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教授协会  近期动态

近期动态

见证半世情缘的聚会

作者:华宣积 编辑:贾浩发布时间:2025-10-1910语音加载中

金秋时节,橙黄桔绿。20251013日上午,上海市三批部分援藏教师(1974-1980)在本校光华楼东主楼1501室,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聚会。

这次聚会由《拉萨河畔的岁月--上海高校教师援藏纪实》一书的编写组发起,先后在三地(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金山颐和苑敬老院)举行。起因是西藏大学原副校长张廷芳老师专程从北京来上海看望上海援藏教师。

1501室的屏幕上,以布达拉宫为背景,“拉萨河畔结友谊,浦江之滨叙故情--张廷芳与上海援藏教师见面会”的主题醒目。复旦大学第一批援藏教师纪如曼、张立明、葛乃福、陈建新和夫人神承福;第二批马士明、计荣才、张美玉、沈大棱、张文治和华宣积;第三批姜良斌、吴千红、徐天德和沈如松参加了聚会。教育学院援藏教师冯钧国和夫人郭巌也来复旦参加会议。18位参加者年龄都在70以上,最长者88岁。

张廷芳老师197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72年主动要求赴藏工作,2006年西藏大学退休,为西藏教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退休后还时刻关心着西藏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9977月,她就曾与西藏大学首任校长、时任西藏民族学院院长的丈夫次旺俊美一起到上海慰问援藏教师。我们对她一直怀着尊敬和钦佩。她12日下午到上海,13日不顾疲劳来到复旦,受到热烈的欢迎。

我们听张老师讲话。她深情地说:“与上海援藏老师友好相处、同甘共苦、得到你们的指导、共同成长进步的六年时光总是浮现在脑海里。上海高校援藏教师队对西藏大学的贡献,写在西藏教育发展的史册上,更写在我们广大师生的心里。”“次旺俊美和我,都到复旦大学进修过,也是复旦校友。次旺俊美于1978年至1980年初在复旦大学进修文艺理论,19829月,我到复旦大学中文系进修,得到指导老师金路和高天如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1997年来上海看望大家之后,我和次旺俊美相约一定再到上海看望大家。次旺俊美去世前嘱咐孩子,一定要帮妈妈实现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现在,我向各位老师敬献哈达!”

老师们列队一个个走到张老师面前。张老师向他们献上次旺俊美十多年前准备好的洁白的哈达,互祝扎西德勒和吉祥如意。集体照、分批照、同系照、同教研室的照,每张照都诉说着一种友谊,汇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

时间已是111刻了,大家都有许多心里话想说。纪如曼老师说:“张老师最早提出我们三批老师一起编写回忆录,并同意担任编写组顾问,为这本书把关,修正了许多欠妥之处。”姜良斌老师代表援藏教师发言说:张廷芳老师专程前来探望我们这批曾于上世纪70年代奔赴雪域高原支教的复旦援藏教师,这份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援藏的经历赋予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代表参加援藏的复旦教师,向张老师莅临复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崇高的敬意!

葛乃福老师献诗一首:

                 格桑花开年年春,

                 汉藏一家胜亲人。

                 迢迢路远喜重聚,

                 河深海深情更深!

张老师还请大家品赏从拉萨送来的糌粑。沈如松老师因为预约好去医治牙齿,下午1点匆匆赶来。跑到张老师面前说:“今天我特地穿了红衣服来见您。”他开车让张老师游览了复旦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