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校庆109周年学术周期间 退管会举办老年学理论研讨会

退管会2014-05-29115语音加载中

作者:董群摄影:卓德洪

2014年5月22日上午9点,校退管会、复旦老年大学、老教授协会在复旦老年活动室共同举行了109周年老年学理论研讨会,主题为“老龄工作与老年教育”。会议由复旦老教授协会副理事长、老年学理论研讨组组长金邦秋教授主持。与会人员包括理论组成员、各院(系)退管联络员等。

校退管会副主任、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玮石老师宣读并表彰了我校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作者,王克忠荣获二等奖,金邦秋、陈勤分获三等奖,曹惠民、方林虎、金文英获优秀奖,其余投稿的七篇论文皆获参与奖。我校因文稿质量高、数量多而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随后,黄玮石同志就《关于开展2014年度退管工作理论研究的通知》作了布置。

经济学院的李洁明、周环老师首先发言,他们分别以《上海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加快推进“以房养老”试点的开展》为议题做了阐述。

陈勤、曹惠民、王克忠、王增藩老师分别就《拓展为老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真情关注“居家养老”群体,努力为老人“照护”排忧解难》、《关于中国老年教育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和《学习型组织与老年教育》这四个论题作了发言。大家认为,老年人除了生理需求要照护之外,心理层面的需求也值得全社会重视。在利用社区网络提供服务的同时,要积极推进老年人自我学习,大力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事业,以促进社会和谐。

杜作润老师在谈及《广义大学新论——人类文明化的视阈》的问题时,不改往日授课的习惯,坚持要站在台前为大家讲述。随后,复旦老年大学校长沈文龙同志就《传承复旦精神,树立长者风范》做了发言。他指出:现在,各级政府和主管单位都对投资老年教育、发展老年大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都有相当大的倾斜。复旦大学退管会作为高校办老年大学的先行者,依托复旦特有的资源,在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都有其他兄弟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正面临诸多的挑战。相信在退管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复旦老年大学一定能够传承复旦精神,树立长者风范,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秦耕、周芳明、金邦秋老师对《老年人娱乐养生》、《退休教师老有所为一瞥——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拜师结对”的调查》和《论“红利”意识与积极养老》等课题做了阐述。会议讨论热烈,大家都对自己关心的诸多问题发表了看法。

主题发言之后,主持人金邦秋将话筒转给了校老教授协会理事长方林虎教授。他建议理论组可以结合目前碰到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型的研究。他说:首先,当下老同志最关注的是养老金问题,而相关决策过程是绝密的!我们无法参与,所以也无法给出确切的说法。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看病难。当年长海医院曾经有过专门服务于复旦大学的窗口,如今随着医改的深化而完全取消了。虽然校医院响应了我们的一些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老同志的困难,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所作为?第三是养老院问题,有些老同志晚年十分凄惨!目前社会上的养老院,有的价格难以承受,有的地理位置偏远。复旦有土地资源,是否可以考虑建设养老院?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任何政策层面支持。另外,现在有大量的老同志住在没有电梯的宿舍区,下不去、上不来。希望学校参照华东师大,加装一些电梯。还有就是法律服务,华政每周三下午在校园里组织法学专家免费咨询,广受好评。最后,是所谓志愿者服务,刚退下来的老同志要照顾家中“第三代”,所以无法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而年纪大的同志则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同志的实际需求很多,虽然我们力量有限,但是否可以开展一些研究,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之后,整理成册,供校领导参考。

  最后,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杨慧群同志作了总结发言。她说:第一,感谢诸位老师们十多年来把老年学理论研究推向深入。第二,上周,校退管会去了学校北区隔壁的市东敬老院实地考察了解,那里地理位置优越离校区非常近;服务价格便宜,普通床位约三千元一个月,还可以用医保卡就医;环境整洁,硬件和软件都很不错。据了解,近期院方将进一步投资医疗设施,解决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问题。我们已经和对方谈妥,可以组织有兴趣的老同志前去参观。第三,学校于514召开会议,决定撤销机关党委和后勤党委,合并组建机关党工委,由陈立民同志任书记,桂永浩任副书记,下设五个总支,每个总支设退休支部。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复旦的老龄工作将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