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要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实际利益,而绝不能立足于狭隘的小集团的利益,更不能仅仅立足于个人的政绩。其次,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发展建立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点之上。最后,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要注意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一种科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其发展取得的成果应由全体公民共享。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旨。

 

退管工作

退教协召开2007年度理事扩大会

 

春天是耕耘、播种的季节。校退教协于414日召开理事扩大会,总结、交流06年工作和商讨07年度的具体工作。理事、部分院系退教协小组长以及有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退教协副理事长顾树棠主持。胡荣生、陆士清、王新民、孙云媛、王蕙仁等副理事长,分别代表组织和法律服务、宣传教育、老有所为、生活福利、文体旅游等工作小组汇报工作。之后,大家就他们的工作汇报和07年度的工作打算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审议、通过了35名新会员的入会申请;黄全娣同志也报告了06年退教协经费的使用情况。最后,退教协理事长方林虎作了《总结与展望》的发言。他说,退教协是退离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很有成绩,谢谢大家,也感谢市退教协和校退管会的关心支持!我们是草根组织,各小组工作开展得好,我们的整体工作就能做好。希望今年在学习、为老服务、维权和两级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能取得进展,并在社会调查、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观念方面继续努力,促使07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副秘书长翟浩成、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陆昌祥和副主任金文英也应邀与会。翟浩成同志就市老教授协会的宗旨、章程以及入会手续等问题作了说明,复旦退教协会员通过自愿申请登记即可加入该会。陆昌祥同志则着重谈了07年度校退管会要开展的七项工作,并祝扩大会开得成功!

《曦园心影》的编辑工作仍是这次会议的热点,大家很关心,撰稿、集稿和审稿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会上,陆士清同志对工作进展情况作了汇报和说明,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按计划早日编印成书。

 

 

维 权 信 息

 

一、多年来,我们除直接写信给市领导反映养老金增加不合理、不公平的情况,要求从政策上加以调整外,我们还连续四年通过我校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市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上提出提案和意见,使这个问题引起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现将上海市人事局“对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761号、1023号提案的答复”摘要如下,供参考。

人事局的答复中说:

“由于本市所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本市城镇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增长,而其他省市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养老金增长办法与企业人员不同,基本上是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同步按比例增长,几年累计下来,正如提案中所指出的,本市高校退休人员(包括高校教授、副教授)与在职人员的收入差距过大,与周边几个省市相比偏低。”

2006年,国家对离退休人员增加了离退休费。其中教授月增加700元,副教授月增加400元,增幅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与周边几个省市的差距还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与此同时,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增长机制及水平、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养老金偏低等问题,国家和本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之中。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有初步方案,目前处于听取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对此,我们将密切加以关注,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

我们将结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引导各事业单位在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退休老同志的历史贡献,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老同志退休待遇。”

最近,我们还约请了市人事局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再次反映了关于公平公正地解决养老金偏低、包括重视解决早退休老同志养老金特低的矛盾问题,他们也表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愿望和积极态度。

二、关于“共享费”的问题,我们已多次向校领导反映,要求提高“共享费”。领导也很重视。本月五日,王生洪校长在复旦大学五届二次教代会上的报告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王校长说:“离退休老教师反应强烈的共享费问题,这是关系到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学校一直予以充分重视,党政联席会议多次进行了讨论。尽管学校目前的财力非常紧张,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学校还是做出决定,在继2002年对住房未达标的离退休老同志实行住房货币化补贴、2005年又调整共享费之后,今年将再次适当提高共享费水平,尤其要关心 1986-1993年之间退休的老同志,这部分同志——无论是职工还是教授——目前的月收入均仅有1000-2000元,而且有些老同志多病并生活困难。”

共享费的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构建的问题,而不是一般的经济问题。所谓“共享”其实质是离退休老同志既往的劳动、创造所积累的资源增值的分享,不是恩赐,不是可有可无的照顾,更不是扶贫,而是他们应当分享的权利。这正是中央确定的“共建”、“共享”大政策的理论基点,也是广大老同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追求公平正义的依据。我们相信,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退休教职工的“共享”水平将会逐步提高。

 

中文系老龄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中文系 赵蒙良

近几年来,我们在系党政班子领导下,依据系退管工作“规划”开展工作。2006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每学期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出席对象为退管分会成员、退教协小组长、退休教师党支部委员和老教师代表。会议重点是检查“规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修订“规划”。

2、安排了三次党员组织生活,学习党章和六中全会决议,加强党员意识,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

3、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实现共建共享原则,再次增加了共享费发放金额;组织退休教职工两次参加系举办的旅游参观活动(南北湖二日游,洋山深水港一日游),还单独组织一次退休教职工赴锦溪、千灯一日游。

4、重点关心高龄重病同志,及时上门(上院)看望慰问,加强平时与75岁以下退休教职工的联系。

5、办好敬老节和春节茶话会的祝寿、座谈和聚餐活动。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退管分会的工作,必须注意这几个问题:

第一,依靠领导,相互信赖。院系领导是搞好老龄工作的坚强后盾。多年来,我系党政领导非常理解老龄工作的重要性,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他们不仅从思想上鼓励我们大胆放手去做,还主动为我们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去年夏季,我系搬进了光华楼,特为系工会和退教协小组安排了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添置了新沙发、办公桌椅、立式文件柜,还有一台电脑供使用;又安排了一间70平方米的大间作为“教工之家”,供在职和退休教工共同使用。2006年增加共享费,也是系两委班子会议上主动提出来的。这些都体现了系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为我们开展工作鼓了气、壮了胆。而我们在工作中也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经常给他们提供老龄工作的信息,及时送上有关文件和资料供他们阅读。我们感到,我们同系领导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赖,十分和谐的。

第二,依法维权,有理有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一个大话题,不仅仅只是一个共享费问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民主、民生等多个方面,所以最为引起退休教职工的关注。在各种场合,我们常会听到很多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议论、意见和建议。我们既不能原封不动地反映上去,更不能置之不理。对待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集中起来分析研究,本着这样三条原则来处理:(1)必须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必须有法可依,依法办事;(3)必须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之内。凡符合以上三条原则的,我们就反映给领导,并争取力求解决;有些要求无法可依,或一时客观条件尚不具备,我们就多做解释工作。总之,一定要把合情、合理、合法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比较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院系老龄工作一般都有三套班子:退管分会,是院系设立的“官方机构”;退教协小组,是民间团体;还有一个退休教职工党支部。我们戏称之为“三驾马车”,虽然它们分属的系统不同,但工作对象和任务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为退休教职工服务。如果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就容易导致力量分散,活动经费也受到限制,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矛盾。多年来,我们一直是把这三股力量拧在一起办事的。一般的做法是:在每学期初,先由支委会提出一个初步的工作打算,然后三方一起研究,最后报请系党政领导班子批准,这就成为一学期工作的实施计划,在执行中三方共同负责,分工合作,除党内活动外,其他活动都面向全体退休教职工,经费集中统一使用。这就保证了开展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避免了可能会产生的一些矛盾。

以上是我们几年来在老龄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立人生物楼118

——生命学院退休教职工的“家”

高永宝

为了使生命学院退休教职工在学院有个“家”,20021月,学院在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立人生物楼一楼朝南的冬暖夏凉的118室装修成退休教职工活动室。

活动室内电话、立式空调、饮水机、沙发、电视一应俱全。学院还为活动室订了报纸,配备了茶叶。一些退休教师主动将自己珍藏的书刊捐献出来,供大家阅读。由于活动室在一楼朝南,不仅进出方便,而且阳光充足,为学院退休教职工提供了舒适的活动场所。每天,活动室内退休教职工济济一堂,交流思想,沟通情况,既增强了凝聚力,又丰富了文化生活。

由于活动室长年开放,我们还安排了值班制度。除了一名在职职工兼职活动室日常事务外,由退休党支部五位成员和退教协小组四位成员每天上午在活动室轮流值班,负责处理当天的事务,并做好值班记录,使学院退管工作始终处于有人负责的状态。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每周星期三上午,我院退休教职工党员陈佩丽同志还在活动室为退休教职工测量血压和保健咨询,深受大家的欢迎。

 

 

感悟人生

参禅南普陀

苏兴良

去年11月,我去四川开会登了青城山问道,今年3月初又借出差福建厦门之际到南普陀寺参禅。唐代玄觉《证道歌》中称:“寻师访道为参禅”。我的这次寻访南普陀,倒不是去作禅宗修持,而是想观瞻南国名刹,感悟一下禅宗的“静虑”,解读一下名人皈依佛门的缘由。

南普陀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与厦门大学比邻,为闽南佛教圣地。是日,我与友人来到寺前,只见山门前放生池两侧凌霄耸立着两座万寿塔,临水照影,双塔迎客,气宇非凡。进得山门,由下而上,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这些佛殿规模宏大,依傍山势层层托高,屋脊飞檐翘角,碧瓦生辉,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加之左右庑廊,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禅堂和养正院等辅助建筑,遮蔽了半个五老山麓。

我们首先步入天王殿,只见大肚弥勒佛慈眉笑眼、袒胸露脐、大耳垂肩,一副乐天派的模样;却不知为何身后站着护法韦驮,两旁又有四大天王护驾,那么戒备森严,让我欲笑又止,唯恐不敬触怒天神。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那时正在大修,四周都是脚手架,不得而入。听说殿内原先供奉三世尊神,墙壁绘有佛祖诞生的故事。这些我们无缘观瞻,于是登上石级,来到祀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殿。大悲殿建于明代,后被毁,1930年太虚法师重建。原为木结构,1962年大修时,改用钢筋水泥建材,但配以木构斗拱装饰。殿内观音菩萨正面是双手,其余三面为48臂,手持多种法器,掌中各塑一只小眼睛,姿态各异,神韵独具。

最后面是藏经阁,高两层,上层藏文物,据载藏有缅甸玉佛28尊,宋代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清代瓷制济公活佛,以及中外经书数万卷,可谓是佛家珍奇宝库。上层平日并不对外开放,倒是下层的法堂,那天格外热闹,堂内阁外人头攒动,上百身披海青的居士,手持经卷在低声诵读。阁前悬挂一条长幅,上写“三千佛洪名宝忏吉祥如意法会”,原来是在举行祈祷追福法会。我们不便入阁内打扰,就在一旁看居士们虔诚诵经,听法器伴奏的悠扬佛乐,那种盛大的场面和肃穆的气氛,足以令人心动。

我们看了一会儿法会,便沿右侧的石级向上攀登,目光所及,到处是苍翠松竹,间有长于岩隙间的榕树和相思树、菩提树,更有众多摩崖石刻和转逢和尚的舍利塔等和尚墓塔。其中一处崖壁上刻着一个大“佛”字,足有丈许见方,涂有红漆,看了有些逼人心魄的感觉。“佛”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2500多年前,佛祖乔达摩·悉达多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至唐鼎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杰出文化人士都信佛、学佛,仅现代就有苏曼殊、李叔同、丰子恺等著名作家受戒佛门,章太炎、鲁迅、周作人、张大千、黄念祖、许地山等名人对佛学都有很高的造诣。南普陀作为禅宗南宗的重要寺院,时常有文人骚客来此兴会、修习。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执教时,即曾与孙伏园到南普陀观看傀儡戏,并应寺中太虚和尚之邀来佛学院赴公宴。……我凝视着眼前的这个大“佛”字,想起刚才看过的那两株枝叶扶疏的菩提树,因而又想起唐朝神秀和慧能和尚借有无“菩提树”作偈而论“渐悟”与“顿悟”的宗教故事,还联想到刚才参观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山腰间的读书处兜率院和讲堂养正院的情景,思絮不由得飘落到弘一法师的身上。

弘一法师原名李广侯,字叔同。早年留学日本,多才多艺,绘画、音乐、戏剧无所不能,通晓日、英、意多种外语,由他作词配曲的《春游》、《送别》等歌曲,在民国初年广为传唱。正当他在艺术教育领域独领风骚之时,却于1916年在杭州虎跑大悲寺拜大和尚了悟为在家弟子,受居士戒;两年后,他干脆削发出家,结束其前半生作为艺术家的生涯。他皈依佛门后,法名演音,号弘一。1928年始,他多次游方到南普陀寺,1934年又在此创办了佛教养正院,讲授禅律,培养了不少青年佛徒。

李叔同剃度时,很多友人都很惊讶、惋惜,不理解一代艺术大师为何要了断尘缘、遁入空门?但只要对李叔同的生平行径作一考察,就不难发现他在当红之时皈依佛门的根由。首先,从当时社会现状看,他1906年留学日本时就加入了同盟会,但辛亥革命并未成功,军阀专制,社会现实一片乱象,令他的理想破灭,苦闷悲观。其次,他从小就受到佛教的影响,家庭信奉佛教,常做佛事,他七、八岁时就跟着家人修习《大悲咒》、《往生咒》。当然,社会、家庭的影响皆是外因,李叔同内心向佛才是主因。他因受家庭影响读过很多佛经,一次从日本杂志上看到“断食修养法”,就到杭州虎跑大悲寺试验断食三周。后又受理学家马一浮的影响,看透红尘,进入净土,专心从事佛学南山律的编撰和宣传,1942年卒后被佛门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说完李叔同皈依佛门的事,不禁又想起当代另一位文化人,即扮演过《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今年2月,大众传媒报道陈晓旭突然出家为尼的消息,其举动令许多世人十分惊异、迷惑不解。

陈晓旭息影后下海从商,已有亿万家产,社会和家庭环境也没有促使她出家为尼的因素。只是听说,1999年她在朋友的车上偶然听到净空法师讲解《无量寿经》的录音,才佛心萌动的。两个月后,她听说净空法师在新加坡讲经,就立即办了签证,飞了过去。她回忆说:“看着老法师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与佛法很早就相识了。我问老法师:‘我可以作您的弟子吗?在我心里,您早已是我的师傅了。’第二天,师傅为我传授了皈依。我从此踏上了学佛之路。”到了20072 23日,陈晓旭便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为尼,法名妙真,法号华严居士。陈晓旭的“顿悟”出家,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思想基础。据她说,当事业做大时,金钱并没有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而佛经却印证了自己从小到大对清静仁爱世界的无限向往,于是在知遇净空法师之后便开始学佛、参禅了。可惜,她出家不久,于今年513日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

参禅,乃人心的直悟,是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能使心绪宁静,便于思考人生意义。东坡居士常说的“宁静致远”,也是这个意思,含有佛教参禅的意味。寂静的环境,能使人静下心来参悟人生,故以前寺院大都建在自然环境幽静的山林之中。李叔同和陈晓旭等倍受公众瞩目的人物,遁入空门,潜心修佛,是否也是为了远离那滚滚的红尘和纷扰的世事,寻找一方净土、寂静的精神家园呢?我的这次短暂的参禅之旅,仍然难于完全明了这个问题。

 

我在美国看医生

伴侨居士 

到美国探亲,在女儿家小住。饮食起居都正常,没想到脊背上长了一个小疖子,开始还没把它当回事,涂了一些碘酒,一般几天就会消散的。不料持续了10天左右,它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愈长愈大,胀痛难忍,并影响睡眠。我担心它会发展成为“痈”,那就麻烦了!于是到药房去,想买一些抗菌素之类来服用。药房的营业员说,抗菌素都需要医生处方,不过就在不远的地区有一家不需要预约的门诊部,可以随到随诊。于是女儿带我立即前往,果然在与她家同一邮区的一条路上,找到了这家门诊部。先在挂号窗口问了一下,诊费是125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如需要检查、处理等则另需收费。我病情已至此,必须看医生了。等了大约20分钟,护士领我到一间诊疗室,先由她问了病史,做了初步检查,说这种化脓的病变,可能要先做分泌物的细菌检查,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我问了一句“细菌培养要好几天,不会耽误治疗吗?” 她说“可以边治疗,边做培养”。然后,她吩咐我将上衣脱去,等候医生前来处理,就出去了。我想,这种小疖子,哪里需要做什么细菌培养,再说,一旦要做细菌培养,说不定又要收几百美元呢。女儿也同意我的想法,说等医生来,我们尽量不同意做细菌培养。

又过了10分钟左右,进来一位男医生,态度十分和蔼,他询问并检查后,立即得出诊断,是“皮脂腺脓肿” ,现已化脓,尚未成熟,按照现代医学理念,应该早期切开排脓,根本没有提及做细菌培养。我们向他解释,我是短期来探亲的,并无任何医疗保险,一切费用都是自理的。他表示理解,并说这是一个很小的手术,现在就给我做,不另收任何费用。于是我欣然同意,他又很亲切地解释说:“这样的小手术不用麻醉,因为创面很小,而且你已肿胀的皮肤本身就不敏感,不会很痛的。”他取出手术器械,就在这间诊室的诊疗床上,给我切开排脓,一边做手术还一边和我聊天,想必是为了减轻我的痛苦。伤口很小,也不需要缝合,贴一块纱布和绷带,就结束了,他还连声对我说:“对不起,让您受痛了!”他又开了处方,要我吃一周的抗菌素,说如果有什么异常,可以随时再来复查处理。出来后到挂号间结账,果然只收125美元诊费,毫无其他费用。拿了处方到外面药房配药(在美国,医和药是完全分开的),结果配的是瑞典某药厂出的‘头孢氨苄’,一周量只有4美元(约合30元人民币)。

一周后,药吃完了,我的脓肿基本好转。老伴在家每天给我消毒、挤出残余脓液,并且从药房买来药膏,涂抹伤口,又过了两周左右总算痊愈了。

来美国就怕生病,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医药费用无法负担。我这次的小病,总共花了约130美元,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也让我体验了一次美国的医疗,诊疗费虽贵,但是医生服务周到,态度极好,令病人满意、放心,物有所值,而且没有抗菌素滥用的问题。国内的医疗态度和用药制度何时也能改一改呢!

 

风烛残年 预留后话

化学系 刘旦初

七十岁不到就用风烛残年一词是否有点耸人听闻?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寿数,自己最清楚。我祖父六十一岁过世,父亲六十四岁离开我们,我今年六十七,已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而我的心血管系统比他们更糟糕,医生说我的心血管系统犹如百年老屋的水管系统,已锈蚀得既修不好又换不得,若没有医学上的奇迹出现,那么有生之年也就屈指可数了。

人死原知万事空,一了百了,何必再留废话?倒不想附庸风雅,写一份遗嘱之类的东西。遗嘱是大款和名流的专利。吾辈既无家底就无财产分割之忧,又无哲理和抱负,更无资格要求别人仍需努力。之所以要留几句话,那是为了减少死后的毫无必要的麻烦。

世人的庸俗表现之一,就是为死者开追悼会。这种形式至少有两个弊端:其一,劳民伤财。从领导到亲朋好友无不耗时费力,还要强抑情绪,悲哀一番;其二,形“左”而实“右”。当然这不是指政治上的左和右,而是指形式上的千篇一律以及虚情假意。尤其是那一份悼词,听来个个可以当劳动模范甚至中央委员。死者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他听不见,而明智的家属却有被愚弄的感觉。我想,即使确有什么该褒奖之处,何不在他生前当面对他讲两句,也好让他多活几天或死而无怨。而事实上该慷慨时却见吝啬,无需慷慨时却见唾沫横飞,何苦如此!因此我特地留下后话,决不要搞追悼会之类的形式。作为一名教师,来自学生的评价是最公正的,只要把学生对我的评价放在我的身边随我而去就足矣。待火化后向亲朋好友们发一个讣告以示我不告而别的歉意,再通报有关领导以明此人再也不会对任何事情发表任何意见了,世上又少了一个发牢骚的人。

 

 

深情怀念

华中一教授二三事

信息学院  陈仁溪

我所敬重的华中一教授匆匆地走了。作为他的学生,我感到无比的悲痛。华教授才华横溢,思维敏捷,谈吐高雅而充满智慧,待人接物很绅士且不乏风趣幽默。我正是从他身上感受到复旦的魅力。一年前的一天,我经过“材料二楼”时,和华教授不期而遇。他还是那副令人肃然起敬的学者风度,微笑时嘴角微微翘起,使人倍感亲切。我情不自禁地讲起他那本科普作品《硅谷夜谈》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听了我的话,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立即将我引到二楼他的工作室,郑重地取出两本他的科普著作:《头脑风暴》和《针尖上的计算机——纳米电子学》赠送给我,并在每本书的扉页上盖上他的印章。对一个普通教师如此热忱和厚爱,使我很受感动。

 回到家里,我反复捧读这两本书,感触良多。华教授的科普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数据详细殷实,有很强的说服力,从中不仅能够了解现代科技新成就,而且可以提高文学修养。华教授的学识和文采让我钦佩不已。至今,我还记得他对美国硅谷画卷一段精彩的描述:“万里无云的蓝天、浠滟的阳光、挺秀的棕榈、西班牙式的回廊以及时间不长但多数美国人却视为古物的壁画,正是一派典型的加利福尼亚风光”。紧接着,他又以反问的形式巧妙地道出了这块表面上“宁静”的神奇土地上所发生的奇迹:它是“全美国最沸腾的地方。多少悲欢离合,多少人间沧桑,多少人迅速发迹又迅速消亡,多少企业的分化和吞并,都在这块土地上发生和发展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多少开创性的工作正在直接影响着美国甚至全世界未来的生活”。这种散文诗般的语言引人入胜,令人遐思无限,读起来让你欲罢不能。

华教授还能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科学问题通俗化。记得我在大学听《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时,老师在讲解“熵”的概念时,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写满了黑板,而学生听了还是似懂非懂,过后很快就淡忘了。但华教授在《论文理渗透》一文中,只用不多的笔墨就把“熵”的物理意义讲清楚了:熵是从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时所损失的能量。当熵处于最小值时,就是有效能量处于最高值,整个系统最为有序;当熵处于最大值时,整个系统最为无序,即混乱度最大。他还说熵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社会科学中去,从而说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指出:要想进步,稳定有序是首要的因素。我们希望熵趋向于极小。对社会是这样,对国家也是这样。这种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我茅塞顿开,得益匪浅。

此外,华教授对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三个面向”的内涵、应试教育、文理渗透和科普写作等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都能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如在《论科普写作》一文中,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科普工作是科学家的职责,“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自己从事的研究,为人类谋福利;但这还不是工作的全部。他们还应当在科学知识方面,对青年进行介绍和引导”。并指明,这种对科学加以介绍和引导的科普作品,不但能扩展青年的知识面,有时还对青年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作用。华教授的一生正是身体力行去践行这个神圣职责的,而且做得相当出色。

华教授的过早离去是复旦的一大损失,但是他对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却永远留在每个复旦人心中。我时常取出华教授赠我的两本著作认真拜读,他那盖在扉页上的印章还是那样清晰鲜艳,犹如他的精神在鼓舞我们前行!

 

 

桑榆晚晴

老友相聚会 畅谈天下事

国关学院 李幼芬

200011月,在原国政系老领导余开祥同志的倡导下,由国政系老政治课教师刘星汉、朱元寅、祝启秀、李幼芬响应,联系其他院所的老政治课教师宁树藩、刘宏谊、陈俊?琛⒘跬醋苑⒆橹艘桓隽奶焐沉9娑ǔ罴偻猓吭禄疃淮危炔琛⑿鹁伞⒘奶臁F吒瞿晖饭チ耍沉丛禄疃〉仍蛲猓贤径挤浅@忠獠渭樱渌底栽福创硬蝗毕?SPAN lang=EN-US>

我们这九位老同志,都是望八、奔九的人,是老复旦、老同事、老朋友。除三位地下党同志,其余是1949年或50年代初开始在复旦工作,终身为复旦服务。解放后,我们参加历次政治运动,有的同志受到审查、冲击,遭受不公正待遇。十年文革,我们几乎每个人遭受到抄家、批判、批斗、劳改、隔离审查等种种迫害。往事不堪回首,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命运相同,经历相似。对于复旦的风云变幻,人事更迭,教学改革的风风雨雨,我们都亲身经历,可以说我们熟悉复旦的一草一木,所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改革开放后,我们都有切身体会,现在比较自由了,可以讲讲心里话了。就是这样一条鲜明的历史长线,把我们联系起来。

聊天时,我们发言自由,思想解放,谈古论今,不拘一格。内容大多是交流信息,议论国内外、校内外的热点新闻、大事、人物,评论新书、文章等。可以一言不发,静听2小时,也可以提问,发表不同意见。议论时,往往从校内某一点引伸出去,或从社会上的某一条新闻联系本校情况。每次聊天,慢慢地自然地都能归纳到一个中心话题上,深入展开。擅长国际关系的同志,往往会介绍一些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世界舆论,有时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推荐文章,启发大家思考。经济问题专家,更多是评介国内改革的情况、热点,以及新出现的矛盾等,往往从分析事物的表象入手,给以本质的揭露。历史专业的教授可以把事情的真相从源头上交代明白。总之,每次活动都颇有收获,大家海阔天空,谈到有趣时,哄堂大笑;辩论问题时,指手划脚,面红耳赤;说到精彩处,80老人竟也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

此外,我们还交流养生经验,学唱一些名歌,如赵元任谱曲刘半农作词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还搞过祝寿活动,还集体去罗店故地重游。2002年以后,陆续有陈匡时、庄锡昌、伍柏麟三位老同志参加活动,使小组的信息量增大,讨论的气氛更加活跃、热烈。

老友相聚会,畅谈天下事,自由自在,是人生一大乐事。有位老教授说,在他现在参加的所有会议活动中,最喜欢聊天沙龙。余开祥教授原来身体有些虚弱,外出需人陪同,现在自己上书店,健步爬楼。余夫人说:“聊天沙龙对老余恢复健康起了很大作用”。

我们还要继续聊下去。

 

难忘同窗情

陈惠黎

光阴易逝,流年似水。

我们国立上海医学院1955(25)学生毕业已经半个世纪,大家已从意气焕发的风华青年变成两鬓花白的耄耋老人,绝大多数已退休养老,从大夫白衣变为一介布衣,从当年红人变成一名白丁。

我们这一届是幸福的一届,是新中国成立(194910)后第一届进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

我们这一届是辛劳的一届,从三反五反、思想改造,直至肃反、镇反,所有政治运动都经过;八一五零制,六时一贯制,什么不成功的教育改革也都轮上,严重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学习秩序。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作为上医毕业生的质量。

我们这一届又是值得骄傲的一届,因为所有的上医13位一级教授都亲自教过我们,我们也继承了前辈老师的学术作风。在毕业后,不论在医疗、医学教育和科研上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十年来,虽然我们的遭遇不同,有的一帆风顺,有的一生坎坷,乃至几起几落,但这主要是客观命运的安排和捉弄。因为我们的年龄相近,智力相仿,我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我们大学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生涯。

同学的感情是最真挚的,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就没有尔虞我诈,更不会暗箭伤人。剩下的只有赤诚相待,肝胆相照。

同学的友谊又是最宝贵的,因为我们曾经同桌吃饭,同室睡眠,同窗学习,一起生活了整整五个年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同学们不会忘记,在学习上,我们曾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交流心得和经验。

同学们也不会忘记,在生活上我们曾同时在周四晚餐“打牙祭”,在课余时间“开舞会”,一起赴无锡、杭州旅游,一同去安徽救灾。我们的欢笑已摄进了同一个镜头,我们的勤劳也录入了同一张照片,我们曾甘甜同享,患难与共。

同学们更不会忘记,在精神上,我们互相逗笑,互取绰号。多么亲切,多么无间!同学之间的谈话可以“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这是一段多么值得回忆的、值得重温的“黄金生涯”。

人到老年总会萌发怀旧情结,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使我们分别了半个世纪又分散在各地的同窗好友能重新团聚,重温青年学生时代的美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诗句)”,我们等待着这“何夕”的到来。

在同学的倡议下,经过近半年的筹备,20041029日至30日这幸福的“何夕”终于来到了,这是我们毕业49周年大庆,按中国人的习俗,这叫“做九不做十”。

人生几何,只有一个50年,因此这是一个空前的盛会,虽然我们不希望这是“绝后”,但到了毕业60周年,我们都将超过80岁,在精力上有可能再辛劳奔波来筹备和参加这样的聚会吗?

因此,我们称此次盛会为“嘉年华活动”,我们要使晚霞更美,夕阳更红。

我们将重新访问哺育我们的母校,重新聆听老师的谈话,更重要的是重新团聚我们魂牵梦萦的老同学。

同学们都热烈地响应了这一倡议,出谋划策,慷慨解囊,克服家庭和健康的重重困难,从沪、京、津、渝、江、浙、陇、豫、闽、粤、港、澳和美国专程赶来参加这一盛会。有43位同学到会,达到应到人数(55)782%,而未能到会的同学都有特殊的、可以谅解的原因。

28日和29日早晨,外地同学至宾馆或会场报到时,见到先来的同学,相别数十年,几乎不相识,惊讶之声不绝于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少同学脸型、体态、仪表均非昔日可比,顿感“岁月峥嵘,人间沧桑”。

不少同学都是伉俪双双光临,甚至带了孙辈,真是“昔别君未婚,儿孙忽成行”。

相隔半个世纪,我们再次在一起开会,一起用餐,一起旅游,一起拍照。我们将在校期间由于政治运动带来的隔阂永远忘却,将一切不愉快的回忆化为乌有。嘘寒问暖,互诉衷肠,再一次热烈握手,说不尽知心话儿,仿佛又回到了同窗时代那种纯洁无瑕、亲密无间的友情之中。

29日上午的座谈会上,主持人任鹿的开幕词宣布了这一幸福时光的开始,紧接是陈惠黎代表筹备组报告筹备经过。老班长韦其双的发言语重心长,说出了我们每个同学都想倾诉的心声。石美鑫、陈忠年、孙曾一、吴?乱退奈焕鲜Φ奶富坝只狡鹞颐嵌阅感5娜劝⑾蛲凸刈?SPAN lang=EN-US>

同学们都心潮澎湃,赠诗作词,交流了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和未到同学的情况,大家又在同一个灯光下畅谈,沐浴在祥和、欢乐和幸福之中。

特别是近300张精彩老照片的欣赏,重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直到21世纪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学习、毕业、旅游、互访、聚餐的快乐时光,心灵中唤起了美好的回忆和憧憬。我们这一代经历了从闭关自守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也身受了自然灾害和丰衣足食的时代变化,我们的一生是丰硕的一生、曲折的一生、甜酸苦辣、回味无穷的一生。

29日全体同学、家属和老师共60余人的午宴真是一餐盛况空前热烈的团圆饭。

29日下午上海新景观和30日静思园、朱家角的旅游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休闲和进一步交流的环境,既领略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饱览了江南园林和古镇的绮丽风光。在半个世纪后再一次和已经白发的老同学旅游,看到他们依然身躯健康、步态稳健、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还是那样风趣幽默、谈笑风生,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欣慰和愉快。

30日的晚宴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最后节目,大家举杯庆贺,互相祝福。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也不醉,感子故意长”(杜甫诗句)

虽然我们的嘉年华活动将画上句号,每位同学也拿到了29日中午拍摄的集体照。但同学们意犹未尽,总想留下更多的难能可贵的历史纪录。一阵疯狂拍照的旋风从此刮起:外科帮、妇产科帮、北京帮、重庆帮、夫妻帮、家属帮,只要想得出可能“结帮”的名堂,几个照相机就同时打开快门,拍摄了不计其数的照片。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同学们带着兴奋、满足,又依依不舍、感慨万千的心情先后离去。

再见吧,我的同学,我的好友,我的知己!

五年同窗是我们终身受益的历史,这次盛会又是我们一生难忘的记忆。

每个人的心里都默默地祈祷:

愿同学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温馨茶室结情缘

医学院 谢 琪

在欢庆温馨茶室成立三周年之际,我与温馨茶室的深厚情谊就象一部电影一样在脑中闪耀。就拿今年三月份来说,我的老伴蒋有铭突然发生肉眼血尿而住院治疗,我只得在病房和家庭之间走来走去,带着沉重的悬念和焦虑。一日夜间,当我跨进家门,一阵电话铃声迎面响起,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传送过来,我快速分辨出那正是我们茶室室长马瑾瑜同志打来的电话。在她了解我的近况后,给予我深切关怀、鼓励和安慰。当结束通话时,她深情地说:“只要你有点空闲时间,就来茶室坐坐,大家等着你。”她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当活动日来临时,我怀着急迫的心情冲进茶室,迎着我的是无数张微笑的脸,从眼神中传递出对我的问候、期盼和关怀。同时,我看到了刚出院的钱梓文老师,虽然她的脸色仍略带苍白,但她两眼炯炯有神。坐在对面的谷伯起老师、钱之老伴已恢复了原有的风采,幸福地在微笑着。我为他俩再次携手闯过疾病难关而祝福。当我坐下来,我的左、右手掌被传递过来的美味小吃所充塞;这时,周敬修老师在我耳边叮嘱,用药要小心谨慎、别伤了肾。这么多眼神、传递和关照汇集成一股强劲的暖流,温暖了我全身,使我深感温馨和快乐。桌前还摆放着各色蛋糕,原来是许雅芳老师要与我们共享她的生日快乐,她是热心于公益事业、歌喉甜美、深受大家敬重的一位老朋友,所以,品尝她的生日蛋糕味更香、唱生日祝贺歌时更显洪亮。当歌声渐停,又走进来一位熟悉的朋友,历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胡锡琪老师,他是来给我们再次传达两会精神的,他醒目的投影画面和生动、精彩又丰富的语言,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用简短的插话和他的讲话交织融会,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场面。当由报告引起的激动心情尚未平息,从门口又传来一阵喧哗和笑语,原来走进来的是程刚、赵子琴、刘燕等院领导,他们一直关注着退休教职工开展的活动,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每次来都要和我们亲切对话,十分平易近人,使人为之振奋。当我再次走在通向医院的道路上,我想起一位韩国学者说过的话:“甜就吞下,苦就吐掉”,我要将茶室给予我的甜,去面对生活、面对现实,而摆脱掉苦的侵蚀。

 

 

复旦附中业余学校办学宗旨回眸

陈国新

一、退管会齐心协力办好业校

1993年重阳节老人会上,我建议由退管会办一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业余学校,让离退休同志发挥余热,再为社会贡献微薄之力。当场得到了广大退休老人的热情支持,曹校长、何副校长表示同意。第二天下午,两位领导向我建议,由原附中党总支书记徐毓英、特级教师陈国新、高级教师蔡益丽组成筹备小组,事后召开第一次小组会,推荐徐老师为校务委员会主任(董事长)、首任校长、法人代表陈国新、教务主任蔡益丽,由徐老师打一份报告给区教育局。过了一、二天区教育局就批准下来,当时我校是区民办学校中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到了10月底,招了四个班级,马上就开学了。第二年,扩招了高复班、新概念英语班、成人高复班和三校生的高复班等共计12个班。由于复旦附中是公办学校,上级规定不能“校中有校”,不能用公家教育资源,只好租借民办兰生复旦中学4个教室上课,又到校外虹口区“交通职校”租借了6个教室、复仁进修学院2个大教室,这样可以解决日益发展的需要,造成教师、班主任到校外跑来跑去,困难重重,但他们任劳任怨,甘心情愿,不辞辛苦,个个热情很高,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办好学校贡献力量。

二、保证教学质量,学主家长满意

我们办校是充分利用复旦附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最重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潜力,聘请优秀的离退休教师和退休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特请附中在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但是不能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我们办学与附中同步,招进的学生也是区市重点,适当照顾一般中学,这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质量。教学方法采用边讲、边做题练习,当堂巩固,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回家后轻松愉快。期中、期末采用附中考试题目,这样使每位学生可找出自己与原校学习差距。我们将每位学生成绩分成一、二、三等奖,每一个等第设若干名额,公开发奖金以资鼓励。学生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说:“你们办学比较正规,质量也高,我的孩子成绩有进步,比原校提高了,我很放心。”

我们上课教室都是标准教室,每个班50人左右,每个班配备一名班主任,要求每堂课坐在班级里,一方面可以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强化班级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正常进行。每堂课,班主任要进行点名,将迟到、早退、旷课的同学随时打电话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动态,产生一种安全感。

为了使学生学习好,身体健康,双休日附中食堂放弃休息,专门为业校准备午餐,每餐二荤一素一汤,每周换新花样,每客只收五元。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到校外用餐,避免不卫生和生病等现象发生。从办学至今,我们学校从未发生过学生吵架、失窃东西等现象,一直呈现良性办学的好学风,赢得了社会上的好声誉、好评价,有的家长说:“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百分之百的放心。”

三、办业校,为弱势群体增加福利

1993年办校以前,退休教师和职工普遍工资比较低,有的工人每月退休工资才400元左右,校长、高级教师退休工资没有超过1000元,而且又多病、家庭负担重,困难较多,这是附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关心与爱护。办业校就是根据这个原因,充分发挥离退休同志特点,自力更生,办好业校,增加自身的福利,减少学校的负担。

复旦大学筹办“医疗基金会”,就是协助解决退休同志看病难这个重要问题。我校退休教职工第一次参加基金会的同志,业校为每一个人免费代交 300元,后来业校又为基金会增加 20多万元,扩大基金费用,有的退休老教师说:“我生病住院开刀,用了很多钱,除了公费报销外,其余由基金会报销,另外还补助我,我自己只用了点饭钱,解决我很多困难,参加基金会就是好。”凡是退休教职工住院生病或在家生病,业校都主动到医院或家里慰问,根据不同情况带去5001000元不等,重病同志最高补助5000元。凡是去世同志,业校都要去家里慰问和送花圈参加追悼会,并送去慰问金,家属感到安慰。一年中大小五个节日,平均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左右,中秋发月饼,夏季发冷饮费。

校退管小组规定,每年在秋季里组织一次休闲旅游,个人拿小部分,业校负责大部分费用,有时全部由业校负责。年老身体欠佳的,家属可陪伴旅游,学校派一名护士同行。返校时,每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可获得赠送土特产一份,大家满意而归。承办十几次旅游以来,从未发生事故或生病等情况,都是高高兴兴而游,满意安全而回。党支部党员活动与退教协成员联合开展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旅游活动等,都是党费花点,退教协会拿出点,业校赞助大部分活动费用,大家一致认为团结协作很好,从来未发生过矛盾(与二附中一道)。

复旦附中校庆55周年时,老同志对过去的贡献应在校庆时有所表示。因此,业校决定每人发2000元表示祝贺,这一次性就发放了26万元之多。复旦大学校庆100周年之际,从9月份起,每位离退休教职工每月增加共享费120元,一年中就发放掉15万元之多,每年都有新退休同志,每年还要递增,全由业校负担。

四、廉政办学的一支过硬团队

开办业校以来,我们坚持一个原则:“依法办学,诚信办学”。区教育局、税务局、物价局、审计局、社会团体局和会计事务所(中介)多次来我校查账和评估,从未发现有违章、造假账、乱收费和偷税漏税事情发生,而是克勤克俭办学,为离退休同志办好事、谋福利和解困,从而获得各个局室和社会一致的好评。教育局评估所、税务局、审计局,他们在查账和评估时说:“业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自己工资比任何其他民办学校都低,没有为自己乱开支,在报账的发票上,100元以上的都是两人签字,万元以上都经过董事长或董事会讨论审批,他们没有中饱私囊,而是紧缩开支,廉政办校。”

打工的教师来上课,也没有组织到国内外旅游,而是适当组织教师休闲到外地开研讨会,或年终请吃顿饭,边吃边讨论教学及管理工作。班主任也开休闲旅游研讨会,总结、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这都有利于办好学校。

办校的前两年中,校长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徐老师也从来没有领过工资,一心为学校。退休党支部书记潘忠伟同志兼业校党支部书记及校长,实行一元化集体领导,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领导班子从来未给上级领导烧香、拜佛、送礼、请客吃饭,表现出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反腐倡廉,保持了晚节,这是一支团结的过硬的团队。因此,我们业校和退管小组被评为复旦大学先进集体,我个人也被评为办学先进个人。

 

《曦园心影》

征文选登

 

难忘的异国师友情

潘富恩

1959年夏,在农村当了18个月的“新农民”之后,我被调回复旦大学哲学系,协助严北溟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史,同时自己也逐渐上一些断代的中哲史课程,这时候一个名叫季塔连科的苏联留学生,从北大哲学系转来我系,原因是他新婚的妻子迦丽亚在上海华东纺织学院留学,照顾他俩团聚于上海的缘故。

季塔连科是建国后复旦大学的第一个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所以在校里很显眼。据说,他的长兄曾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坦克部队的上尉,在反攻柏林途中受重伤,获英雄称号。季塔连科是其兄弟中排行最小。他来复旦后与哲学系第一届同学友好相处,一起听课,一起参加义务劳动,同学们都叫他小名“米莎!米莎!”那时的中苏关系虽在最高领导层里已呈紧张,但在广大老百姓中却毫无所知,依然还以为其友谊是“牢不可破”。   

我们校、系领导都很重视这位苏联留学生,尽管是我们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但对他生活上仍有特殊照顾。领导上指派我担任他的中国哲学史的辅导教师,根据他的要求,每星期四次(足足12个小时),到他家里讲中国哲学原著,我一字一句地讲,他就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译记,我讲解亦未必很准确,他的理解更有一层隔膜,究竟与原义相距多少?也只有天知道。不过,他非常用功、刻苦,因为他日以继夜地攻读古汉语,竟有一段时间弄得耳朵发聋,后来他说话也常常“之乎者也”起来了。他毕业论文选定以《墨子思想研究》为题,所以我根据孙诒让《墨于间诂》来讲解。我整整花了二年半的时间辅导他,并因此摆脱了其他教学任务,直至他的《墨子思想研究》论文答辩结束归国为止,我才算完成了任务。我们系为季塔连科举行论文答辩,是按当时苏联的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式进行。由时任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传纲同志亲自主持(他是个博学多才的老革命者,“文革”中受迫害而死),答辩委员有系主任胡曲园及严北溟、全增嘏等,不少人参加旁听,场面隆重。季氏善辩才,用一口流利的华语,论述了他对墨子的创新见解,委员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事实证明,他后来归国,出版论文《墨子研究》五万册,获博士,成了苏联唯一的墨学权威专家。季塔连科是我们哲学系61年首届的毕业生。

季塔连科归国后,中苏关系公开破裂,我与他从不通信息,“文革”期间工宣队还专为此审询我一番。可时隔20年的1980年,我又突然被学校外办通知季塔连科作为苏联外交部的高级顾问,随团在北京谈判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借此机会他个人要求来复旦看望他的老师(当天京沪的往返飞机)。当时中苏关系虽稍有解冻,但我们还是有一定顾忌。安排见面的那天上午,他热情地与我拥抱后,说了一句“我以为您在‘文革’中已经不在人世了,一直担心着……”。后来我才知道,他担任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全苏苏中友协第一副主席(现俄中友协主席),科学院通讯院士,曾是前苏联戈氏总统的远东政策顾问……。当天,临别时,他悄悄地对我说一句“当我们两国言归和好时,一定请您来苏联作客!

1989年的12月中旬我应季塔连科之邀,作为苏联科学院客人的名义,去苏联莫斯科作学术访问,至19901月中旬返沪,为期一个月。我独自一人,从北京坐飞机经历了十多个小时(因气候关系,被迫降在列宁格勒机场,停留三个多小时)到莫斯科机场,已是半夜。好在季塔连科派自己的研究生和司机专候在机场出口处,他的学生萨沙在黑色大衣上挂着一张用中文写的条幅“接潘富恩同志”,这才使不通俄语的我放下心来。季塔连科恰巧那几天患流行性感冒住院,由他的学生萨沙按预先安排的活动日程进行。在苏期间,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开了座谈会。远东研究所是个庞大机构,研究人员达四百余人,下属有研究生院、出版社等,总的规模不亚于北京建国门内的中国社科院大楼。

季塔连科病愈出院,即到我住处,商量他主编的《中国哲学辞典》(俄文版),聘请我为该书顾问,审阅有关条目(该书 1994年由俄国远东研究所出版)。季塔连科为当时全苏汉学研究会理事长,他主持的远东所出版了大量翻译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书籍如李大钊、瞿秋白等文集,还有每年一本的《中国哲学大事记》。季塔连科虽身居高官,比我小三岁,但还是重师生之道,他逢人便介绍“这位是我在中国留学时的导师。”他招待我去听音乐会,看马戏团表演,一次邀我去苏联人开的中国餐馆“金龙饭店”。烧的菜不敢恭维,徒有中国菜名而却洋味十足,不过店里座无虚席,座客不少是季塔连科的熟人,原来很多食客是50年代在北京留学过,他们来这里用餐,表达某些怀旧之情。我结束了苏联的学术访问,回国时坐了六天六夜莫斯科至北京的国际列车。这也是我于苏联解体前的莫斯科之行,时隔不久,“苏联”便成了历史。

由前苏联而为俄罗斯后,季塔连科一切如常,现仍任俄中友协主席,近十年来前后三次因公顺访复旦,他作为哲学系的系友来相聚叙,还有一次是他的长子亚历山大(59年,我见到他还刚满一岁,坐在童车里)时任上海领事馆的副领事,到复旦作过一次报告。我曾向季氏开玩笑说:“你们是外交官之家”,他马上回答说:“不!我们是汉学家之家。”2000年初,我请季塔连科为我一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墨学研究》出版写个序,他欣然写就,其中说“墨子的‘尚同’、‘尚贤’、‘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奠定了对国务活动家和政治家的活动的道德评价基础。这种思想至今有其现实性并有世界意义。”季塔连科的这段话,也正是他身为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将墨子的精神贯彻其外交的实践活动中。他曾为苏中关系正常化、俄中友谊的增强作过努力和贡献。

 

我和谢高阳……

王新民

“人生何处不相逢”,或者说“聚散无常”。生活中确有“巧事”,“无巧不成书”嘛。

五十年前,我“轻装”(当时穷得嗒嗒滴)来复旦化学系报到,在办公室看到一个叫我眼睛一亮的名字——谢高阳。我问办公室朱诚同志,谢高阳可是四川人?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我大喜过望。我在上海是无亲无故、形单影只,现在竟他乡遇故知,真是天慰我心!上世纪40年代初的抗战时期,我和谢高阳家都住在成都商业街55号的一个院里。他家住前厅,我家在后院。他弟弟谢高爵和我是小学到初中的同班,是“青梅竹马”的伙伴。我们最喜欢在一起赤脚踢小皮球,且常因对方球门(二只书包组成)愈变愈小而争吵;又常各领一支蚂蚁大军争夺昆虫(我们挑起的“战争”)大打出手……

谢高阳长我数岁,我读初一,他已升高中,那时他是不屑与我们嬉戏的。十余年后,居然在上海见到这位“哥哥”,真有“地球不大”之感!我们的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他们亲密相处,情同姐妹。每逢两家上班上学的一走,她们就有唠不完的家常。我们的院里有一个大园圃,长有梅、兰、竹、栀子、海棠、皂角、文旦、枇杷等,还有大量叫不出名字的野草闲花,树荫、花香、蝶舞、鸟鸣,尤其是爬上枇杷树坐在上面吃枇杷,趣味无穷。这样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生活环境对我幼时的影响很大,至今我仍喜欢大自然的风光,不喜欢人工雕琢的公园、城市,说句也许你不相信的话,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免费参观我也未曾“光临”。至于我校的光华楼,我看是和原来整体校园风貌不大协调,实在不敢恭维。谢家兄弟姐妹多,我就常往他家“轧堆”,尤其是逢年过节,常玩得乐不思家,谢家妈妈早把我算作他家庭成员,多一个不多嘛!最难忘的是日本飞机来空袭时跑警报,十余口全部挤到庭园中一棵形如帐篷的大木香藤(七里香)内,铺好油布,垫好被褥,大人个个屏息静气,紧张得很,小孩们是“初生之犊”不知利害,聚在一起打打闹闹好不开心。大人不许我们出声,甚至遭到斥责。其实日本鬼子在天上飞并听不见。如果是白天,我们还跑到树下数飞过头顶的日机,吓得大人把我们揪进竹丛。这样一直到美国飞虎队出现,从此成都再无空袭,我们一伙小把戏倒颇惦记小鬼子的,照“文革”的逻辑,必小汉奸无疑!六、七十年前,民族灾难深重,日子过得很苦,柴米油盐天天愁,压力都在父母身上,那时我们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后来长大了,自己承担起家庭重担,面对变故和不幸的逆境,方知柴米油盐贵的滋味!父亲临终前,带给我的唯一一句话是务必要把大学读完,因此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多,母亲就为人帮佣,我是带着家庭不幸的沉重心情和对母亲及弟弟的挂牵来到陌生的上海、来到当时并不起眼,仅有小小校园的复旦,心中一直忐忑。可是由于谢高阳在,一下子就拉近了对复旦的距离,并且将一生献给了复旦,成为复旦人。我和谢高阳相处有一种亲近感。虽然,平时接触并不多,但想到他,我心里就踏实。1958年我们就合作写了一篇青海盐湖的开发价值的文章,用抒情的笔法,描绘大西北草原豪迈的气势、雄伟壮阔的山川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从化学角度阐述了开发盐湖的经济价值。投稿《文汇报》,石沉大海。因我们忙于各自的专业,未能就此问题继续深入下去,现在想来,年青时的热情和对新事物的敏感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人微言轻,未受重视而已!

谢高阳在职时研究“无机化学”,数十年主讲基础课“普通化学”,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曾任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无机化学组副组长,高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我教“有机化学”,专业未曾“互通”。但我和高阳在性格上有共同点,那就是诚以待人,坦诚交友,对许多人和事有相同或相近的看法,也都有点喜欢文学。退休后,我们俩正好“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史记·伯夷列传》),成为文墨楹联的合作者。主要是为同事朋友撰写寿联(少量挽联),我们一同构思写出初稿,共同讨论修改定稿。他的书法已可登大雅之堂,定稿后由他书写,或配镜框,或写立轴,或制成中堂。由于知人知事,寿联颇能传神,深得寿星喜爱。从1999年为郑绳安写寿联开始,一发不可收,从系内写到系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专业圈内,我是无名小卒,不务正业之事倒在小范围内有点名气。郑绳安教授和我们俩人稔熟,他是吴征铠院士的首批研究生,才高而谦和、言寡却诙谐、尊师又重友、严谨不保守。1999年化学系和高分子系八十余退休教职工去南北湖旅游,恰逢郑绳安70大寿,夫人徐燕教授也在场。徐燕是谢高阳的师姐,均师从顾翼东院士。于是我们在南北湖湾景宾馆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祝寿活动,我和谢高阳代表退休党支部和退教协小组送上镜框一只,其中寿联是:

胸无俗事  寿达百年  童心赤子

心有海量  伉俪齐眉  健康逍遥

郑徐伉俪非常珍视,将其挂在客厅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郑因病离我们而去,我俩又心情沉重地为他撰写挽联。此时,他事业的执着,亲情的醇厚和青年时的激情洋溢一一涌上我的心头:

——为了开展动力学研究,他搭建我系第一套高真空系统。

——风雪中长年来往于厂校之间。

——他在街头以“小滑稽”角色宣传总路线。

——国庆十周年他在我主笔创作的三幕四场话剧——“展翅齐飞”中担任反面男一号,出演一个有保守思想的老教授,出演正面男一号的是已故的邓景发院士,女一号正是他新婚燕尔的夫人——徐燕。在登辉堂(相辉堂)演出,轰动一时。如果不是随即出现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此剧极可能多演几场甚至走出校门。

——“文革”时,他爱妻徐燕被斗,他主动上台跪在爱人身边“自愿陪斗”,为的是给爱人信心和勇气。在那政治运动深入到床头枕边的年代,这种伉俪情深,感人至深!

——“文革”后我跟他到山东、北京等地调研项目,去湖南参加甲苯歧化项目的中试、大试。

——打倒“四人帮”不久,我们同游泰山、登岱顶,心情特别舒畅,即景赋诗“抚松环顾千峰拱,举杯欢呼大不同”,同时也有浪费十年,“男儿空负登山志”之憾!

然而“风景依旧,岁月难留”他撒手西去了。我和高阳痛定思痛,拟写成如下挽联:

真才  真心  真情  真人去矣  长叹息

爱国  爱家  爱友  爱心存哉  永念忆

徐燕极为珍惜我们这些老友对阿郑的评价,竟将此联铭刻在郑绳安的墓碑上。

董庭威教授比郑小一岁,他师从著名化学家朱子清和黄文魁教授,有机合成方面造诣颇深。他还是50年代我国足球名将,曾欲将他调国家队任主力中锋,他不愿用脚为国效力,选择用智慧来科教兴国。我初做助教,他热心指导,我得益匪浅。他最大的“毛病”是“口无遮拦”,大鸣大放时,许多人怕“上钩”已“闭口”,他在大会上仍大提意见,他夫人在后面拉他也拉不住,这个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传为“笑谈”。我们为他写的寿联是:

手巧脚灵  曾经扬威绿茵  更善剪裁分子  愿寿星层楼更上

心直口快  难免胡侃乱弹  却是情热意诚  祝百岁本性不移

此联一出,至少复旦化学口的人皆知写的是谁。

我和谢高阳的楹联在我们那个不大的圈子内已“家喻户晓”。200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为张青莲院士做95华诞,张青莲院士是我国化学界的元老,是我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也是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奠基人之一,对我国国防现代化贡献卓著,我系高滋、吴世晖、杜岱春、孔德俊和药学院的杨楚耀等教授均是他的学生,最为难得的是他九十高龄仍领导同位素科研组测得十个元素的原子量新值而享誉国际。我和谢高阳受系领导委托,撰写祝寿辞,其中寿联一副如下:

世纪见证  化学先驱  科教献身  青春无间  夫子永怀不老情

学科开拓  专业奠基  高年盛世  连创辉煌  宗师无有半衰期

“半衰期”是张青莲院士毕生研究的同位素化学的专业术语,用在此处极为贴切,可谓神来之笔!在朵云轩制成中堂,完全照传统规格,用上铃记印章等。此寿联甚得北大同仁和张青莲院士的赞赏。2005年又逢南开大学化学系申泮文院士90大寿,申院士和谢高阳有深厚交谊,更是义不容辞。于是我们再度代我系撰写祝寿辞,其中有寿联如下:

教鞭长执  爱国爱生  育英才代代

学科创建  务新务实  著宏文累累

赞颂申泮文院士在教育改革、教材建设、教书育人等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活动,增进了兄弟院校之间的感情和交流,营造出一种相互尊崇的氛围。

2006年我校高分子科学系为于同隐教授祝九十寿诞,《旦园枫红》一书中,曾介绍过“退而不隐的科学家——略记于同隐教授”。他的许多开创性成果均是在他70岁退休后做的。学生中已有杨玉良和江明两位院士。于教授50年代是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我和谢高阳再度挥毫,代表化学系近30位教师也是他的学生敬献祝寿辞及寿联一副:

心未老  人未老  育三千弟子  高材倍出

意常青  技常青  创千秋专业  硕果满园

同年我系正逢建系80周年庆典,我们又代表全系退休教职工送贺联一副:

旦复旦兮  树德育人一百载  为国为民

学化学者  齐心建业八十春  求实求真

此联对仗工整,嵌字巧妙,现展挂在化学西楼资料室内。

除和谢高阳合作楹联外,我还单独为本校本系一些“红白喜事”写楹联,“作品”还不少,对象大多是普通教师,对联所表达的往往是他们一生中的闪光点,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火花,铸就复旦的百年辉煌!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何不为自己写一幅,由于我的秉性有一特点,仿佛我的记忆闸门有一过滤网,每逢打开,涌出的往往是快乐的浪花,我一生得益于此。我曾调侃给自己写了一个“墓志铭”,少不得届时要请谢高阳书写。

上联是:历经东南西北风  不中不发  唯有清

下联是:尝遍酸甜苦辣味  无怨无悔  只因热血

我和谢高阳“交情老更深”(杜甫),退休后一起合作的这些“成果”,不过“雕虫小技”,但由于知人知心知事,针对性强,而受到当事人及其亲属朋友的喜爱,平添许多温馨和情感,为普通教师所作的肯定和描绘,使相关人得到很大的安慰和快乐,也可算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了点贡献。也可看成是飘荡在曦园上空一个个抒情的音符!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我和高阳虽已步入“鬓毛衰”之年,由于吟诗拟联,挥毫翰墨,更感到晚年的生活中充满儿时一般的情趣,正应了韩愈的那句话:“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此中幸福感,非追名逐利之徒、贪赃枉法之辈所能领会得了的!

 

 

山水诗咏

   

药学院 周锡瑞

乐师道,悦辛劳,教学科研双肩挑,春光无限好。

老爱少,少尊老,团结勤奋赶帮超,年年换新貌。

 

南浔游有感:七律二首

信息科学学院 孙椿海

游南浔古镇

粉墙黛瓦砖雕框1,石街小巷漏花窗。

一条清溪穿市过,两岸隐闻《柳青娘》2

河上游船悠悠摇,临街商肆熙熙攘。

桔红糕糯尝一口3,顿感满颊齿生香。

注:(1)砖雕框——明清时期的建筑,流行在大门门框、照壁以及漏窗上大量采用砖雕装饰,刻工精细,非常美观。

 2)《柳青娘》——民间小调曲牌名。清代以来,江南民间流行小调如《柳青娘》、《紫竹调》、《三六》、《孟姜女》等,并常在茶坊酒肆中或奏或唱,充满江南水乡情调。

 3)桔红糕——南浔著名的土特产。

 

 

访刘镛故居小莲庄

踏青寻芳到水乡,庭院深深小莲庄。

厅前荷塘连天碧,菡?檀屏室生香1

蒙蒙云映轩窗月,淡淡烟锁斋外廓。

劲遒钩划墨尚湿2,笔走龙蛇字猶芳。

注:(1)菡?——荷花之别名;檀屏——大厅正中有一屏风,采用珍贵的整块檀香木制成,屏上精工雕刻荷花,走进大厅,顿觉满室生香。

    2)墨尚湿——刘镛精于书法,写字时,喜蘸饱墨,少用枯笔,故字里行间常有一种湿润的感觉。

 

 

旅 游 诗 抄

中文系  何佩刚

初上九华山

入山九十九回湾,山上有山前后山。

拜佛燃香烟袅袅,探松问竹水潺潺。

缆车索道游人密,空谷清音心态宽。

尘世百年多褊狭,山水有灵好偷闲。

2006.10.16

 

登天台寺

雄岩古刹卧云端,九十九峰垂眼看。

一杼清钟惊万壑,几番岚霭漾千山。

巍巍佛祖须香火,代代沙门奉涅??

莫叹石梯悬峭壁,风光独异有人攀。

2006.10.19

 

古镇西塘行

千里江南一绣珠,长廊依水摆商铺。

梁横老屋多工巧,石拱高桥不染污。

书画根雕传古韵,豆糖瓜果正当垆。

吴根越角民为本,颤动人心永不枯。

2006.11.1

 

西园纪游

古镇深藏旧宅居,楼台高翘倚云霓。

骚人雅聚诗文咏,墨客长留扇面题。

倜傥衣冠唯亚子,雍容步履有钟骐。

江山隔代斯人去,怅望亭园口影移。

2006.10.31

 

南北湖兴游

秀水苍山接海湾,秋来红橘满坡看。

并升日月鹰窠顶,独拜观音云岫庵。

西子湖娇争窈窕,普陀夜幻竞阑珊。

石城未必谈仙好,且惹风波上钓船。

2006.11.2

 

东阳卢宅观赏记

笔架三峰傍雅溪,卢家宅第与云齐。

雕梁画栋炫精湛,养凤生龙竞逸奇。

书院谆谆传礼乐,牌坊熠熠闪虹霓。

儒生世代千官种,姜姓太公傲后裔。

                                    2005.5.27

 

人文旅游

地上文物看山西

出版社 林溪波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真是名不虚传。

河北省的西柏坡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我们远望碧波荡漾的西柏坡湖,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及军委作战室,心灵受到极大的振撼。

山西五台山是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五台山海拔高度约3000米,素称“华北屋脊”,有“四关一门”与外相通。《清凉山志》载:“以岁积坚冰,夏似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它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以其建筑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显通寺和菩萨顶。它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也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策源地。显通寺占地120亩,有殿堂楼房400余间。中轴线上,一连七进大殿,东西廊房对称配合,形成整肃严谨、阔畅宏大的布局结构。建筑样式各异,多带宫廷建筑色彩,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范。我们分别参观了钟楼、寺内的七进殿: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

云岗石窟是我们久仰的景点之一。它和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云岗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千米,53个洞窟有小龛1100个,造像51000多尊,最高佛像达17米,最小佛像仅几厘米。令人叫绝的是五华洞音乐厅石窟周围布满伎乐飞天操持乐器,仿佛是一场音乐盛会,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史料。昙曜五窟内满是雕饰富丽、精美的佛像,给人一种“影中群佛动、空中众灵飞”之感。我有幸游览过龙门石窟和莫高窟,三个石窟各有千秋,莫高窟气势宏伟,撼人心魄;云岗石窟雕刻精细,艺术高超;龙门石窟布局合理,生动自然。三个石窟皆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芒。

悬空寺是中华之最,世界一绝。我们远眺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悬空寺,心里一振,眼前一亮,真是妙不可言……悬空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在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整座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奇巧。共有殿阁40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迂回,虚实相生,因此有“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等评语。

晋祠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之次子姬虞而建的半纪祠祠堂,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们游览这古木参天、泉水畅涌的古代园林,深为晋祠三绝所折服。一绝是难老泉为晋祠主泉。自古以来,难老泉清泉畅涌,泉声四溢,水声如玉,游鱼可数,水中长生萍四季长青,令游人流连忘返。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的名句。二绝是宋塑侍女像在圣母殿内,共42尊,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形态逼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品。三绝是祠内最古老的树木,已有3000年的历史。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下“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巷烟。”如今古柏依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此外,还有三名刻:《晋祠之铭并序》、《晋祠严华石经》、《柏月山房记》;晋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等景观。

俗话说:“不看壶口瀑布,会懊悔一辈子。”我们亲临壶口瀑布,才真正体会到此话的真谛。黄河流至壶口附近,河面由50米缩到30米,瀑布落差20米,就像壶口突然飞泻而下,卷起浊浪翻腾,轰鸣响声,不绝于耳。壶口四大奇观百看不厌。其一,瀑布飞泻,贱起很高的黄色浪花和雾气,美不胜收。其二,阳光照耀水雾,出现彩虹奇观,令人叫绝。其三,河床上的石头,滴水穿石,窟隆里的积水可以映照出人的面孔,倒影非常美丽。其四,下游的船,要由人工沿陆路拉到上面的河面,才能继续行驶。据说大禹治水,就在黄河壶口,并留下遗迹“龙口”。

进入平遥古城,仿佛推开厚重的城门,走过千百年岁月雕饰的街巷,往昔一幕幕繁市富邑的兴盛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古城墙十分壮观,令人惊叹。城墙周长6163米,高8-10米,墙底9-12米,墙顶3-6米,城墙精心设计,施工讲究,是我国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我们仔细地参观古城墙,饶有兴趣地游览了日升昌票号博物馆。其鼎盛时期全国设有35处分号,当时制订的财务制度和保密制度,至今仍有借鉴作用。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县衙门博物馆。它占地26593平方米,衙门外,东有风水楼,南有照壁;衙门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东西厢设有史、户、礼、兵、型、工房;还有土地祠、粮厅、钟楼、牢狱等。还设有中明亭、彰墨厅、督捕厅、马王庙、十王庙等。平遥的古式古香的旅馆,倍受游客的青睐。

乔家大院是我们参观的重点景观之一。占地8700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呈?肿中危闹苁歉叽?SPAN lang=EN-US>10多米的高墙,6座大院,20座小院,313间房屋,建筑精美,有“民居看乔家”之说。乔家大院有三宝:大门上悬的“福种琅环”牌匾,为清代慈禧太后赐授。一对“九龙灯”为慈禧太后所赠送。夜明珠也是宫中之物。此外,尚有“九龙屏风”是价值连城的皇家之宝,上面雕刻九条大龙,七十二条小龙,十分精美。

应县木塔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名塔。我有幸游览了这三座名塔,各具特色,名不虚传。应县木塔古朴大方,历史悠久,具有东方的神韵,百看不厌,令游人流连忘返。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气势宏伟,撼人心魄,现代化的气息浓厚,令人过目不忘。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造型优美,夺人眼球,美不胜收。三座世界名塔代表着东西方的文明,让游客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尧庙是一座纪念尧时期的古迹,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尧庙如今修缮完好,园中的古柏树龄有1300多年,还有一口古钟,长26米,重几吨,有中国第一钟的美誉。中国第一井也在尧庙之中。

最后,用旅游界流传的顺口溜来结束本文:现代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这话让人回味无穷。

 

去日本看樱花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高玉蓉

我有许多人生梦,看樱花也是其中之一。十几年前,在日本做访问学者时,曾到东京上野公园看过一次。今年四月,我与女儿一家相约去日本旅游,看樱花是重要内容。但还没有动身,比我们早几天到日本的张君打电话来说,东京的樱花已经凋谢了。我们想,真是不巧,此次怕是看不成樱花了。那末,就去看日本的山水吧。但心里总是悻悻然。日本的友人说,樱花开放的时间不定,每年都不一样,气候暖和开得早,气候冷了就晚开。谁也说不准,有的人,去了几次日本都没有看到樱花。他这样说,我们也就释然了。没想到,到了日本,一路都有樱花相迎,东京、大阪、京都、奈良、松本、金泽、仙台,真是一派樱花烂漫的景象,漂亮极了。

女儿女婿因为假期短,玩了一个多星期就回去了。她们走后,我们又游历了很多地方。松本、金泽属于北陆地带,仙台更是寒冷,樱花都开得晚些,所以我们才能一路欣赏过去,半个月都陶醉在樱花的神韵和气度之中,确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你也许会说,现在中国不也有樱花吗,有什么特别呢?那可大不一样。日本的樱花是成片开放的,河畔路旁都有,公园里更是一眼望不到边。只有在这如云如雾的樱花之下,你才能领略它的神秘和魅力。樱花开放的季节,是日本人的盛大节日,他们扶老携幼相聚在樱花树下,或读书,或饮茶,或细语,是那么的惬意和痴迷。这是日本特有的风景。

樱花的花期很短,前后只有一个星期。在短短的时间里,新树、老树、大树、小树竞相开放,表现出生命的紧迫感,要把体内的热力和激情拼命向外释放,意在只此一搏。对樱花,日本人有很多的思索,他们从樱花想到人生如梦一样的虚幻和短暂,于是酗酒,不上进,滋长了颓废的人生观;而更多的人由花期的短暂,想到人生如金,他们抓紧生命的每一刻,每一秒,拼搏和奋斗。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东北大学教授阿部兼也的一席话。到仙台,阿部一直陪伴我们,带我们参观鲁迅遗迹,并且去看樱花。我们看到许多老树,有些树干已经枯死或成了空洞,奇怪的是它的枝头依然繁茂,花朵依然盛开。当然,这些枯干或空洞,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死亡,它们的根依然深深地扎在土里,只是它们太老了。他指着这些老树说:樱花的神奇在这里,它老了,可是它认为它不老,依旧开花,一样灿烂。他并且开玩笑地说,我已七十,但我也要开花。我们都笑了,忙说,不错不错,我们也开花,和你一起开花。在樱花树下,我们笑得很开心。这是樱花给我们的启示,生命永不言老。

 

记管理学院离退休人员的苏北之旅

管理学院 华宏鸣

200742224日,管理学院离退休人员一行39人,组织去南通-如皋-黄桥-江阴三日游。

狼山风光独特,山前以佛教禅寺为特色,山后以石岩洞为主体,我们这次是在雨中游山,并不觉得扫兴,老同志相互搀扶,兴致勃勃。山中的骆宾王墓、康熙御书亭,还有山后的张謇公园使我们留连忘返,大家谈古道今,谈论最多的是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他后来成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实业家之一,为中国纺织、建筑、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展示了在商周、秦汉、唐宋等各个时期珠算的发展,陈列了140多件古今中外算盘精品,其中有明代的象牙微雕9档算盘;清代牛角珠、牛筋竿、13档带底板红木算盘,9档纯金算盘,11档象牙算盘、象牙珠、牛筋杆、13档紫檀算盘,银手镯算盘,核桃珠9档盒式算盘,11档全瓷算盘,紫砂八珠石壶算盘,铜质针拨游珠算盘,新疆13档算盘;民国时期的盒式四玉文具算盘,佛字银锁算盘,福寿9档银质钱夹算盘,7档小银算盘,8档计算器算盘,11档珍珠算盘,13档红玉石珠算盘等,真是目不暇接,它们见证了中国的文明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濠河环绕南通古城区,长10公里,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护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河水清洁,自然风景优美,河上有28座桥,两岸有众多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亭、台、楼、阁、塔、榭、坊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也是江鸥、野鸭、鱼鹰等动物爱栖息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夜游濠河,两岸灯光设计非常有情趣,如诗如画,河上还有三处喷泉和一处音乐喷泉。站在河面上,感觉到空气特别新鲜,毫无污染之嫌疑,这条位居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能有如此好的生态环境,实在是难得。

如皋145万人口中,2004年普查,100岁以上老人有209人,95岁以上老人有2003名,90岁以上老人有4002人,长寿人数的比例是联合国颁布的长寿标准(0.75/10000)的3倍。《东方大寿星园》介绍了几百名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园内还有20多处景点,帮助人们领略长寿奥秘。我们踏在园内布置独特的长寿路上,意清神爽,入情入画。我想这一感受能使我们每个人至少延年益寿10年。

《水绘园》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特点是“柔水似景似梦境,妙水楼阁如园林”。建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座构建精美,饶有书卷气质的“文人园”。园内记录着明代名姬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故事。其园之所以值得游人青睐,在于园中透射出的一种气质:情真意切、敢于追求、敢于承担责任。园中有一盆景,曾获1997年全国盆景一等奖,取名为“龙腾虎跃”,可称为反映此园的主题杰作。

泰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1940年秋,陈毅、粟裕等新四军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著名的黄桥战役,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如今是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馆内“声、光、电”相结合的介绍,生动地展示了当年的战斗情景。我们由衷地敬佩老一代革命家的雄才大略,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江阴大桥南侧有个鹅山景区(原鹅鼻嘴公园),穿过300多米鹅鼻洞(这是抗战时期的军用山洞),来到江边,领略大桥全景,听滔滔江水东流的声音,看水上船只东奔西进的和平繁荣景象,在江边数百米长的小路上漫步,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难以得到的独特享受。经过刻有苏东坡题字《江尾海头》的巨石,来到鹅嘴尽头,有一块刻有《鹅鼻嘴》三个大字的巨大石头,然后翻山经过炮台,可以下山回到景区出口处。整个行程不急不忙有一个半小时足矣。在这一行程中你可饱览山、水、桥、炮,与楼、亭、阁、廊等人文与自然景观,这是一幅绚丽的画、优美的园,难怪有些老同志游了全程之后说:“此行值得,但时间短了一点。”表达了他们看不够此地风情景色的心情。

江阴还有一绝——清代江南考试院广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挥毫答卷的考生,态度严厉的考官,跑马传递信息的使者,你还可在“榜”前分享中榜者的欢乐,失意者的心酸……。所有这些铜像都翊翊如生,使人们看到了历史,也欣赏了珍贵的艺术品。

这次旅游是成功的,这是大家的心理话。成功在于三点:其一是内容丰富,有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中国革命史的重温和学习;有对祖国自然风光、大好河山的领略与欣赏。其二是进一步看到了中国近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往人们对苏北的印象是落后贫穷,现在看到的现实是绿树成荫的街道、繁华的市容、整齐美观的建筑,特别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濠河,使我们相信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老同志最希望看到的事。其三是这次旅游虽然看了很多景点,但多而不乱,忙而不累,起到了振奋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枫林影视沙龙婺源行

郁庆福

每年春天来临,龙友们又要想到去那儿旅游拍照了。今年选点是江西婺源,它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之称,朴素、自然、原汁原味,很少包装。广泛遍布古村、古桥、石巷、古民居、古树、古亭、古祠堂,四周青山环抱,溪水畅流,蓝天白云,真是美不胜数。更有那郁郁葱葱、巍巍峨峨的千年以上的大樟树,还有不爱出名的秀丽幽深的大樟山,峡谷内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瀑布,太吸引人啦!

婺源的晓起村是第一站景点,村名的由来是唐朝时始祖汪万武逃乱到那里,天刚拂晓,他就把那里叫做“晓起”了。晓起村古樟树群撑天,全村遍布樟树,最年高的樟树已有1800年,6个人还抱不过来,整个村子是个绿色家园,飘逸着阵阵樟树清香。樟木防虫,上海游客沿途购买樟木片、樟木手带回家去可防霉防虫。

让大家最开心的是“闪闪的红星”飘流。走到码头,循石级而下到溪边,一只只橡皮小艇,无序地排列着,每船只坐二人,发给二支浆和二件荧光橙色救生背心。以前漂流总是竹排,有船夫撑篙,游客舒舒服服坐在小竹椅上。这回可出乎意外,小小橡皮艇一踏脚就摇摇晃晃,且富弹性,不翻船才怪呢。可是,既然来了,也顾不得这些,只好“硬着头皮上”。溪水很宽,一段急流一段平静,急流时撑不住船,只好随它漂,平静水面可以划几下,体会使浆的方法。最麻烦的是碰到水下巨石,船搁浅了,撑也撑不动,拉也拉不出,累得满头大汗。但有一点可以放心——淹不死人,因为水不深。

李坑村以小桥流水闻名,被称为一幅隽永的水墨画。这个村山、水、树、巷、桥、人等六美皆备,200多户人家夹溪而居,涓涓的清凉溪水流经每户门前,每家门口都有一条简朴的木板桥与对岸相连,傍晚时村民们坐在门口桥头上,观赏对岸景色,悠闲自得。两岸没有一座洋式房屋,全是黑瓦白墙的古建筑,沿溪街道有个350年前的“铜绿坊”,那是将刮下来的铜锈为原料制药材、做颜料,祖传治疗痔疮秘方,沿用至今。古戏台就在铜绿坊桥的斜对面,很有气派,风格与宫廷内戏台不同,和古民居相邻,十分和谐。

汪口村是江湾水与段莘水汇合之处,村前碧水汪汪,川流不息,故名汪口。此村是宋朝一个五品官叫俞杲的于1107年建立的,所以村里的人都姓俞。俞氏宗祠气势雄伟,祠堂门前是平静、宽广的碧水,两岸有一座大桥相连。在桥上极目远望,无际的天边,两岸的村落、浓密的树林,溪水中竹筏,还有村姑在河边洗衣,煞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顿时使人胸襟开阔,忘却了城市的嘈杂、拥挤。碧水中清澈可见的黑瓦白墙倒影,确是摄影、画家们响往的地方。

大鄣山距离婺源38公里,它是个高山峡谷,最高1000多公尺,但山势不陡,和小巷一样,全是青石板路。大鄣山以瀑布闻名,那里有88道“冲”,所谓“冲”,即指10米以上的瀑布。除了瀑布之外,沿着峡谷的龙潭,又是一绝,卧龙潭水色从淡绿到墨绿,深不可测,是“龙”盘踞的地方。七叠爆似银河下泻,石上滚珠,流经山间,水会飞,溪在唱,令人神往。爬上400公尺高的观景台,那里是观瀑布的最佳地点,水帘瀑看上去有几十层楼高,直冲云宵,分级泻下,隆隆作响。我们的“七个仙女”因摄影着了迷,一张又一张,不想下山了,按集合规定的时间超过了20分钟,山下等待的人说:“七个仙女”现在不愿再下凡,就让他们去吧!

最后,经浙江返沪,按常规总是到茶室听茶道介绍,品尝菊花茶,那天正好一股客人离开,满屋全是香烟烟雾弥漫,我们望而生畏,都却步而退。大家议论着,于是涌向大买场,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

 

健康文存

化学制剂与居家危害

公共卫生学院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50万人遭受化学制剂的危害。有关资料也表明,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近年儿童癌症发病率增加了5%。这与家庭过多使用家用化学制剂有关。家用化学制剂实际上是石油开发生产的副产品,目前最常用的家用化学制剂,主要有芳香剂、清洁剂、杀虫剂等。长期使用就会使化学制剂中一些毒物慢慢渗透人体,危害健康。

芳香剂:其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有三类:①烷类,乙烷挥发性好,长期吸入乙烷可引起脑水肿和肺水肿,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心血管系统与肝肾损害。②苯类,甲苯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及黏膜刺激症状,重者甚至抽搐、神志不清,有的可出现癔病;二甲苯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食欲减退、鼻衄、齿龈出血、脱发、皮肤瘀斑等。③氯类,四氯化碳有微甜与欣快味、易挥发,具有轻度麻醉及肝脏毒害作用,进入人体可引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对二氯苯会引起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症状,过量使用还会引起肝功能障碍、肝脏受损等。

芳香剂的使用现在越来越普遍,办公室、卧室、卫生间、车上都经常用它来增加香味。广义的芳香剂包括所有专门对环境起到消“臭”、赋香作用的产品。英国莱切斯特大学哈里森教授认为,天然或人造的“空气清新剂”对人体免疫系统都有影响。

洗洁精: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化学制剂。日本专家研究发现,日本很多长期用洗洁精洗饭盒的女工癌症的发病率非常高,而在生产洗洁精的车间里工作的工人中,大肠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在经过反复研究后,最终发现就是活性剂中的烷基苯硫化钠。

洗洁精的洗污能力主要来自表现活性剂,其中以烷基苯硫化钠洗涤力为最强,但也是毒性最强、蛋白质变异性和溶血性最强、引发皮肤病机率最高的物质。这是因为含有烷基苯硫化钠的表面活性剂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渗入到连水都无法渗入的纤维空隙中。当洗洁精沾在皮肤上,洗洁精内的烷基苯硫化钠就会降低皮肤表面张力进而渗入血液;若皮肤上有伤口,则渗透力会提高10倍以上。此外,由于烷基苯硫化钠血溶性强,当它与一些致癌物接触后,更容易引起血红蛋白的变化,癌变率也会大幅度提高。因此,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烷基苯硫化钠有帮助细胞吸收致癌物质、加速癌变的作用。

杀虫剂:家用杀虫剂主要用于杀灭室内的蚊子、苍蝇、跳蚤、蟑螂、飞蛾、白蚁等害虫,最常见的有蚊香、熏蟑螂剂、樟脑球、驱虫喷雾剂等。这些杀虫剂含有的化学物质往往具有强毒性,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在美国,杀虫剂被列入居家污染的第二大原因,每年超过200万人次受到杀虫剂的危害。

一些喷雾杀虫剂是以对二氯苯为主要原料配香料制成,因其驱虫效果好并具有芳香气味而被大量使用。但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确认,对二氯苯对动物致癌,对人类可疑致癌。一些灭蚊蝇、蟑螂、白蚁等杀虫剂则含有机磷类、氯类等化学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此外,杀虫剂还会使人罹患帕金森氏病的概率增加。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经常使用杀虫剂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病的概率比不接触杀虫剂的人要大得多。偶尔接触杀虫剂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9%,而经常接触杀虫剂的人罹患该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3%。法国与阿根廷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还证实,长期接触杀虫剂还会对男子生育能力产生影响。

200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