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教授协会  简报

简报

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协会简报(第16期)

退管会发布时间:2010-11-25663语音加载中

复旦退(离)休教师协会         2005年5月15日

 本期目录

 理事会活动
▲    复旦大学退教协召开会员大会
▲    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摘要)
▲    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    更上一层楼的期盼
 
退管工作
▲    校退管会举办退管干部培训
▲    我校召开退管工作先进表彰暨新春联欢会
▲    复旦大学2002—2004年度退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    公共卫生学院庆祝“开心茶室”成立三周年
 
构建和谐社会
▲    沉默是金
 
有所学才有所为
▲    耆老感悟(三题)之一、二
▲    老有所为其乐无穷
 
我与复旦共辉煌
▲    关于复旦加速器的回忆
▲    五十春秋话追求
 
笑对人生 享受人生
▲    诗词二首
▲    黑白琴键乐余生
▲    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
▲    写在驾龄一周岁之际
 
饮食健康
▲    走出吃的误区
▲    茶叶是个宝 茶渣不可抛

理事会活动

 

 

复旦大学退教协召开会员大会

——迎百年校庆,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

 

本刊讯:  331日,春风拂面,阳光和煦。复旦大学退教协会员聚集在邯郸校区相辉堂,召开迎百年校庆,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副书记彭裕文、市退教协理事长鲁巧英、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沈文龙等领导,交大、同济、水产等兄弟院校退教协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会议在庄严的国歌中开幕。秦绍德同志代表学校党政领导首先致词祝贺。他向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他说:“走在校园里,就是走在阳光下。百年校庆之际,抚今追惜感慨万千。100年来,我们复旦大学追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繁荣的脚步而崛起”。秦书记说:“我们的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学校今天的辉煌,凝聚着在座老同志们的心血和智慧,也凝聚着我们前辈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我们的老教师、老职工、老领导对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学校的历史上”。

 秦书记感谢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他说:“我们一批离退休的老同志,退而不休,不顾年纪较大、身体较弱,怀着对学校的一片深情,积极投入校史编撰工作,不求名、不求利,春节也不休息,无怨无悔地为百年校庆默默耕耘,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一些老同志积极为学校捐款,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很多老教师在退休以后仍然不忘发挥余热,不辞劳苦,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离退休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全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离退休教师的工作。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进一步关心离退休教师,努力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特别要注意为生活上确有困难的老同志提供必要的帮助。学校也一定会从实际出发,保证老同志们能够共享到改革开放和学校发展的成果。”秦书记充分肯定校退教协的工作。他说:“退离休教师协会是由退离休教师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学校党委联系广大退离休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过去四年,退教协在方林虎理事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老龄工作和知识分子政策,在发挥退离休教师余热和维护退离休教师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组织退离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党委对此充分肯定,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退教协的工作。”

 市退教协理事长鲁巧英同志,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在复旦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复旦大学退教协围绕退管工作的“六个老有”目标,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维护退休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支持老有所为,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在全市高校退教协中,发挥了很好的影响。

 校退教协理事长方林虎同志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他分析了四年来的形势和特点,概述了理事会所做的四个方面的工作,总结了理事会在工作中的体验。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得到会员同志的拥护(方理事长的工作报告摘要另发)。

 到会的张薰华和王光正同志也作了发言。张薰华同志概述了复旦的过去和今天新生的历程。他说培养人才,全员育人,工作人员也育人。建国后走了三十二年弯路,后二十多年大发展。机遇难得,我们要退而不休,继续贡献!王光正同志说:参加会议,心情激动。我热爱退教协,党委也很重视,参加活动好像回娘家。刚退下的人有失落感,好像过去的一切都脱离了。参加了退教协,好像又有了组织的关心,又可以发挥作用了。她还说,我们退教协做了许多工作,组织学习,有了加油站,使大家不脱离形势;争取合法权益,使大家有安全感;兴趣小组活动,使生活得到充实,两校融合后,不少人觉得学校没有了,心里空荡荡。参加了退教协活动,情绪慢慢扭转了。我们的退教协是有凝聚力的。我要不怕艰辛,勇于奉献,更好地发挥作用。

 大会经过无记名投票,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共45名(名单附后)。陆士清同志代表当选理事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在党委的领导和退管会、工会和市退教协指导下,发扬传统,更好地为广大退离休教职工服务。会议最后,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沈文龙同志代表彭裕文副书记,对退教协换届选举成功表示祝贺。他热情洋溢地说:“我代表校退管会对大会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再一次表示热烈的祝贺!”

 他说:四年来,退管会一直与退教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合作既追求效率和效果,又保持精神愉快和轻松。我自从到退管会工作后,就与各位理事、会员经常在一起,开会商量、研讨问题、搞活动。我感到退教协就像一个大家庭,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自己欠缺但又非常需要的高尚品德。工作上互相紧密配合,思想上充分交流,生活上关心备至。我感到,虽然从事的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这正是我度过的一段终身难忘的幸福时光!

 他又说:在退管会推进两级管理的进程中,是退教协在积极呼应,使星星之火燎原,形成我校老龄工作的一大特色。在老年大学成立理论研讨班之初,是老教授们踊跃报名撰写自己擅长的老年学专题文章。在我们设想写一本反映“老有所为”专集时,老先生首先热烈呼应,使《旦园枫红——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老有所为”纪实》顺利出版,人手一册。无论是合唱队、书画社,还是门球队、摄影沙龙,都是退教协的会员忙碌的身影。举不胜举,挂一漏万。这一切表明,退教协会员是我校离退休人员中的精华,退教协理事是我校老龄工作的一支骨干队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崭新时期,我们要更加用心地建设好自己和谐的校园。让我们一起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理想早日实现。

 

 

 

 

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协会

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摘要)

方林虎

 

方林虎同志说:我们第六届理事会走过的四年,是不平凡的。复旦大学迎来了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与上海医科大学的成功融合,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相继实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理想,使我们离退休教职工深受鼓舞。邯郸、枫林两校区的退教协融合为一,现在已有会员1430多名。各项改革日益深化,每项改革都触及到离退休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痛痒在身,没有一个人能无动于衷;但由于学校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我校绝大多数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无虞,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我们这一届理事会在校党委领导下,在老干部处、退管会、校工会和各单位支持下,在上海市退教协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第一,把组织广大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采取小组学习、组织专题报告等形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十六大文件,学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以及关注中美关系、国家经济形势等,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时,努力办好《退教协简报》。

 第二,支持“老有所为”。我们与退管会合作,对全校“老有所为”的情况做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出版了《旦园枫红——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老有所为”纪实》,展示了复旦离退休老教授、老专家、老同志“老有所为”的累累硕果。秦绍德书记欣然为《旦园枫红》题写书名,彭裕文副书记为之作序,这都是对我们复旦离退休教职工继续为复旦的发展、为科教兴国默默奉献的高尚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第三,努力维护离退休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复旦党政领导是十分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的,我们的健康、冷暖、忧喜都在他们的心上。我们配合校领导做好老龄工作,把好事办得更好。我们还为上海市能够合理增发养老金的事,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至今,多次向市委市府领导写信,以及通过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在市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上提出提案和书面意见。目前这个问题虽然尚未解决,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已经受到市有关部门的注意。

 第四,配合退管会推进“两级管理、两级服务、两级共享”和退教协小组活动的制度化建设。我们以鼓励典型、发扬先进为抓手,经过几年的努力,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方林虎同志说:我们退教协是个群众组织,既无权,也无钱,靠什么把理事、小组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全体会员团结在一起,蓬勃而有生气地展开活动?我们的体会是:

    第一,一定要努力当好党委联系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退教协的工作要能够很好开展,作用要能够很好发挥,就必须紧紧依靠和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依靠老干部处、退管会、工会和院系党政领导的支持。

 第二,一定要加深对退教协作用的认识。退教协既是为老服务的群众组织,也是“老有所为”的重要阵地。这几年,许多教职工刚办完离退休手续就申请加入退教协,在退教协各项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由此我们深深感到了退教协的生命力,自觉地发挥余热,当好校党委联系离退休教职工桥梁和纽带,自觉地配合退管会开展各项活动,热爱退教协,并以有在退教协工作的这段经历而觉得充实、快乐。所以,退教协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她办得更好。

 第三,一定要不断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要确立自觉服务的观念。我们始终坚持自觉为广大会员服务,力争成为广大会员的表率。如有位同志家里遇到了突发事故,一段时间里十分困难,但他在照顾好家事的同时,照样全心投入退教协的工作;有的同志婉拒辞谢了社会上的高薪聘请、挂职甚至挂名,心甘情愿地投入到退教协工作中来;不少理事科研学术活动频繁忙碌,但他们挤出时间,认真做好退教协的工作。

 要搞好理事会和全体会员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正确看待两校融合,确信融合是强强联合,共享光荣。我们确立了学校的整体观念,互相学习,互相照顾,真情相待。四年的实践证明,我们融合得很好。我们退教协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结的集体。

 在工作方法和作风上,一定要深入到会员中去,多做调查研究。调查使我们眼目清亮、心中有底。调查研究之风,希望新一届理事会继续发扬。

 方林虎同志最后说:四年来,我们没有辜负广大会员的委托。所以能够如此,我们深切感到,最根本的是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依靠市退教协的指导,依靠退管会的关心和亲密合作,以及广大会员的支持。在结束我的报告时,我代表本届理事会的全体会员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理事长

电工系

方林虎

常务副理事长

211工程

顾树棠

基础医学院(枫林)

王蕙仁

副理事长

中文系

陆士清

电光源

胡荣生

化学系

王新民

科研处(枫林)

余赛妹

人文部(枫林)

孙云媛

 

管理学院

丁伯金

退管会

马秀珍

生命科学院

乐云仙

现代物理

任炽刚

历史系

刘文龙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刘裕莲

计算机系

孙尧年

出版社

李振华

附中

佟佩琴

经济学院

邹根宝

生命科学学院

郑师章

哲学系

金邦秋

物理系

金浩明

经济学院

周振汉

国际关系学院

孟祥生

法学院

修义庭

中文系

赵蒙良

化学系

唐尚明

数学系

高坤敏

新闻学院

谈性??/SPAN>

外文学院

黄关福

物理系

蔡圣善

医务室

蒋以山

国际关系学院

潘玲娣

机关总支(邯郸)

黄全娣

综合三组

王月娣

机关(枫林)

马文琴

医学院

马瑾瑜

医学院

江世益

综合三组

 

医学院

吴正泉

卫生学院

邵德耀

药物医学院

姚桂根

机关(枫林)

姚素英

综合二组

 

卫生学院

黄建权

药学院

颜寿琪

 

 

 

 

      

 

 

更上一层楼的期盼

——退教协召开《简报》部分作者座谈会 

本刊讯         

本刊讯   127日,退教协假老年服务中心,召开《简报》部分作者座谈会,30多位作者出席了会议。

《复旦大 《复旦大学学退教协简报》总共出了66期,本届理事会编辑刊出15期,平均每期2.5万字,15期总共约有35万字。每期的数字比先前有了较大的增加,内容也相对丰富了。《简报》的宗旨是将之作为学习、宣传、交流的园地,围绕落实退管工作的“六个老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我校退管工作和退教协的工作情况,反映退教协会员和广大退休职工学习、生活、思想和要求,维护退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15期的内容来看,《简报》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宗旨。《简报》发了一些好文章,如彭裕文同志的《元旦祝词》,调查报告《夕阳仍辉煌》,林帆、申文、沈文龙、王新民、孙云媛、黄建权、刁承湘、王兰等写的报导、散文、随笔;卢元、李孔怀、苏兴良等写的游记;张幼辰等写的医药保健方面的文章,都是可读之作。《简报》还出过一期征文特刊,参加“上海市机关事业离退休干部散文诗歌征文评选活动”,有黄润苏、孙云媛、陆士清、王新民四位同志的作品分别获二、三等奖。正因为这样,《简报》受到了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欢迎,成了他们必读的“刊物”。

   座谈会由方林虎理事长主持。方林虎同志说:本届理事会成立后,《简报》已办了15期。对我们的《简报》党委很重视,彭书记说他每期都从头看到尾。广大退教职工也很欢迎,不少人看得一字不漏。因为它反映的是我们退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是我们自我教育交流的园地。理事会要换届选举了,我们对《简报》的编辑工作做一个审视,期盼把它办得更好。

   主持《简报》编辑工作的陆士清同志,就编辑《简报》的情况,向大家做了简要的汇报。他说《简报》所以能办得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主要是由于退教协和退管会领导重视,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沈文龙、方林虎同志每期都审看稿子,第一期的稿子是沈文龙同志亲自打字。每期稿子集成后,金文英同志负责编辑合成。每期《简报》印出后,唐尚明、黄全娣同志组织许多同志发行。同时也是由于广大会员的支持,他们积极来稿,在座的同志,有的已为《简报》提供了七八篇稿子。还有联络员和退教协小组长积极组稿。《简报》的编、写都没有稿费,义务奉献,大家乐在其中。

   陆士清也指出,《简报》也存在不足,如内容方面学习性的文章少了些,近几期游记较多。当然“老有所乐”,阅尽祖国山川人文,也是我们老同志应有的生活内容。《简报》的作者队伍还不够宽,有些单位退教职工的生活状况还没有得到反映。尽管有些同志说,《简报》是如今所有报刊错别字最少的;但由于电脑打印同音字很容易搞错,校对时略一疏神,错字就成了漏网之鱼,差不多每期都有错别字。今后在内容方面要多组织学习方面的文章,要扩大作者队伍,建立通讯员网络,校对得要更细致些。

   到会的钱冬生、林帆、王蕙仁、孙云媛、金邦秋、王新民、卢元、黄建权、苏兴良等同志纷纷发言,一方面肯定《简报》的成绩,同时提出了不少建议,如建议改为双月刊或特刊,篇幅可以灵活些。每期有个重点或中心,正式聘请通讯员等。大家出谋划策,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把《简报》办得更上一层楼。

 

 

 

退管工作

 

校退管会举办分会退管干部培训

金文英

 

日校退管会对各单位退管分会负责人、联系人、联络员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会上校重大办主任杨存忠介绍了校园建设,接着退管会副主任、退教协理事长方林虎、化学系联系人房建平、后勤服务公司王茉英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谈了做好退管工作的切身体会。

他们热爱退管工作,工作中善于思考,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舍弃个人利益,奉献爱心,在退管工作岗位上实实在在地展示共产党员先进性。方林虎同志说,现在我把所有的工作都退了,就做退教协的工作,觉得与老同志在一起工作很高兴。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有需要人家帮助的时候,趁现在年纪轻、身体好,尽可能为周边的同事做点服务工作。多与老同志沟通,做有意义有用的人。

化学系联系人房建平在讲述自己尽心尽力为老服务的事例后,深情地说:我们就是要以自己的努力,帮助退休老同志过得健康快乐,使“桑榆映得漫天红”。王茉英同志谈了近日走访全校80岁以上老人后,如何服务好80岁以上老人工作的体会和建议。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服务,得到老同志的赞扬。

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沈文龙介绍了2005年退管工作。党委副书记、退管会主任彭裕文讲话,感谢在座的同志在2004年的退管工作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使得复旦老人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仅心情舒畅,而且增加了学校的凝聚力,精神非常饱满地来迎接今年的百年校庆。他又说,更要感谢目前坐在台下已经退休的从事退管工作的同志,他们在岗的时候勤勤恳恳,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做了很多努力,现在退下来后还关爱老人,自己已是老人了,还是继续为学校来关心老同志,作了无私的奉献。

第二,2005年工作还是要继续更好地关心和关爱退下来的老同志,把六个老有更好地落实好,要落实到每一位老人。既要抓好面上的工作,又要对特殊老人有更多的关爱。在这里除了我们自己的力量以外,还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做好他们子女的工作。接着彭书记又讲到共享费的事。他说,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根据学校的财力,各方面的因素,今年在百年校庆的大喜日子里要做这件事。在职的岗位津贴有所调整,离退休老同志的共享费也要相应的有所调整。一方面要看到这个调整学校是尽了比较大的努力的,因为学校各方面的建设,硬件软件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钱。另外,我们也不能有太大的期望值,想翻一翻。但是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有比较大的提高。

最后,彭书记通报了学校近期工作,并要求2005退管工作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05年除了日常工作外,对3+1工作也要重视。一个是985工程二期,一个是百年校庆,还有第3项贯穿全年的工作,就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第3项工作,老教授、老同志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譬如大学生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怎么来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年轻教师中的心理问题、压力问题,社会上的矛盾怎么看等等。我们是过来人,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点,除了关工委以外,2005年退教协也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下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离退休的党员,都要参加保先教育,党支部不健全的要健全,支部书记不配好的要配强。退离休党员的思想要保持常新,奉献不止,一直要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分钟。对即将出版的复旦的四书《复旦大学百年志》、《复旦大学百年记事》、《上海医科大学志》、《上海医科大学百年记事》,彭书记希望大家特别是老同志,对复旦的历史,包括人物都比较了解,继续来关心。在正式本出来之前再进行修改,这样四书可以更完善点,大家更满意些,把四本传世之著搞好,也算是既对我们的祖宗有个交代,对我们的后代也有个交代,我们的后代可更好地学习祖宗,把复旦大学的光辉旗帜、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我校召开退管工作先进表彰暨新春联欢会

王正平

 

120日,我校“20022004年度退管工作先进表彰暨退离休人员2005年新春联欢大会”在相辉堂举行。市高校退管会领导卜中和、钱之文,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到会祝贺。校退管会、老干部处、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以及退离休代表共1000余人出席大会。

陈立民副书记代表校党委、行政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介绍了今年校庆的概况,欢迎离退休同志热情参与到百年校庆的各项活动中来,并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新春愉快!

大会表彰了20022004年度退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为他们颁奖。

学校各老年文艺社团演出了歌舞、戏曲等节目,大会始终洋溢着吉庆、祥和、欢乐的气氛。

中文系、新闻学院、经济学院、哲学系、化学系、物理系、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上海医学院、药学院、体育教学部、图书馆、机关、复旦附中、复旦二附中等15个单位获先进退管分会;老年摄影沙龙、老年门球队、老年时装队、老年合唱团、枫林校区越剧组、枫林校区老年手工艺组、公共卫生学院“开心茶室”、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兰生复旦业余进修学院等9个单位获退管工作先进集体;有11位同志被评为重视退管工作好领导;103位同志被评为退管工作先进个人;13位同志被评为敬老好儿女。

 

 

复旦大学20022004年度

退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经各退管分会推荐、20041210日“退管工作先进集体申报会”投票推选、校“20022004年度评选‘退管工作先进’小组”审定,下列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复旦大学退管工作20022004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先进退管分会:(15个单位)

             

        中文系、新闻学院、经济学院、哲学系、化学系、物理系、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上海医学院、药学院、体育教学部、图书馆、机关、复旦附中、复旦二附中。

 

 

先进退管分会提名奖:7个单位)

 

       数学系、环境系、信息学院、材料系、高分子系、放射医学研究所、校产业。

 

 

退管工作先进集体:(9个单位)

 

老年摄影沙龙、老年门球队、老年时装队、老年合唱团、枫林校区越剧组、枫林校区老年手工艺组、公共卫生学院“开心茶室”、后勤饮食服务公司、兰生复旦业余进修学院。

 

 

退管工作先进集体提名奖:(2个单位)

 

        老年民族舞蹈队、枫林校区老年昆剧组。

                                    

 

重视退管工作“好领导”:(11位同志)

 

          中文系:         

        历史系:        董雅华

经济学院:      罗秀妹

数学系:        朱大训

信息学院:      高海锋

管理学院:      许晓明

上海医学院:     

药学院:        周芳明

体教部:        王方椽

图书馆:        奚树林

校产:          蒋国兴

 

 

退管工作先进个人:(103位同志)

 

          中文系:        陆士清

          外文系:        方申萍 姜新荣 陈 

新闻学院:      董荣华 

历史系:        傅德华  李春元 

法学院:        袁冰心

国际关系学院:  周韧棱

经济学院:      赵玉珍

哲学系:        郭仙华 

社会科学部:    童月妹  程云裳

数学系:        张林德

应用力学系:    杨菊华

物理系:        丁伶俐

现代物理研究所:费志宇

环境系:        陈伯忠  郑成法

化学系:        王新民  蔡显鄂   

                刘旦初  丁声颂

信息学院:      李炳宗  刘效群  李应华

           管理学院:      丁伯金  王龙如

生命科学院:    乐云仙  郭杰炎

材料系:        戴秀珍  赵素珍

高分子系:      董西侠

光源照明系:    胡荣生  王振华

测试中心:       彭励吾  马礼敦  孙尧俊

上海医学院:    王蕙仁      曹小定

                钱梓文  朱静珍  马瑾瑜

药学院:        姚桂根  颜寿琪  张锦英

公共卫生学院:  黄建权  李子华  顾杏元

护理学院:      王月娣

放射医学研究所:罗梅初  王伟华  程文英

继续教育学院:  陆皓明     

机关:          曹惠民  吴德茂  杨兴海

                谢跃进

机关:          张丽敏  吴宏弟  张木松

                范毓秀  包一敏   

出版社:        徐志伟

图书馆:            秦邦廉 

体育教学部:    陈嘉禾

复旦附中:      陈国新   

复旦二附中:    陈榕宾  徐瑞莲

总务处:            叶秀珍  蒋红妹 

枫林后勤:      胡相余  叶海蒂  曹新发

后勤公司:      王茉英  肖正平  戈华丽

                岑美林

基建处:        冯林英

校产业:        戴丹力  祝玉鼎   

                陆振国

复华药业:      章丽珍  朱惠倩

退休教师协会:  方林虎  余赛妹  孙云媛

                江世益  孟祥生

老年大学:          陈国栋

校史组:        鄂基瑞  刁承湘

理论组:        金邦秋

高银公司:      张明昌

求是学院:      马秀珍

老年服务中心:   

                                 

 

敬老好儿女:(13 位同志)

 

         上海医学院:     上海医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上海医学院:     叶依群 

         化学系:         金幼敏

          生命学院:       蒋如敏

          公共卫生学院:   陈玲娣

          放医所:         庞德林 李兰娣夫妇 

  马美芳  山根兴  施永鑫

          继续教育学院:   陈炳元 包宗元

          后勤(总务处): 陈建云

          校产业:         刘卫民

 

 

公共卫生学院庆祝“开心茶室”成立三周年

   公共卫生学院  顾杏元  黄建权

 

 112日,公共卫生学院退休教工80余人欢聚一堂,庆祝2004年敬老节,庆祝“开心茶室”成立三周年,为顾学箕教授(94)、王兰、张照寰教授(80),黄敬亨老师等7(70)2004年下半年各年龄退休教师30多人集体祝寿。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介绍了学院一年来的发展近况。复旦大学退管会负责人沈文龙、陈勤、吴洁玉,复旦大学退教协副理事长王蕙仁教授等参加了庆祝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公共卫生学院退管分会领导周志俊教授也出席了会议。姊妹单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退休教工‘温馨茶室’代表钱梓文教授应邀参加,并作了友好的发言。退管会领导向寿星们赠送了寿礼,全体到会者分尝了祝寿蛋糕。

    黄建权教授(退教协理事)回顾了“开心茶室”在各级领导和热心的“茶友”们支持下三年来的活动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开心茶室”坚持不懈地组织退休教师学习和讨论时事政治,进行谈心活动,交流生活经验和社会新闻;不定期举办各种切合大家要求的专题讲座和讨论;组织旅游,了解祖国和上海市的发展变化;参观烈士陵园,为所有退休教师每半年举行一次集体祝寿;互相访问退休同事们的新居,等等。凡此种种,大大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使“开心茶室”成为凝聚退休教工们的活动中心,越来越多的退休教工前来参加茶室活动。

    会议中间,主席台上的大屏幕不断放映“庆祝2004年敬老节!”“庆祝‘开心茶室’成立三周年!” “祝寿星们健康长寿!”等祝词,还循环放映出‘开心茶室’三年来组织退休教工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照片。这些照片既是“开心茶室”大量工作的实录,也是广大退休教工喜爱参加茶室活动的见证。

    会上还设了抽奖活动,气氛热烈。会议结束前,有近80名老人照了集体照。老同志在茶室共进快餐后散去。

 

 

 

构建和谐社会

 

 

沉 默 是 金

苏兴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建设和谐的社会,每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子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在对待和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方面,有时难免会有意见相左、各执己见,甚至动气争吵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有一种调节剂,来减缓、平息相互间的矛盾对立,消除相互间的紧张气氛。笔者认为,这个调节剂就是沉默。

    当今社会在一些人群中,蔓延流行一种浮躁、急躁、烦躁的情绪,动辄为一点儿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拔拳相向;家庭里也会因为某些事不合而发生争执。这时会有一些好心人上前劝解,常用的一句口头禅便是:“你少说两声不就得了?”这“少说两声”,就是希望双方当事人暂时“沉默”一下。我们说,沉默不是忍受和默认,也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种宽容和大度,是冷静后的反思和自省。沉默之后,等到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了,经过自省和理智的判断,再和对方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自己错了就道歉,自己认为没错可以细说没错的理由,以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从而避免了情感上的冲突。在这方面,鲁迅和夫人许广平就做出了榜样。许广平曾回忆说,可能因为自己的不检点说了什么话,引起鲁迅的不以为然,乃至发生意见相悖、情绪要激动时,他们就会采用沉默的方法来对待。于是,两人“沉默对沉默,至多不过一天半天,慢慢雨散云消,阳光出来了。他会起解释地说:‘我这个人脾气真不好。’‘因为你是先生,我多少让你些,如果是年龄相仿的对手,我不会这样的。’这是我的回答。但他马上会说:‘这我知道。’”(《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看,一场风波,就这样用“沉默对沉默”的方式化解了。沉默之后,他们的情感不仅没有受到伤害,而是愈加纯真而温馨了。

    沉默又是种暂时的忍耐,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肚量。当年有位非洲总统问邓小平同志,在其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而不要求平反的经验时,邓小平同志就说了两个字:“忍耐”。可见,“得成于忍”(《金刚经》),邓小平同志的暂时忍耐,换来了复出后改革开放政策的百花盛开。世上很多事,如果小不忍就会乱大谋。政治上的事是这样,家庭中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韩信如果不能忍受胯下之辱,日后岂能成为刘邦的三军统帅。所以,沉默一时风平浪静,忍让一步海阔天空。当然,沉默与忍耐不是目的,而是在特殊情况下待人处事的一种策略,是更完满的解决矛盾冲突的一把金钥匙。

    沉默不仅有助于争论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益。老年人由于年龄老化,生理、心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身体也会患有某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得的高血压与心脏方面的疾病,最怕情绪激动和精神刺激,因为生气发脾气容易得病,也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与人发生冲突时,特别是与老伴发生口角时,不妨暂时沉默一下,待缓解了紧张气氛之后再细说根由,就像鲁迅和许广平那样先沉默一下,然后各自做些自我批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所以,沉默不仅是缓和矛盾冲突的调节剂,还是味防病的良药,遇事我们不妨用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家人得病的几率就会大幅减少。一个好的心态,是健康、长寿、幸福的钥匙。人们有了这把钥匙,就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快乐地去享受生活和人生。我说“沉默是金”,因为它在建立和谐家庭方面显得弥足珍贵。

 

 

 

有所学才有所为

 

耆老感悟(三题)之一、之二

新闻学院林 帆

 

 

 

退休后的知识分子爱把读书比喻为“充电”,犹如古人夜读不断往灯盏添油,光照不熄。这说法很形象,句中哲理似乎让王勃一语道破。他说,“东隅以逝,桑榆非晚。”

这比喻高明,因为它贴切。充电是将电能输入蓄电池,使之转变为化学能后再通过化学还原重新供应。那么读书出成果,无疑是放电了。为此看来,“桑榆非晚。”正是一些古人“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写照;他们不断充电又不断放电,发挥余热,熠熠生辉,不仅照亮自己,还能照亮他人。

    我自己略有体会,及今笔头老而弥键,就是有所感悟而持之以恒的受用。充与放,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充”即吸收知识的营养,经过“化学还原”变成一种潜能(如果不嫌附会,就干脆之为“电能”吧!)象春蚕吐丝那样产生冲动,一吐为快,形成“放”的过程。因之,“充”因“放”而再接再厉;“放”因“充”而不绝如缕。特别是我们这一辈子,正在渴求知识时遇上那讲不清楚的荒唐岁月,虚掷了将近20年的大好时光。那会儿,即便强调学习,也不外乎单调乏味的“坐而论道”;何况“动辄则究”,哪敢越雷池半步。这不?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道不同,何以相有?”其中境界,相去乃远啊。及至拨乱反正,百无禁忌了,才从噩梦中醒来。我顿觉得肚子空空,知识缺乏。饿,才会引起食欲。同样,只有感到自己知识欠缺,才会有求知识欲,需要“充电”。于是我广泛涉猎,沉迷于书海之中;尤其是喜欢文史之类。有一得之见,便记录下来写成文章。慢慢养成习惯,夜读与笔耕伴我余生:前者是充电、积累,后者是放电、吐丝。还很是得心应手的呢!耕读几年的结果,竟集结成近10本著作,被上海作协吸收成了老作家。

    我的文章大多数属杂论随笔之类,文路是旁征博引,议论风声。这也体现了充电和放电的辨证关系。记得李笠翁说过:“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把。这里还得补充一句:开卷有益。学总比不学好,读书是一种乐趣,充实脑筋,充实生活;自我圆融感觉好,就是收益。汪洋放肆是因为充实,不必要求一定以出成果为标准;一味追求功利主义的读书观也未必可取。

 

                                 

 

 

“晚年唯好静”,这话是王维说的,但是说准了一半。上了年纪心态保持平和是宝贵的,但对身体却不能“静”;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包括对大脑,这时动员起来,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至少可以避免耳目闭塞,思想僵化,尤其是老年痴呆……。

    真正与静相对的,应是动,而不是操场上的运动。为一举一动,静极思动。什么都有个“度”,对我们这些老头,应该根据自己的体力自我掌握,切忌“老夫聊发少年狂”。过错过错,凡事过头必错。遥想中年时,我自持身体不错,曾经横渡浦江。孰料风云不测,我自以为老当益壮,居然来个小中风,猝然休克,被送进医院。经过吊针牵引治疗,勉强得以恢复,却给带来偕生之疾——高血压。既来之,则安之吧。可巧不久  《百位名人话健身》一书,其中几位同志不约而同地谈到自己坚持爬楼梯治好高血压的体会,其中一位甚至勇攀22层楼,血压竟平稳下来。我也“高高在上”,住的17楼,域况相仿,何妨试试?于是我也“张大嘴,大口吐气”,“一边走一边甩甩双臂抬抬腿” ,果然十分潇洒,顺利地爬到“制高点”。几天下来竟立竿见影;量一下血压,下降5度。Ok血压正常了。坚持几个月,感觉身心愉快,走路也轻快有劲多了。正尝到甜头之际,《报刊文摘》发出警示,告戒老年人不宜爬楼梯,为的是膝盖骨髓疏松,经不起重压会导致关节炎。我自恃涉以成趣,不必认真,照爬不误。谁知半年不到,膝盖隐隐作痛,连登上二楼都觉举步为艰。医生诊断,膝部关节严重受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后悔已来不及了啊!人家爬楼梯是好经验,可他们比我都年轻一大截。同人不同岁,不能一视同仁!

  由此我悟出教训:你可以不服老,但不能不认老,毕竟岁月不饶人,鬓衰头似雪。“好汉莫提当年勇”,问题出发一个“莫”字。我以此奉劝老同志们,不动不利,不量力更不利,一切量力而行。于今我每天半小时散步,做一轮简易气功,充其量走几圈卵石道,达到动动筋骨的目的,便得其所哉。

 

 

 

老有所为其乐无穷

信息学院   陈仁溪

 

我前年办了退休手续,在家享受晚年生活,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老年知识分子的关怀,我们的养老金足以衣食无忧;但是,真的过上每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心里反而有一种失落感。因为一个教师长期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校和学生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感情,这就是所谓“复旦情结”。于是我又隔三差四往学校跑,戏称为“复旦寻梦”。我要重新寻找我自己的位置,以便再次融入到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去。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工作都难找,我为什么还要去占一个位置呢?对于这种说法,我不完全赞成,因为对现在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要有具体分析。现实的情况是:社会上有些人没事做而有些事却没有人做,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学生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一开始就过多看重报酬的高低,这样就造成就业难。还有一种原因是专业难对口,供需失衡。我们退休教师出去发挥余热就没有这些问题,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都愿意干。我们唯一的愿望是使生活过得充实,对社会有所贡献。学校里的工作千头万绪,有的工作中青年教师去干是浪费人才,而且也不一定干得好,而退休教师去干却正好发挥他们的长处。比如说我们学校迎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各方面都很重视,工作量也较大,这些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是返聘教师来承当的,因为我们对学校的历史和人事相对比较熟悉,有的还是修史行家,这些工作干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这一年多来,我在院百年校庆办公室参加编写院系史,收集校友信息以及筹备百年展等工作,就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当看到迎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顺利进展而这其中也有自己的心血时,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成就感。

老有所为也要掌握一个度才能其乐无穷。有个别教师退休后还身兼数职,比退休前还忙,整天疲于奔命,最后把身体拖垮了,折了寿,甚至退休没几年就积劳成疾命归黄泉了。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呀!我出去做事掌握一个原则:精神上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体力上胜任快乐、细水长流。因为出去走动,会接触到各方面的人,精神也开朗了,食欲也增加了,身体反而一天天好起来,又恢复了当年“小胖子”的风采,这种乐是真正的乐,是回味无穷的乐。

老有所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以前教过“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绘图”、“三维动画”等课程。这些课程侧重于图形处理方面的内容,而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内容接触较少,这些看似简单而又必须熟能生巧的电脑操作,这次却经常用到了,正好弥补了我电脑知识上的空缺。再说电脑的软硬件不断改进和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不是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么!

 

 

我与复旦共辉煌

 

 

关于复旦加速器的回忆

现代物理系  陈炽庆

 

有关复旦的加速器,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以我亲身经历来谈谈它的发展过程。5811月经金兆良同志安排,我提前毕业,加入了侯旅适领导的静电加速器的研制组。那时没有节假日,每天从白天干到黑夜。我画过图,就是把从北京原子能所临摩的草图,画成加工图;也跑过器材和联系加工。大跃进时期,物资紧缺,连几瓶丙酮乙醚,几颗电石也得去买,没氟里昂得去冰箱厂商购,买变压器,得有漆包线,要漆包线得有电介铜,要买电介铜得先有市主管部门的批准……。一次深夜,错把海宁路当成海伦路,敲开门的竟是服装店,闹了个尴尬的笑话。我们处理过翻砂体的表面,磨平加速管用的玻璃圈。经过二个月的奋战,于58年底把加速器主体安装在100号,房高不够,就把楼板凿了个大洞。

随后进行调试,我抽真空。为解决漏气,曾多次得到华中一先生的指点和帮助,所用的真空泵和测量也是电真空和校工厂的产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加速器仍不能正常运转,所以从1960年下半年起就酝酿改建,此议得到高教部支持,并预定200万用来改建加速器。稍后在国家科委召开的锦江饭店会议上,我校改建的加速器连同国外单位二台加速器一起被列入二机部军工产品计划,下达给上海先锋电机厂生产。外单位的按苏联2.5MEV型加速器图纸生产,预定单价500万元。我校的加速器由高教部拨120万给先锋厂,图纸由我们自行设计,先锋厂认为这是非标准产品,不肯承担加速器束流能量等指标,只能以部件组装出厂。

为改建成立的设计组成员有陈炽庆,王潜智、陈兴华、吴培椿、汤国魂、谈性?涸鸺铀倨骷案绞襞浼纳杓疲苤榧切煊圜胍遥ū收撸┤巫槌ぃ⒐卣眨慕ㄊ币靡延械拇蟾滞埠捅A糁屑涞缂?SPAN lang=EN-US>

几经周折,我从上海电缆厂借到了加速器电场设计的原文,凭着字典自学,向倪光炯先生请教,克服了英语、数学上的难点,掌握了加速器电场计算方法。首先是加速器的总体设计,在预定指标为3.0MEV时,经计算确定加速器主体各部件的尺寸和数量(设计中考虑过中间电极使用的可能,但运转中从未用过)。再者是加速器主体上的均压环,计算表明、与圆形截面相比,椭圆形截面的均压环的电场性能要好得多。设计方案形成后先向加速器组汇报,并经副系主任杨福家审阅,将指标由3.0mev改为2.53.0mev1961年底,由我和王潜智赴京向高教部和国家科委汇报,并通过了北京原子能所加速器专家叶铭汉、陈?愕纳蟛椤?o:p>

那时,陈炽庆、汤国魂、陈兴华、吴培椿去先锋厂上班,王潜智(加速器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厂校协调。先锋厂由总工周启章牵头,具体协作的是王顺发、肖玉贵、沈法良等。我们四人除设计绘图外,还参与关键部件的试制,加工工艺和工夹具的商定设计,产品加工流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出厂验收等等。组内我负责加速器的总体设计,它与建筑物的衔接,拟定零部件出厂标准和明细表。为防出错,由杨国魂绘制12的加速器总装图。他还负责设计磁分析器和磁环境。吴陪椿负责输电系统的设计和考虑加工工艺及工夹具方面的问题。陈兴华设计加速管及考虑加速器运行时的稳定性。谈性?以蚋涸鹕杓评胱釉聪低臣案哐沟缂诟鞑考陌才诺取<改昴谖颐枪不嬷屏舜笮⊥贾搅⑵咔д拧?o:p>

我们的特色设计是椭圆形截面的均压环,椭圆的长短轴之比是4016.4,市场上没有椭圆管、就找上海永鑫无缝钢管厂,该厂全国劳模潘阿跃的技革组答应和我们一起试验,用圆管拉制椭圆管。为了质量,我们四人硬是用锉刀、砂皮,把钢管表面的砂眼、诱蚀、擦痕等磨平打光,拉管的模具也经过多次改进,终于在1962年除夕深夜拉出了合格的椭圆管。我们又和先锋厂一起商定了均压环的加工工艺和相应的工夹具,使均压环成品形状正确、尺寸精密、镜面反射,因而对加速器电压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解决了诸多难点之后,先锋厂从1963年起大批投料加工我们的加速器。与此同时又多方努力,校内原有的加速器也开始能在较低能区做些实验,其间我和杨国魂参与了磁分析器的调试,并联机成功。

加速器改建经历5年,196510月加速器及附属配件,从先锋厂运回复旦,两个月内完成老加速器的拆卸和新加速器的安装。于661月一次运转成功出束,分析器后的弯管束流40微安,能量为2.5Mev并逐年提高。最高稳定能量达3.0Mev,且能在0.4-3.0mev范围内连续可调。此后它运转多年。为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学科建设、中外学术交流作出了众多贡献。作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大科研设备,它接待了许多国内外嘉宾的参观访问,为复旦和祖国争了光。

这台加速器的加工费用约85万,校内各种配套也不过20万,是先锋厂加工的几台加速器中投资最省的。北京原子能所的加速器,于58年建成,能量为2.5Mev,但它的许多零部件是从国外购进的,我校老的加速器就是参考它来设计的。我校改建的加速器是我国第一台完全自行设计、由国产材料生产的加速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的性能是国内最好的、也优于从苏联进口的2.5Mev型加速度。它在高电压、高气压和高真空状态下运行,性能优异。197712月荣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五十春秋话追求

外文学院  洁秋

 

时光流逝,2004年又即将过去。想当初我还是一个21岁的小青年,就踏上了复旦的讲台。如今51个春秋逝如水流,回首往事,我和复旦真是有缘,注定我这一辈子就是复旦人。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需要俄语人才,我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就读俄语,最后一学年分班兼学些有关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翻译工作的需要。当时地质班报名学生很少,我作为共青团支书,带头报了地质班。19541月,我们这一届学生因社会急需而提前毕业。一千多毕业生分至全国各地,我却没去做地质翻译工作,而被分到复旦外文系任教!一个热血青年的我,一个决心一生献给人类最美好事业的我,就此决心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学校毕业典礼结束,我随即来复旦外文系报到,在复旦过了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

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工作。一段时间,我兼任本系俄语专业班的辅导教师,后教中文系、法律系、数学系的公共俄语课。我备课改作业,个别辅导,每周至少一个晚上去学生宿舍,关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我也没忘记,自己也在成长中,我首先应快快提高俄语水平。做学生时我就喜欢俄罗斯苏维埃文学,也看了一些俄语版小说。来复旦报到时,系主任杨岂深先生就对我提出希望,要我在这方面好好充实自己,所以我抓紧读了不少原版俄语名著。八十年代初我为学生(当时是全校各系俄语学生混合班)加设了俄罗斯苏维埃文学课,用俄语讲述,仍作为俄语语言课上。此外,我连续随班旁听了我校中文系一些课程。

    除了上课,有一段时间,我还担任共青团的工作,分管青年教师文体活动。我又是学校青年教师女排和女篮球员,周末电影、周末舞会,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完全融合在复旦青年人的氛围之中,感到十分愉快和幸福。1955年初至1958年夏,我和老赖(法律系赖彭城)相识、相恋、结婚,我们有了小家庭,有了两个女儿。我们小家庭的幸福融合在复旦大家庭的教育事业中,生活感到格外的幸福、充实、有意义。

    文革前夕我到复旦附中代课。当时附中和复旦息息相通,复旦教师常去授课,附中毕业生可直升复旦。文革初期复旦与附中关系被批判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而中断,因而文革后我才回到外文系,文革期间在附中因家庭出身“靠边”、“抄家”。文革使我接受了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育,使我非常透彻地认清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了解到人间的烟火。我恨自己成熟太晚,先前我对人对事看得太简单了。

   1978年初我回到外文系,先任系主任助理、系秘书,1980年秋我重返讲台。这时的俄语课是各系学生混合班。重上讲台,使我十分兴奋和愉快。我喜欢自己的专业。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学习很认真,成绩都很好。他们对我非常尊重和爱戴,我诚挚地感谢他们。1952年在上外学习时提出入党申请,35年后(87619日)终于实现了我的心愿。19887月,我退休提副教授,(当时国家政策,高校女教师55岁退休,不久又改了过来,可到60岁。)

   身强力壮的我退休了,尽管感到突然和失落,但要面对现实。我虽然离开了耕耘几十年的教学岗位,可是,为全人类的美好未来奋斗终身的决心没有变。我热爱教育事业,爱我的专业,我决不停步。多年来我坚持不懈地想法设法为社会、为学校添砖加瓦。1991年,我先生老赖患(癌症)经手术病情较稳定。仍上课兼行政工作。我保证绝对照顾他之外,照常抓紧时间阅读俄语版文学名著,深信有朝一日还能用上。我喜欢汉俄翻译,为一些单位或个人翻译些材料。(19892月至19901月在美国美尼苏达大学俄语系访问讲学; 1990年和1995年两次陪同老赖出国),1994年秋,我协同另一位在职教师恢复了我系俄语专业,任教一年。此外,我多年参与文科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工作。964月初,我伙同几位退休教师,经历千辛万苦,建立了“上海市复仁进修学院”。遗憾的是,1996年秋季首次招生不顺,办学人员组合变化。我因老赖病情加重,无法多投精力,1997年初无奈脱开。

   1997年以后,特别在1999年和2000年里,老赖病情到了晚期,我全力以赴照料老赖。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医院里,我日夜守候在他身旁;但没能拉住他, 20001127日老赖永远离我而去,我痛不欲生,无可奈何!我和老赖共同生活、共同奋斗了大半辈子,他走得太早了,七十岁零半就走了,只好由我这个活着的人完成我们两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我下定决心,生命不息,永不停步,如今四年过去了。这四年里,我又恢复了阅读俄语原著的习惯。20012002年两次去俄罗斯:一次旅游,一次访问。2003年开始,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我的母校)一培训中心任教俄语,2003年下半年兼任我院(原外文系现为外文学院)俄语专业课。

  小车不倒,尽管推,生命不息,小车不停;争取继续为社会、为复旦添砖加瓦。让我就以此诺言迎接复旦百年大庆

 

  

 

笑对人生

享受人生

 

诗词二首

药学院  周锡瑞 

 

本人的一些同事同学,在闲聊中常流露出惆怅情绪,为此写小词两首,赠予同辈们。

 

 

  

寿星岁月

[相见欢]

 

历尽沧桑世事,风和浪;几度春花秋月,鬓已霜。莫惆怅,觅芬芳,沐春光。喜迎寿星岁月,神飞扬。

 

 

 

[一剪梅]

 

寿星岁月尚未秋,神态轻柔,明媚依旧。良辰美景画中游,欢也风流,乐也风流。喜看山河多锦绣,处处高楼,遍地绿洲,赏心悦目春意酬。恬情清幽,笑颜长留。

                            

 

黑白琴键乐余生

——我的退休生活

 

 

管理学院  吴宣陶

 

退休以后,虽然还有些教学工作与社会活动,毕竟比以前清闲多了。一直忙惯的人,面对这些空余的时间,居然感到不知所措,难以打发。观察周围的同志,如果有一定的爱好,退休生活要相对充实些。可是我却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既不会打麻将、又不会下围棋;既不爱养鸟种花、又不爱绘画书法。我想爱好是可以培养的,趁现在还不太老的时候,培养一种爱好,即可以消磨时间,更可以充实自己。我选择了音乐。

19979月,我走进了贺绿订文化艺术学校的老年钢琴班。一个班十来个人,数我的年纪最大,手指也最短。开始学习时,困难真不少;可是当美妙的旋律从我的手中弹出时,又感到非常愉悦。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我坚持着。以后,学习了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名曲,我几乎沉醉于旋律的意境中,随着乐曲一起欢乐、激昂、幽怨、哀思。每天一至两小时的钢琴练习,是我心情最放松的时刻。钢琴班的学员愈来愈少了,没想到我这个老大姐倒一直坚持着。教我们钢琴的老师退休了,我们就到老师家里继续上课,直到现在。贺绿订艺术学院曾多次组织学员作钢琴汇报演出,沾了年纪大的光,我都荣幸地被推荐上台表演。1998年重阳节,我在上音附中的音乐厅弹奏了一曲《杂色玫瑰》,新民晚报专门对这场音乐会作了报导。

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些人在老年大学或老龄大学学习钢琴,有些人年轻时就学过钢琴,退休后还经常弹奏。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组织了一个钢琴沙龙,我是负责人。我们每两周活动一次,或者交流各自学习的曲目,能者为师,相互纠正错误;或者一起聆听各种钢琴碟片,交谈各自感受。后来,听说上海市政协之友社每个月都举办一次音乐欣赏讲座,都是请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用最通俗的语言介绍音乐方面的知识,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欣赏有关名曲。得到政协之友社的支持,钢琴沙龙的全体成员又参加了这个讲座。大家既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原来只是从打发时间的角度去学习钢琴,效果却远远超出这些。弹琴锻炼了我的脑和手,现在我的记忆力似乎比同龄人要强些,手指也还算灵活。面对浩瀚的音乐知识,我虽然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小学生,却也学到了不少,逐渐懂得了大调和小调,奏鸣曲与回旋曲,歌剧与音乐剧等等;对于巴赫、海顿、莫扎特等经典音乐家也不再陌生。空闲时听听音乐碟片,看看音乐频道电视,也是一种乐趣。

    我住在市区,离复旦较远,退休以后与原来的同事见面机会不多。围绕钢琴,我又重新结识了好多朋友,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又是我的收获。

 

 

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

黄志昌

 

 

20041128日(星期日)凌晨730,枫林校区6名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队员,在队长胡跃宗老师带领下赶到上海体育学院,汇合了体院和上海理工大学的老年运动员共30余人,组成了上海市高校离退休人员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与日本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来上海旅游团队的60余名队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友谊比赛。这是日本场地高尔夫球协会在国外组织的号称国际比赛的第十一回友谊比赛,也是日本队到中国来的第三次比赛。前两次只有上海体育学院的老年运动员组队参加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我校老年运动员认真参与、虚心学习、不争名次、尊重对手、友好相处,打球时遵守规则和纪律,仔细争取打好每一棒并如实做好记录。比赛结束时,日本教练特地在场边找到胡跃宗老师,竖起大拇指,夸起胡跃宗老师打球时动作姿势优美,并主动与胡老师握手。比赛结束,我校老年运动员何威信老师在16个洞圈中超长发挥,打出二次一棒进洞圈,获得二个一棒奖,最终总棒数获得“青队”前10名优胜奖,为上海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争得荣誉,体现了我校离退休人员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场地高尔夫球运动起源于近代日本民间。日本民间有“场地高尔夫球协会”。无论男女老少,体力和运动能力强弱以及技术熟练程度如何,哪怕是初学者,谁都有可能赢,也可能输,几乎对所有参与者没有突出差异。运动器具简单,场地要求不高。运动中没有激烈竞争场面,却能使每位参与者享受运动乐趣,是十分适合于离退休老年人员参加的活动。在上海体育学院的倡议推广下,我校退管会于200310月开始在退休老年人中筹组这一运动项目,并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在邯郸校区和枫林校区组建了二个老年场地高尔夫球队,开展日常训练活动。并定期组织校内两队之间的友谊比赛,还在适当时间与上海体院和理工大学之间开展校间比赛。   

场地高尔夫球队的日常训练活动,丰富了我校退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减轻了老年人的晚年寂寞,使他们走出了被“捆”在“家”的小天地,来到了开阔的大操场,陶冶放松心境。在训练时,不管是谁每打好了一棒,就会听到很多人高声大叫,放声喝彩,活象一群老小孩。这恐怕是老年人极少有的心态放松,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难怪有队员在球队会议上说:“参加这个队的活动,感到是一种享受,请球队千万不要淘汰我。”“高尔夫球队给了我特别的高兴和欢乐”。也有队员说:“参加这个球队使我获得了一个轻松的健康”。在愉悦心情的同时,适度活动四肢,强身健体,寻求到了晚年的欢乐。谁不想再快乐地活上一百年,好好享受现在这个好时代呢。              

 

 

写在驾龄一周岁之际

机关  冯嘉元

   

    碰到年青的车友,常会问我的驾龄。在知道我是65岁学车,驾龄不满一年时,往往会关切地问:“开车出过险吗?”我告诉他们,到目前为止,未出过事故。遇到老年朋友,比较多的人觉得现在路况这么错综复杂,“你不撞别人,别人也会撞你”,开车太危险。“老人开车”是个新话题,作为一个退休老人,心有所感,又逢驾龄一周年,就结合切身体验来说一说。

    岁数不饶人。人到老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体能老化、脑力不济、行动迟缓的弱点,这对开车来说,和年青人相比差距明显。譬如由于反应慢,在需要紧急制动时,就难以像年青人在那样短的距离内把车刹停。但是,我觉得也不能简单地说老人开车就更危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老人也有其优势。这可以举出若干点:

    其一是心态较为平和。到了晚年,与世无争,拥有一种超脱的心态,开车不会意气用事。我在路上碰到逞强好胜的急吼吼的开车者(如没打转向灯就突然强行并到自己前面),虽不由得会打个“趔趄”,但不会去跟那些车较劲,而能“有理让无理”;

    其二是车态较为稳重。到了老年,心知年高不逞能,凡事三思而后行。有一次我开车接送48年前一起考入复旦的老同学去邯郸校区,他们说感觉很稳。老人开车会注意匀速、和缓。车态和心态是密切关联的;

    其三是学习态度较为认真。老人学车不会是要取得什么资格或是迫于某种压力,而是把开车作为自己新的养老观念的实践载体,因而在学习上会格外上心。我驾车以来,有一种越学越觉得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的感觉,体会到学习上下的功夫越多,就越有安全感。

    一年来的驾车实践我感受到,生活因为有轿车相伴而增添雅致和诗意,老人因为开车获得一种特有的思维训练。老年人可能由于外界刺激过少而使头脑老化,通过开车能接受到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刺激,有助于防止或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到来。从刚上路时的胆战心惊到逐渐能够心情放松,从开始只能观察前方狭窄范围到逐渐使自己的视野能扫视到广阔的前、后、上、下、左、右,就体现出这种训练的效应。我想象不出能有比开车更好的训练老人反应能力的办法。驾车时,体验驾驭的乐趣,感觉不错,带着老伴儿,到处转转,访亲问友,生活半径扩大了,汽车使晚年生活更精彩、更丰富。

    在一次车友交流时我曾对老年人开车安全问题说过一些想法。其中说到要选适合自己的车。这包括选择自动档和刹车好的车。自动挡车,有人说是傻瓜也会开的车,的确简单多了,制动性能好,对身体不灵活的老人也很重要。我曾试驾过几种车,感觉四轮盘刹的波罗车,刹车反应迅速,跟高一挡次的其他车相比毫不逊色。

    还要形成适合自己的驾驶习惯。我体会老人驾车要把握两个字,一是“预”。要将可能发生的事作出预先的估计,提防各种意外情况发生,这方面我有几次有惊无险的教训,如变道时,后面一辆大车突然加速向前冲来,行人突然横穿。开车要多注意周围的车子和行人,观其行而度其意,对他可能采取的行动,作出预先判断,做到有备无患、处变不惊。二是“避”。主动避开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因素,如迷雾等不良天气时,不上高速公路和外环线;避免同重型车、公交车并行或夹在他们当中行驶;避免带病开车,有时感冒了如果还得开车,就得避免服用感冒药。

    尽管上海最近出了一位花甲老人驾车进小区时,撞死两人、撞伤三人的事故,但总体来说,老年人是属于交通事故低发年龄段。退休后的老年人,有许多事情还是可以做的,别过多地限制自己,多尝试一些新事物吧。

 

 

饮食健康

 

走出吃的误区

 

现代医学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吃。只有遵守平衡膳食原则、合理营养、注意食品安全卫生,才能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下面选择一些人们在营养认识上的误区、正本清源,以澄清某些模糊观点。

1.吃素可延年益寿吗?

随着“富贵病”的逐渐增多,人们对素食越来越感兴趣。不可否认,素食可以降低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减少肥胖、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发生。然而素食虽能养生,却不能强身健体。我们知道人体必须每天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新陈代谢。优质蛋白质绝大部分是由动物性食品提供的,长期吃素,严重者会患蛋白质缺乏症。素食大多较多含纤维素,它延缓人对钙、铜、铁、锌等元素吸收。单纯素食,或只吃荤不吃素均不可取。只有荤素合理搭配,平衡膳食,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2.水果可以代蔬菜吗?

    不少人误以为水果蔬菜均为植物性食物,营养素相差不多。其实蔬菜、水果,各有各的营养特点,不能完全取代。水果的确含有人体的矿物质尤其是钾的主要来源,富含纤维素和果胶,促进肠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有利于食物消化。另外,许多水果含有丰富维生素C,但并非所有水果都含丰富维生素C。如人们常吃的苹果、香蕉、梨、桃和西瓜等含量并不多,甚至每百克维生素C含量不超过5毫克,而长吃的青菜每百克含量达45毫克。一般水果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均远低于绿色蔬菜,大蒜、萝卜等除有食用价值外,还有药用价值不是水果所能代替的。因此,认为水果营养价值高可以代替蔬菜的观点是错误的。

3.饮料可以代替白开水吗?

近年来,人们对饮料的消费量大大增加,有些人甚至用饮料代替了饮水。这是一种不健康生活方式。

市场上供应的饮料,一般都含有糖、香精、色素及防腐剂。如含蛋白质及糖饮料喝多了,使人无饥饿感,不思进食。过多饮用,会稀释胃液,不利消化,影响钙、锌等矿物质吸收。少量饮用有好处,过多饮用对健康不利。而白开水,据研究,凉开水最易透过细胞膜,提高体内脱氢酶活性,降低肌肉内乳酸堆积,降低血粘度,防止脑梗死。

4.骨折后马上吃骨头汤,有利于骨头生长吗?

在我国民间有“吃啥补啥”的说法。其实这种补法对于骨折病人是有害无益的。刚骨折的病人,其血中的钙浓度由于骨断端的钙会被血液吸收比正常人高。骨折后病人活动少会增加骨钙的溶出,增加血钙浓度。如果这时大吃骨头汤,血钙水平更高,人体为保持正常血钙水平,增加尿钙排出,诱发尿道结石。骨折病人早期应先补蛋白质、维生素和锌加速骨钙的吸收及利用。骨折一个月后,骨痂开始形成,再喝骨头汤则有利于骨的修复和愈合。

 

                          许 荣 摘自“健康指南”2004年第12

 

 

茶叶是个宝,茶渣不可抛

机关组 倪定斋 

 

茶叶渣里有良药

 

绿茶叶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素,有丰富的vcbp,还有少量氨基酸、矿物质和糖。其中茶多酚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儿茶素(一种丹宁)、黄酮醇、皂角Y——酪氨酸等有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的效果。而且茶叶渣里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和无机质,以及大量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的维生素AD等,却随着茶叶渣一起被仍掉了。茶叶的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体内废物排泄,因此对胃肠功能不太好的人,在喝完茶以后,可以将茶叶渣一起吃掉。

茶叶渣的处理十分简单,只要将纸铺在容器内,将茶叶渣倒入,然后放入电炒炉(或微波炉)稍稍加热一下,(时间不要太长),把茶叶渣烤干储藏起来,能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样既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又减少了生活垃圾。

据日本烹饪研究家须承惠子介绍:茶叶菜肴茶香诱人。茶叶渣可以像普通蔬菜一样用来烹制菜肴,可以放在饺子馅里,也可以在烧饭时加入少许,还可以捣细后和白脱混合再涂在面包上。

我对茶叶渣的处理是这样的:将每天的茶叶渣密封在广口瓶中,储藏在冰箱里,每周烧茶叶蛋一次备用,供每晨营养粥加瓶鲜奶,一只茶叶蛋连渣同吃,这样已有十多年了。现在我的老胃病痊愈了,血压也不高了,大便日日通,多年的痔疾断根,体检已查不出什么病。尤其是退休前查出前列腺肥大,且有结节,质中偏硬,小便变细而且滴沥不尽,不小心要湿内裤。膀胱残余尿增多,小便次数多,夜尿有3 ——4 次。吃“前列康”药已失效,后改服“保列治”、“舍尼通”才有效,但药价昂贵。而近年来病情逐渐好转了。小便由细变粗,每次尿量也增多,没有滴沥不尽感觉,夜尿仅一次。如果九时前不喝水,十时睡到天亮不排尿。今年学校体检时,前列腺缩小了,结节未查出。

老伴看我有这样的变化,近期也与我分食茶叶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