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信息学院退休工作简报第11期)
心理养生四要素 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 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养生长寿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古往今来,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的愿望。而要保持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把养生防病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养生,就是坚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顺应四时、劳逸结合、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运动有恒、情志舒畅,从而调和脏腑、通畅经络、益气调息,而协调平衡、固其根本是其核心思想。
所谓顺应四时阴阳,就是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天,要有一种生发之气,披发缓行,夜卧早起;冬天则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应处于秘藏状态。
养生之道,首要的是养心,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七情过激就会损害健康;其次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第三是运动养生;第四是房事养生,《洞玄子》、《素女经》等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欲不可过,欲不可无”;第五是气功养生,《庄子》讲人要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头昏脑涨时,通过吐气、呼吸,一会儿就会耳聪目明,心情为之一爽;第六是药物养生。
养生之道:身心和谐才能生活健康 作为一个现代人,既要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要拥有适量的财富,这样不但可以保障自己的健康生活,还可以帮助他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精神上的富足,即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追求自我成长的同时,帮助他人一起成长。只要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才有能力做好心理调适来面对外来事物的干扰。
中医哲学莫不以和为贵。中医强调天人和、形神和、气血和、脏腑和等观点,简言之,即健康也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则是上述关系的失和,“阴阳乖戾,疾病乃起”,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护人体健康。既要保持人体心身的和谐,也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内经》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四时而适寒暑”等,就是要人们维护人与自然的阴阳协调,把心身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作为养生的最高准则。
春季养生之道 养心与养身应并重春季养生之道,在于养身与养心并重。养身者于四适:适居处、适饮食、适动静、适时令;养心者于四心:用心、放心、清心、开心。
养心之道 春季养心者在于用心、放心、清心、开心四心;用心者,指春季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应该多动脑思考,适当阅读书报刊物,下棋、听音乐,经常保持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放心,指的是放开心事,避免为工作、生活中的事牵肠挂肚,特别是老年人,不要为儿孙事过分操劳,以免产生“肝气郁结”;清心,指清心寡欲,中医注重七情,大怒伤肝,思则气结,气血逆乱则变生百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如洋房小车、美食华服,但在春天,尽量要做到“精神内守”,才能百病不侵;开心,指春天应该乐观开怀,笑一笑,十年少,知足常乐。道家以恬淡虚无,顺应自然为乐,佛家以行善为乐,儒家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总之,笑口常开,则病安从来?
养身之道 适居处、适饮食、适动静、适时令。适居处,在于起居有常,提倡春天夜卧早起,中午小睡,每天保持6-8 小时的睡眠,睡姿易“卧如弓”,主张“侧卧”;适饮食,在于饮食有度,不必太过强调养生食谱,但不可暴饮暴吃,饥饱失常。尤其注意春天适宜酸甘口味,不适宜吃过辣的东西,以免“损伐肝气”;适动静,在于多运动肢体,助养生发之气,如散步、跑步、踏青、郊游等皆适宜。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运动剧烈,每天宜1-2 小时的柔和运动,适宜太极拳、气功等,能炼精气神,强筋健骨;适时令,在于顺应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特点,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天应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多吃新鲜时蔬五谷,以养生气。可以服用一些补气的中药如北芪、党参之类以养阳气,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