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复旦要闻概览(2024.10.31-2024.11.28)

来源:复旦&上医 新闻网&公众号责编:贾浩发布时间:2024-11-29624语音加载中

再度来访!芬兰总统斯图布在复旦演讲

10月31日上午,芬兰总统斯图布到访复旦大学,在光华楼袁天凡报告厅发表演讲,并与现场师生交流。此行是他二度到访复旦。

金力表示,复旦大学与芬兰高校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两国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水平,也为深化双方互信和理解奠定基础。演讲结束后,斯图布与复旦相关国际问题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并参观复旦大学北欧中心。

目前,复旦大学与芬兰图尔库大学共同开设通信工程方向的双学位项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东芬兰大学库奥皮奥校区、坦佩雷大学、图尔库大学等多所芬兰高校共同成立中芬联合生物医学研发中心。

病毒感染功能性治愈校企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10月30日,由复旦大学和前沿生物公司共同建立的“病毒感染功能性治愈校企联合实验室”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正式签约并揭牌启动。双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要,充分发挥科研和市场的各自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提高在病毒感染功能性治愈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此次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复旦上医和前沿生物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启,为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功能性治愈提供原始理论创新和自主技术支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人群,造福社会。双方将依托联合实验室合作,充分发挥和整合双方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进药物早期发现研究及应用转化研究;同时以此为基础,建设打造联合实验室的平台支撑团队和研发链条,以提升应对新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征集】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等你来设计

百廿辉煌,旦复旦兮,复旦大学将在2025年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为营造浓厚的校庆氛围,传承弘扬复旦精神,准确高效传递120周年校庆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特面向社会、校友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公开征集12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设计方案。

一、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1月30日

二、作品要求:1. 立意高远。突出120周年校庆主题,充分体现学校精神风貌、文化气质和时代特征,寓意深刻,传递120周年校庆的精神要义。2. 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强调创新思维、文化内涵和国际视角,同时具备较强的复旦大学形象识别度。3. 易于传播。简洁明快,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易于识别与传播。

三、投稿方式:1. 标识设计方案应包括LOGO图案和设计理念两部分(详细要求超链接)。2. 线下投递:请将“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作品登记表”寄送至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综合楼北楼231办公室,收件人电话021-65798727,邮政编码200433;请在来稿信封左下角注明“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征集作品”字样。3. 线上投递:请将LOGO图案可编辑版本、预览版本及作品登记表发送至邮箱fudanxiaoqing@fudan.edu.cn,邮件标题为“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征集作品—姓名/单位”。

复旦大学、杨浦区教育局、复旦附中、兰生中学签署备忘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贯通培育

11月2日,在兰生中学30周年校庆的现场,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杨浦区委副书记周嵘、副区长王浩,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政负责同志等出席。现场,一份“庆生礼”揭晓,复旦大学、杨浦区教育局、复旦附中、兰生中学签署《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贯通培育。

金力代表复旦大学向兰生中学建校30周年表示祝贺,感谢兰生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苗子,为上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作出贡献。期待在上海市大力支持下,大学、附中和兰生齐心协力探索长周期的“干细胞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为上海探出超常规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期待兰生中学的发展,像兰花一样高洁清雅、坚韧不拔、吉祥如意。

复旦与杨浦牵头共建“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

11月4日上午,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复旦-杨浦“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在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举行。

会上发布《“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行动方案》。根据方案,依托市委宣传部人民城市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与杨浦区共建“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着力构建大学引领、区域联动、学段贯通、大中小学一体的“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标杆区。通过建立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大思政课”综合体系,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中更深理解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切身感受人民城市建设成就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在熟悉了解区情民情中更好树立报国强国志向。

复旦两篇论文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在北京举行。复旦大学57项成果获奖,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3项;青年成果奖8项。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教授代表科普作品得奖者领奖。他写作的《苏轼十讲》,是本校“苏轼精读”课的讲义,师生互动十余年,讲义累积更新十余年,终于在2019年改定出版。次年,该著作即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这次又获得普及读物奖。

培养战略型人才!复旦成立校级科研发展中心

11月6日下午,复旦大学成立交叉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发展中心、先进技术发展中心共四个校级科研发展中心,旨在通过邀请一批活跃的中青年优秀科学家作为专家参与学校科研管理、统筹谋划,在学校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科学家的学术支撑作用。

“成立科研发展中心,并不只是请科学家参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希望中心每一位成员把握这个机会,成长为战略型人才。”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科研发展中心成立仪式上说。现场,他为中心成员颁发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兼科研院院长彭慧胜主持仪式。首批成员的聘书内页使用复旦科技复活的开化纸,寓意复旦科研发展开花结果。

陈灏珠先生百年诞辰,大师剧致敬他“愿为良医”的一生

1924年11月6日,陈灏珠出生于香江畔,在战火中,他立志从医,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1949年,他实习期满加入中山医院,成为了新中国医学发展的同路人。从医、执教、科研70余年,他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和医学教育家、首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心血管病内科专家,更是我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2024年11月6日,是他的百年诞辰,我们用一场大师剧为他庆生,致敬前辈,传承精神。大师剧《陈灏珠》以陈院士的人生历程为蓝本,通过三幕八场的精彩演绎,生动再现了他从青涩少年到医学大家的传奇人生。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和平建设的年代,陈院士始终坚守医学初心,特别是在中山医院工作的70余年里,他带领团队开拓创新、培育英才、著书立说,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就,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校领导慰问第七届进博会复旦“小叶子”

11月9日上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一行赴国家会展中心慰问复旦大学第七届进博会志愿者。团市委副书记王江、团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小叶子之家”,裘新与志愿者代表交流。他询问了同学们各自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小叶子”的表现给予肯定,勉励“小叶子”继续努力,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做好进博会志愿服务工作,在实践中展现复旦青年的风采与担当。

学校的慰问让志愿者们感受到关怀和支持,大家备受鼓舞,“小叶子”们纷纷表示,将不负期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高的服务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进博会工作中去,主动担当、勇于奉献,践行好“为祖国增光,为城市添彩”的进博誓言

科学智能十大前沿观察发布,四个自研科学大模型集中推出!科学智能创新论坛举行

11月11日,“科学智能十大前沿观察”和复旦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自研的四个科学大模型在科学智能创新论坛上重磅发布,其中Planet Intelligence @Climate(PI @ Climate)大语言模型为中国首个自研气候领域大语言模型。

论坛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和行业翘楚,围绕AI Science双螺旋引擎的构建展开深入讨论,探寻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科学领域的前沿创新、落地场景与产业实践。论坛上,上智院与复旦大学、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以及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签署了三项重要合作协议,并为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获奖者颁奖。

傅吉祥教授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复旦学者首次获该奖项

11月14日,第31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大会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召开,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傅吉祥凭借其在复几何研究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荣获2026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这也是复旦大学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在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工程学、数学、医学、物理学、社会学等九大科学领域设立奖项,表彰各国学者。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获得该奖标志着数学家拥有杰出的国际学术地位。傅吉祥的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对复几何的根本性贡献,包括对(与数学物理密切相关的)非凯勒复流形上Hull-Strominger方程组的开创性工作。

校长金力会见美国驻沪总领事王汉一行

11月19日下午,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会见美国驻沪总领事王汉(Scott Walker)一行,双方就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换意见。

王汉总领事称赞复旦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在促进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金力对王汉一行到访表示欢迎。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直是中美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领域,对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复旦大学一直是中美学术科研合作的热忱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自1985年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复旦加深了与美国院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在总领事馆的协助和支持下,继续推动中美之间,尤其是复旦与美国高校之间常态化、机制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推动学生交流项目,进一步促进两国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第八届复旦大学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举行

11月20日下午,第八届复旦大学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校董事会主席金力,31位校董、校董代表及特邀嘉宾线上线下参会。会议由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第八届校董事会秘书长许征主持。

会上,利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利福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今晨增聘为第八届董事会校董。刘今晨是迄今为止,新一届校董会中最年轻的“80后”校董。

现场他签署了“复旦-鸿文国际交流永久基金”捐赠协议。该基金将用于支持中美教师互访交流、美国高校学生来华参加暑期学校以及复旦学生赴美国知名高校个人访学等国际交流项目。现场还签署了“复旦大学李家杰特聘教授”项目捐赠协议。该项目将面向校内外选聘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学术声誉,学术造诣深厚,有突出的团队建设和组织能力的战略科学家。

廿年再出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11月20日上午,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枫林校区康泉图书馆召开。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会前与参会代表交流并合影,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会议并讲话。

金力在讲话中代表复旦大学,祝贺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20周年,并向为基金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历任理事和在座理事表示感谢。他指出,复旦大学创校先贤马相伯等播洒的教育救国理念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大学肩负教育强国的使命,复旦大学在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顶尖大学奋进的道路上,不仅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入,还要紧密联系社会共同携手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做出更富意义的事情。基金会要在过去20年成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捐赠辐射效应、营造感恩文化和推动校友捐赠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积极谋划面向未来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千年古城与百年名校的交心合作!“复旦大学·台州周”启动

日月光华,和合共生。11月25日,复旦大学、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复旦大学·台州周”拉开帷幕。“复旦大学·台州周”包括1场启动仪式和12场专题活动。这也是复旦大学文化校历“城市周”的第四场活动。

11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源源,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艾竹;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市委副书记、市长沈铭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海平,市政协主席叶海燕在复旦大学吴文政报告厅共同启动“复旦大学·台州周”。

裘新在致辞中表示,复旦与台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与台州的合作,共建复旦张江研究院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与台州卫健委签约为战略合作伙伴,致力于为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复旦力量。这次举办“台州周”,为校地合作探索了新模式。

复旦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举行

11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在光华楼举行。

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兰州大学原校长严纯华向学校交流整体意见,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江河交流讲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作交流发言。

严纯华代表专家组就复旦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体情况交流意见。他指出,复旦大学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谱写铸魂育人新篇章;精准锚定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引领新发展;牢牢紧扣“五优”要求,质保体系取得新成效。复旦大学能够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教学改革成效与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大健康概念验证中心高质量发展生态伙伴平台启动,生命健康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11月26日,生命健康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举行。大健康概念验证中心高质量发展生态伙伴平台启动。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及莘泽智星港高质量孵化器共同承办。来自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行业领袖共同探讨生命健康科技的创新趋势、产业需求以及资本与科创的深度融合。

复旦大学生命健康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大健康概念验证中心伙伴生态的创设,将促进科技界、产业界和投资界和服务界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