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概览

要闻概览

复旦要闻概览(2022.09.19-2022.10.09)

编辑:陈雪阳 来源:复旦&上医 新闻网&公众号责编:褚懿发布时间:2022-10-111184语音加载中

“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张凡:做科研,没有捷径可走

    9月15日,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张凡以其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卓越表现脱颖而出。

    张凡将自己的研究总结为“活体深组织红外光学成像窗口”的探索:只需静脉注射会发光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即可自动定位到某个器官、肿瘤或是血管,再通过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光学成像仪器,就能隔着皮肤和肌肉组织直观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部的动态。到目前为止,张凡团队已经开发了超过30种不同功能的近红外分子探针。未来,张凡团队还将在近红外光学成像分析领域持续发力,期望能进一步提升近红外穿透深度,并能在未来获取生物组织的三维高清成像。


校长金力赴安徽推动省校合作,提升学校服务地方能级

    9月20日,校长金力院士带队赴安徽合肥,与省委省政府开展工作会谈,调研安徽大学,与在皖选调生代表座谈并看望在皖校友,走访考察学校合作项目并出席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会见金力一行,安徽省领导虞爱华、王翠凤、杨光荣,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安徽省、合肥市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出席有关活动。

    复旦大学与安徽历史渊源深厚,合作基础扎实,将进一步深化交流,推进公共卫生、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等领域合作,在人才服务、科技创新策源等方面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持续扩大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复旦期刊首次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9月21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入选项目》,共有50本期刊项目获批。复旦大学《表型组学》(Phenomics)和《临床癌症通报》(Clinical Cancer Bulletin)2本英文期刊成功入选,这是复旦大学主办的期刊首次入选此项目。

    《表型组学》(Phenomics)期刊由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领衔,服务于人类、动物、微生物等广泛的表型组学前沿研究,致力于搭建全球专家交流的国际平台,旨在有效提升中国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临床癌症通报》(Clinical Cancer Bulletin,CCB)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引领全球肿瘤研究新未来。


发展是最好的纪念,行动是最好的传承!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复旦人这样纪念他

    9月23日是苏步青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情随国步,德溢丹青”纪念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致敬大师活动举行。

    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活动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主持。焦扬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对苏老的致敬和缅怀,转化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陈群指出,我们要学习苏步青先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荣传统。裘新表示,学习大师的为人为学为师之道,能更好地激励和鞭策当代复旦师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为纪念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组织编撰了《苏步青画传》,展示了苏步青先生为科学强国、教育强国倾情奋斗的百年历程。同时,“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今天也在光华楼志和堂展出再现了苏老丰富而又多彩的人生历程。


胡必杰获评“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潜心执医三十余载,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在“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评选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胡必杰教授获评“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胡必杰,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他潜心执医三十余载,听党召唤,为民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担当。在SARS、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埃博拉病毒等历次重大传染病防治战中,他始终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全国、上海两级医疗救治组专家,他首批进驻公卫中心,一肩挑起感染、感控两大难题,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做出贡献。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团队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等。


马兰院士荣获“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她说,往前走,不懈怠,为国家的脑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中国侨联第九届“侨界贡献奖”颁奖仪式举行。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院士荣获一等奖!

    马兰,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1995年回国任教后,马兰教授近三十年来全身心投入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带领研究团队在药物成瘾和记忆机制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原创研究成果。这些原创性的工作刊载在《细胞》《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自然 神经科学》《分子精神病学》等国际学术刊物上,研究成果入选2005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2011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马兰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医学人才培养。她还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自2008年起,连续十余年担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再创新高!复旦大学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正式获批

    近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复旦大学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正式获批,创历史最好成绩!

    生命科学部“低压低氧环境下人类复杂性状的表型组分析与系统解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金力院士领衔,复旦大学联合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同承担。项目针对高原和平原人群开展多维度、跨尺度、跨时空的表型组分析,鉴定高原习服/高原适应的关键基因及调控网络,阐明低压低氧影响生存和生育表型的机制。

    地球科学部“海-陆-气系统与北半球中高纬极端天气气候”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张人禾院士领衔,复旦大学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项目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机理、发展趋势及其可预报性。

交叉科学部“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葛均波院士领衔,复旦大学为依托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具体承担。项目以研发更先进的“生物友好型”介入材料、介入技术及策略为目标,有望大力提升我国在泛血管介入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2022年敬老节庆祝大会举行,5个“优秀离退休教职工(团体)”,17位“优秀离退休教职工(个人)”揭晓

    9月28日上午,复旦大学2022年敬老节庆祝大会在逸夫科技楼举行。历史学系退休工作组等5个团体获“优秀离退休教职工(团体)”称号,方林虎等17位同志获“优秀离退休教职工(个人)”称号。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校老龄委主任周亚明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老同志、向为老服务的工作人员表达诚挚的敬意和感谢。他指出,对老教授、老同志要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让广大老同志乐享退休生活、乐享晚年。


扎根中国大地,谱写医学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之“一流医学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召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即将迎来创建95周年。9月29日下午,“一流医学人才培养”主题论坛“传承创新 融合发展”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明道楼举行。本次论坛是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聚焦新阶段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和新医科人才培养,探讨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新举措,为服务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献策。论坛分为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两部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校党委书记焦扬致辞,校长、复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主持开幕式。


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仪式在复旦烈士雕塑纪念广场举行

    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今天上午,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仪式在复旦烈士雕塑纪念广场举行。复旦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烈士家属代表、院系师生代表和附属学校学生代表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校长金力,裘新、周亚明、尹冬梅、金海燕、张人禾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各院系师生代表,参加烈士纪念日活动。仪式由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主持。鲜花洁白,簇拥绽放,寄托着复旦师生对先烈英雄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复旦烈士的故事代表着复旦精神,象征着不屈的民族脊梁。他们的事迹通过特殊的仪式,走进师生们的心中。


擦亮“复旦教材”品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材体系!复旦召开教材工作推进会暨教材建设表彰会

    9月30日下午,复旦大学举行学校教材工作推进会暨教材建设表彰会,这也是新时代以来首次召开全校性教材工作会议。会上颁授了全国教材建设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项。我校共获得25项“全国优秀教材奖”,新闻学院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陈思和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复旦也相应设立并评选学校首届教材建设奖,会上揭晓首届学校教材建设奖获奖者名单和首批“七大系列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入围名单。

    校党委书记焦扬作总结讲话,校长金力主持学校教材工作推进会,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主持教材建设表彰会。


围读剧本,参加开学健康跑,体验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在校如在家!校领导与师生一起过节

    围读大师剧剧本,参加国庆健康跑,体验传统文化艺术活动,自制蛋糕……国庆节首日,不少师生在学校精彩纷呈的假期活动中,感受在校如在家的节日氛围。

    10月1日上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校长金力走访慰问在校师生及员工代表,参加师生活动,一起欢庆节日。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副校长徐雷、副校长汪源源陪同。焦扬慰问安保、后勤员工、《陈望道》大师剧剧组,参加“星火”组织生活,体验传统文化。校长金力为开学健康跑鸣枪,走访慰问江湾在校师生,检查实验室安全。


国产大飞机C919领证!复旦科研团队参与研发!

    国产C919大型客机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将于2022年底交付首架飞机,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

    国产大飞机的研制背后,国内高校勇担科研重任。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艾剑良教授、孙刚教授、杨爱明副教授课题组,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林燕丹教授、孙耀杰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杨卫东教授等参与研发14年,助力国产大飞机上天。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入细致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复旦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

    10月7日下午,复旦大学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在逸夫科技楼召开,传达学习上级部门疫情防控最新精神,就深入细致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坚决防范高校涉疫安全风险,切实做好自己的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校党委书记焦扬作总结讲话,就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学校疫情防控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出要求。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传达上级部门相关通知精神,副校长汪源源通报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各分党委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本次会议。


Science发文!复旦上医徐彦辉团队揭示+1核小体调控转录起始机制

    2022年10月7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徐彦辉课题组题为 “Structures of +1 nucleosome–bound PIC-Mediator complex ”(《+1核小体转录起始复合物结构解析》)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发现+1核小体与PIC-Mediator复合物存在多处直接相互作用及多种作用方式,通过结合 TFIIH和Mediator多个亚基,促进PIC-Mediator在染色质上的组装和转录起始活性。这一研究将改变我们对转录起始过程和以+1核小体为代表的染色质相互关系的传统看法,为研究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调控提供新的指导框架和结构基础。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彦辉团队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发表四篇《科学》(Science)论文,围绕人源转录起始机制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